分享

《对联讲义》——01

 秦岭之尖 2018-08-01





《对联讲义》——01



朋友们好:首先向来到这里的各位嘉宾,朋友和学员表示诚挚的谢意。我们相聚在这里,除开心的释放一下自己的情怀外,还要共同学习和探讨有关对联的一些知识问题,感到非常高兴。现在到场的人,还比较少,但却不乏网络文化的精英,和生活工作中的佼佼者。良好的素养,高尚的情操,使老夫颇感欣慰。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愿意和各位同人共勉,共同为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尽一己之力。教与学都是传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链接,希望我们能在这片小小的净土上,能得到祖国文化的熏陶和润泽,吸纳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营养,不断成长成熟,开出绚丽的祖国文化之花。从今天起,我愿意作为一名大家的合作伙伴,指导者和参与者,以平等的身份来完成这项传承工作。但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对有关知识参悟理解的还不够深透,有关讲解未必能尽如人意,还望大家包涵并敬请批评指正。课堂上我们是师生,课下我们是朋友,愿大家开心。下面我就开始讲课。

 

1、概念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对联即“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什么是楹联呢?楹联是由两个工整的对偶语句构成的独立篇章。横写时,上联在上,下联在下;竖写及悬挂、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由一个作者创作的上下联称为“成联”或“自撰联”,两个人共同创作时,先写成的一句称为“出句”,后写成的一句称为“对句”。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对联的基本特征是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词性对品,结构相同;节奏合拍,语义相关,语势相当。

 


2、目的与意义

   

   楹联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体裁和文化现象,深受国人喜爱。特别是近年来,这种文学形式,风靡于网络群体之中,为广大联友喜闻乐见。对联,已成为各群的一个主要活动内容之一。很多群里(包括我们群)有很多朋友,在网络中学习和实践,已达到很高的层次,具有较深的造诣。所创作之联令人赞叹不已。可以说对联这种高雅的古代文化,在我们现代文学网络中得到了传承、弘扬和发展。但也不难发现,在临屏即兴对联时,有一些朋友由于对对联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的还不够清楚、深透,对联律规则运用的还不够娴熟,使本来很有意境甚至是很有哲理的联出现了白璧之瑕,造成些许遗憾。为了能更好的规范我们自身创作,不断提高我们自身品位,往大一点说如何在继承优秀传统的项目基础上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对联艺术特征,如何完成对联艺术从古典到现代的蜕变,从理论走向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上来,应该是我们每一位学习对联朋友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对联是一种处在发展中的而非僵化了的文体。对联艺术必须也必然会走向更高的境界。我们学习对联知识,不只是为满足大家的娱乐需求,还要吸纳有价值的思想和知识,要自觉地传承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播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从而增强广大联友的精神力量和开创能力。为了您能更好把握要领,真切的希望通过学习能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提高,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境界,使对联这种古老的文学样式,能在网络中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未完待续









谢     谢      关      注      !!! 


别  忘  了  点  个  赞  呦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