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节选自《高敏感是种天赋》(有删改) 著:伊尔斯 ·桑德 | 译:李红霞 | 编:叮当
你不是一个人 当今社会,强者极受推崇,他们拥有旺盛的精力、忙碌的生活、发达的社交网络,活跃于各种活动之中。但并非所有人都如此,在我们身边,每5人就有1人“高度敏感”。 与上述人们的状态不同的是,高度敏感型人拥有发达的神经系统。我们可以感知到事物细微的差别,并对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加工。我们拥有活跃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意味着我们从外部世界接收和感知到的信息,会触发大脑里各种概念、想法并建立联结。如此一来,大脑“硬盘”很快就被填满,我们也会不堪重负。 我们当中的多数人都想要跟其他人一样在聚会上尽可能待得久一点。因为主人会想我们留下来,而我们也不想让他失望。并且,缺席聚会的后半程对我们而言也是一种损失。另外,我们还担心提前离开会给自己贴上枯燥、不爱交际、没礼貌的标签。 没有人喜欢被信息淹没、大脑里一片混乱和精力耗竭的感觉。如果你的灵魂太过脆弱,你会比别人更快地疲惫和耗竭。所以,当环境太过杂乱时,你需要将自己从中抽离。
尽管敏感的神经系统给我们带来了种种烦恼,却也让我们体验到了更大的快乐。 那些令人愉悦的信息,比如精美的艺术品、动听的音乐和鸟鸣、沁人心脾的花香、美味的食物或者壮丽的景色,所有这些都能带给我们极大的快乐。可以让自己深深沉浸其中,让快乐填满自己。 高敏感型人还有这些特点:
很多高度敏感型的人都在苦苦挣扎,努力想将自己的生活过成别人眼中期待的样子。或许只有在退休之后,他们才懂得放慢生活的脚步,回味和思考自己的人生。
或许有人告诉你,不要太担心,要坚强一点,去跟其他人一样享受生活……当你被不断地鼓励去像这样改变自己时,你会发现很难爱上那个高度敏感型的自己。因为你在尝试改变,好去迎合他人。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你首先需要的是学会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本来的面目。你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以质而非量来衡量自己:在工作中,你或许不如别人高效,但你可以极大程度地保证质量;你可能在广度上逊色,但你在深度上却可以绽放夺目光彩。
多年来,我也总是拿自己与别人比较,懊恼自己不够好。为此,我不得不坚持训练自己,努力将注意力从“我不能”转移到“我能”。
你也可能有过因为感觉到自己的不够好而深受困扰的经历。因为你无法忽视它们。甚至你因此而可能无法进行长时间的社交活动。在那样的场合,你注意到了这点,别人也感受到了:“你待不下去了,是吗?”但是,如果你能有意识地忽视这一点,你会发现自己也能去认识新的人,结交新朋友。甚至你可能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就完成别人一晚上才能做的事,即使他们的精力比你更充沛、恢复力比你更强。
高度敏感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人格特点……只有在糟糕或者异常的情况出现时,它的优势才会转变成明显的劣势,因为那些不合时宜的影响因素让我们无法进行冷静的思考。
没有比把高度敏感归为一种病理特征更离谱的事。如果真是这样,那世界上25%的人都是病态的了。
——荣格(C.G. Jung) 对于高敏感性人,降低自己的高标准会带来一些非常美妙的体验——尽管你内心的焦虑告诉你不要这样做——你会发现即使你表现得不够好,人们也会喜欢你。甚至可能有人会告诉你,你变得更加随和,更好相处,相处起来也更令人愉快了。 学会做自己,不用时时为别人付出。这会对自我认知产生积极影响。降低标准也会给你腾出更多的精力去与他人相处。看,你将要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了。 恶性循环 良性循环
请适当降低自我要求 适当降低自我要求,也就降低了焦虑。如果一直以来你都习惯于牺牲自己,那么停下来就会让你非常焦虑。此时,你可以从小的方面着手。当别人向你寻求帮助时,你总是习惯于说“可以”,那么现在你可以试着说“不可以”。或者你可以试着对你即将提供的帮助设定界限:“我很乐意今晚帮你看孩子,但是只能到晚上9点,因为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做。”不要担心降低标准后,你会被他人讨厌或者排挤,因为这并不一定会发生。你的朋友选择你,是因为他们喜欢有这样一个思虑周全、乐于助人的朋友在身边。当然,如果你不再提供让他们习以为常的付出,他们也可能会对你失去兴趣。这时,你应该仔细考虑,是否愿意冒着失去友谊的风险来降低标准?或者说,那些只对你的付出感兴趣的人是否真的值得你继续让他们留在你的生活里?是否应该趁此机会去发掘你们友谊里的其他东西?一般来说,不可能所有朋友都会离开你,但是也无法保证所有人都会留下来。这给了你绝佳的时间和机会去鉴别身边哪些是真正的朋友——是因为你这个人而不是你能为他们所做的事而跟你成为朋友的。
做真实的自己 做最真实的自己,你会拥抱崭新的人生。很多人一生都在等待自己拥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被抛弃的那一天,也因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其实更快捷的方式是在你获得信心之前就去面对被抛弃的风险,那么信心也会紧随其后。不过这有一种纵身跃入虚无世界的感觉。如果你不断地努力,让自己值得被爱,那么现在你应该做的事就是停下来;如果你费尽心思地隐藏,不让别人发现你的缺点,那么现在你应该做的事,也是停下来。 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渴望因自己这个人而被爱,而不需要努力向别人证明自己值得被爱。想要实现这一点你需要做的第一步是,鼓起勇气向人们展现真实的自我。放弃你精心伪装的光彩照人的门面,即使你会担心真实的自己会吓跑他们。没错,将自己完全暴露在你在意的人面前,确实容易让自己受伤。但是,你也因此有了机会去看看,身边哪些人会因此离你而去。又或许,你会发现有些人甚至会离你更近一步。 当你不再浪费精力去伪装自己,变成你认为的“别人眼中期待的样子”,而是慢慢地将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你会拥有全新的、被肯定的人生体验。即使你呈现出来的自我不那么完美,你也会发现人们会一如既往地接受你、关心你。这将化解你内心的恐惧,增加前进的勇气,让你有力量进一步展示真正的自己。与此同时,你会发现自己有了更多的精力支撑自己与他人交流,维持更长时间的社交活动。
高敏感≠内向 但是,敏感和内向并不等同。美国心理医生兼研究员伊莱恩· 艾伦(Elaine Aron)首次引入了“高度敏感型人格”这一概念,以前的她也坚信高度敏感性特质等同于内向型,直到她发现高度敏感型人中的30% 在社交活动中居然是活跃分子。大约有70% 的高度敏感型人属于内向型,而另外30%则属于外向型。 即使你是一个外向型的敏感者,你也不会将所有的时间都用于社交。因为你同样需要属于自己的时间来处理纷繁复杂的信息,跟内向型的人一样。 我们很容易混淆高度敏感型和内向型这两种特质。它们的确存在一些共同点。内向的人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喜欢思考和反省。并且这两种类型的人都不需要过多的外部刺激,心里都有五彩斑斓的生活,被自己丰富的思维和想象滋养着。他们也需要花费很多能量来思考和消化外部输入的刺激和体验。 当然也有特例,一些高度敏感型人虽然极度内向,但并不回避社交,即使长久待在大群体中也不会感到不适。这些人常常成长于一个大家庭,或者习惯了学校的集体生活或者其他人多的生活方式。对他们来说,这种许多人在周围的感觉是熟悉的,甚至是安全的。高度敏感型的人在社交中表现活跃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来自环境的压力。如果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只有在你表现得外向活泼时才能得到家人的认可,那么你会觉得表现得外向是一种必需。
不可能存在一种分类方法让我们百分百地符合其中一种类型。因为100 个人就有100 种类型。如果你尝试将自己与某一种类型匹配,那么你一定无意识地排除了人格中其他无关的特质。一旦你将自己定义为某一特定类型,你就会根据该角色给自己设定界限,进而忘记自己还有改变和成长的潜能。 将人定义为不同的类型能够让我们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如果我们没有发现这一点,我们就可能一直处于认为所有人都跟自己一样的误区里。认为如果他人的行事方式跟自己不同,我们就会断定这是不对的。而事实上他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生活着而已。 所以,了解不同类型的人、了解自己不是为了贴标签,而是学会去客观看待自己他人的不同,接受这种不同,并从中学会平衡自己与他人的需求,最终让我们更轻松地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更加愉快的生活。
END 本公众号部分图片为网络无版权声明图片,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