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钢 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秘书长,著名语言学家和世界史-宗教史研究者。 ----------------------------------------- 象形文字的生成、实践与影响 古埃及人使用的语言属于闪含语系(亚非语系)中的含米特语族。这种语言被他们用象形文字记载下来。 埃及象形文字是人类迄今所知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埃及人将月神、计算与智慧之神托特(Thoth)视作象形文字的创造者,圣书体是其主要书写形式(hieroglphic,源自古希腊语词根hiero-“神圣”与glyph-“镌刻,书写”,古埃及语的原称为mdw nør “神辞”),因常用于墓碑,又称碑铭体。 为了方便在纸草上书写,发展出草书-“僧侣体”(hieratic),类似于汉字的行书或草书。到公元前700年左右,又在僧侣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产生了“大众体”(demotic),适于普通人学习使用。这些字体常共存于同一文本之中(对于埃及象形文字的解码具有极重要意义的罗塞特石碑,便包含着圣书体与大众体)。 小贴士: 罗塞特石碑(Rosette Stone)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诏书以希腊文字、圣书体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写了同样的内容,这使得以法国学者尚·佛罕索瓦·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为代表的近代研究者得以通过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埃及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罗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发现,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罗塞特石碑”一语常被用来比喻破解重大谜题的核心线索。 埃及象形文字包含3种字符: 意符(Ideograms,Logograms),表所指示的对象或意向;音符(Phonograms),表所对应的发音,包含单音素文字、单音节文字和多音节文字;限定符(Attributes),在音符外加上一个新的纯属表意的图形符号,置于词尾,以表明这个词是属于哪个事物范畴的。 限定符号本身不发音。相同发音的词汇在象形文字中可以通过不同的限定符加以区别,例如,“犁杖”和“朱鹫”这两词的音符完全相同,读音为hb,通过在音符hb后分别加上表示“犁杖”和“朱鹫”的限定符号,其意义便可被有效地界定。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适当组合起来,便可构成完整的意义表达。 由于象形文字所具有的装饰与美观功能,其书写顺序具有较大的自由度,由上至下、由下至上、有左至右、由右至左均可,某段文字释读的方向,往往通过每行开端处人物或动物头部所面对的方向辨识。 圣书体文字有固定的缩写词组,其中还有一些拼合文字。为达到美观、匀称或敬意,词语位置有时会发生变化,如“国王”、“神”等词通常都在短语词组的最前面。 与大部分闪米特语系的语言类似,在古埃及语中,辅音占主导地位,而元音更多地表现为对辅音的配合与调节。 与之相应,埃及的象形文字中没有元音符号。这种由辅音主导的文字体系,有25个单音字符(对应24个单辅音),137个双音字符(对应101个双辅音组合),72个三音字符(对应72个三辅音组合)。通过辅音字母转写而呈现的埃及词汇,具体发音不详,学界的惯例往往在辅音间加入默认的元音e,如dpt读作depet“船”。 埃及的象形文字是表音符号和表意符号的混合体。它的用来表示单个辅音的符号,也可以被称作为是字母。 在公元前15世纪黎凡特(Levant)地区,出现了由22个截头表音字形构成的辅音字母系统--原始迦南字母,所谓截头表音,即以某些特定物体的图画符号表达这种物体所对应之闪米特语词的开端字母。这一做法,显然受到了埃及象形文字实践的启发,它赋予了某些埃及象形文字以闪米特语的名称,如象形文字 pr (埃及语“屋子”)演变为 bayt (闪米特语“屋子”),并最终以表示屋子的图形指代字母b。 原始迦南字母后来发展为腓尼基字母与希伯来字母,希腊人正是以腓尼基字母为基础创造出希腊字母,并由于自身语言的特质将元音的属性赋予了其中6个辅音字母。希腊字母构成了拉丁字母的原型,自罗马帝国以降,这套字母体系及建立在其基础上的文字系统对于人类历史发挥着极重大深远的影响。这是古老的埃及象形文字与当代人类社会之间隐秘而又真切的文明纽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