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运河上的水上公园——无锡西水墩

 阿丁480 2018-08-03

在上一期(68期)的《无锡吴文化》中,我介绍了“古运河上的一颗灿烂明珠——无锡黄埠墩”,它被称作为无锡古运河的“天关”,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兴趣。这期,我再来介绍被称作为无锡古运河的“地轴”的“古运河上的水上公园——无锡西水墩”。

西水墩是古运河中的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面积13600平方米。它北近西门桥,东侧是解放南路、前西溪,南近老体育场桥,靠近西水关。

1、无锡古运河的“地轴”  在《康熙·无锡县志》和《乾隆·无锡县志》中记载说,无锡梁溪河发自惠山,向南流入太湖,其中间一小段,自汉代建无锡城以后被兼作城西的护城河,梁溪和运河合在了一起。河流到西水墩被抵住、分流,梁溪分流向西南行至仙女墩,后再入太湖。古运河则分向南流,在南长桥折向南,在黄泥桥与东支汇合再向南行。西水墩在这里起了关键的转向作用,因而被封为“地轴”,与黄埠墩的“天关”相呼应。

2、太保墩   西水墩旧称“窑墩”,又名“太保墩”。这“太保墩”的名字与明代无锡的秦金有关。秦金(1467-1544)无锡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户部主事等职。后任南京户、工部尚书、太子太保等。嘉靖十五年(1536),回到无锡,住城内西水关“尚书第”,时称他为“两京五部尚书,九转三朝太保”。去世后,赠少保。据《康熙·无锡县志》和《乾隆·无锡县志》记载,西定桥在西水墩西南一里,“长虹天桥,映带如画”,近西水关秦金的居地,从西水关摆渡只“半箭”就到西水墩了。当时,西水墩是秦金的属地。秦金晋封为太子太保,故又名“太保墩”。

县志又记载说,西水墩“先是为吕御史卤别业,卤子太仆元夫相继修复”。

《毗陵人品记》卷八:“吕卤字宜中,无锡人。成化辛丑(1481)进士。释褐大名府推官,转衢州、永平,拜监察御史。”《光绪·无锡金匮县志》卷十九:“吕元夫字仁仲,卤子,弘治九年(1496)进士。”西水墩早年曾是吕宜中父子的府第。

后来吕府荒废了,就建了关帝庙和水仙庙。

3、英烈忠魂    

   (1)嘉靖三十三年(1554)5月8日,倭寇大举侵犯无锡,从水路窜到城西。知县王其勤率领全城军民坚守,开始了无锡保卫战。无锡壮士张守经,倾其家产,募集乡勇,聘请何五路、苗之白等人任领队,建立一支三百多人的武装,号称义兵。5月8日张守经带领义兵从西水关(现在西门桥附近)出城作战,张守经手持武器,与倭寇在西定桥上(西水墩一带)大战,义兵中的一名枪手,奋勇杀敌,连毙四寇,因头盔掉下,被倭寇击中头颅牺牲,义兵从桥上败退。这一仗何五路等三十六人战死。张守经和他的弟弟张守约断后掩护退却,上了船,倭寇有一个叫四大王的头目,直冲兵船,守经亲兵钱从韦用铳击中他的头,立毙命。“群倭夺尸驰去,遂解围”。战后,在惨烈战场的西定桥顶上树有一个木头牌坊,王其勤在牌坊上写下了“湖山胜概”四个大字。(后人又将字刻到石头上,现在保存在南水仙庙中。)为纪念何五路等三十六名义士,当地人在西水墩上建了水仙庙。后来,无锡百姓为纪念王其勤,又在惠山建了松滋王公祠奉祀,并将义士何五路等灵位移入王公祠,和王其勤一并奉祀。

  (2)据《锡山景物略》记载,清代初年,由无锡一个姓蔡的里人倡议,将水仙庙改建为“刘侯庙”,他带头出资,得到众人的响应。为什么大家会响应呢?原来庙所纪念的刘侯是一个出色的无锡地方官,名叫刘五纬。

   刘五纬,字梦凤,四川万县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明天启元年至四年(1621-1624)在无锡任知县。《光绪·无锡金匮县志》记载说他,“精敏廉介,具文武才。”在任无锡期间,天授、青城、万安三乡,圩田千顷,遭遇水灾,“皆成巨浸”。刘五纬带领老百姓,竭尽心力,治理灾情,竟使灾田“仍为沃壤”,无锡人民万分钦佩。记载中又说,他又带领百姓“修筑北塘鹅子岸三百二十余丈,人名之为刘公塘。又修芙蓉湖堤。”刘五纬得到无锡人民的衷心敬仰。西水仙庙由此而闻名。

   4、历经沧桑  

  西水仙原庙在咸丰十年(1860)被毁。同治年间,由当地渔民部分重建水仙庙。光绪十五年(1889),有米商等集资,作了大规模的修茸,其建筑面积11300平方米,占地面积达4666平方米。修建后的水仙庙庙宇巍峨,有头门、正殿、二殿、寝室、仪门、牌坊等。正殿匾额“显察威灵”,中塑刘五纬像,两旁立差径,如坐堂理事。二殿有戏台,戏台分为内外两部分,以此纪念抗倭领袖王其勤和率民治水的刘五纬。广场可容纳六、七百人。每逢农历六月十一日刘五纬诞辰,便有庙会演戏,渔民进香,河面上船只云集,对岸棚下街张灯结彩,灯火辉煌,热闹非凡。时值盛夏,骄阳酷暑,故民间有“晒煞西水仙”之说。


 

 (西水墩戏台)

后来,掌管庙产的无锡米行业决定将西水仙庙的一半用来办学校。学校在墩的北半边,南半边还是庙堂。学校大门前的一片空场当操场用。后面还有花园,园中心有一个太湖石砌成的荷花池,小巧玲珑。里面的石亭、梧桐等均为园中旧物。这就是“培西小学”,解放后改名为“西水墩小学”。

5、革命圣地  1925年4月,中共早期党员周启邦(又名周愚人)由上级组织从上海派来在西水墩上开办无锡第一所工人夜校。后任无锡总工会委员长的秦起、中共领导秦邦宪的妻子刘群先等一批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都是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无锡第一任支部书记孙冶方(1908-1983,我党著名经济学家)说过:“西水墩工人夜校是无锡工人运动的摇篮”。上世纪90年代初,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在此树碑勒石,题书“无锡第一所工人夜校旧址”。


  

      (工人夜校)


 1998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动工整修大殿、二殿、戏台,扩建900平方米房舍,设无锡市群艺馆,建成西水墩公园。2000年,无锡市人民政府拨款一千三百余万元,迁出民居,整修戏楼、工字殿等古建筑,并冠名文化公园。

今大殿前为廊檐,有四方石柱,柱上有光绪二十二年(1896)许绍渊所撰的联句:  三百年棠树留阴,往过为墟,庙貌复能美轮奂;

    十万顷稻花临水,到今受赐,陇头常此溢清香。

棠树留阴:传说周代召公爽巡行南国,在棠树下听讼断案,后人感念,不忍伐其树。后因以比喻德政。往过为墟:过去已成为废墟。美轮奂:美轮美奂的简略,形容建筑高大美观。馨香:这里语意双关,既指稻花之香,又指刘五纬治水德政之百世流芳。

此联对仗工整,寓意邃远,发人深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