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欧洲旅行,除了买买买显示财力之外,肯定也要看看纯正的欧式建筑。经多年总结,叨叨认为: 建筑分两类 一类叫得出名字 一类叫不出名字 张口能叫出这座教堂叫啥名字的,那可能是导游。不过,今天您看完叨叨的这篇认脸秘籍之后,看见教堂除了:哇塞,好高之外,肯定能说出点别的。对,十分提升逼格。 本篇适用于带娃出门旅行的爸妈、在女朋友面前加分的男士、准备开始学习艺术的小盆友和大盆友。 好了,叨叨就按照标准欧洲行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欧洲那些换汤不换药的建筑。 先给大家看这么一张图 ▼ 好了 接下来认脸秘籍走起! 认脸秘籍(一) 三角形+一排圆柱=古希腊建筑 如果说能一眼认出古希腊建筑,相当于高考满分,但如果说出以下这几点,那就相当于加分项了。就是古希腊建筑柱子的“柱头”也是很讲究的。不过总体不外乎三种,多立克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这仨名字真的real难记,不过看了下面的讲解,你可能会更直观一些。 钢铁直男——多立克式 (Doric Order) ▼ 少女情怀——爱奥尼亚式 (Ionic Order) ▼ 盆栽——科林斯式 (Corinthian Order) ▼ (敲黑板)如果能轻松认出古希腊建筑并随口说出三种柱形,恭喜你,离女神又近了一步了! 认脸秘籍( 二 ) 拱形+希腊式柱子=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把古希腊打趴下之后,却折服于他们的文化,然后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模仿!所以古罗马人的的建筑也就是在古希腊建筑基础上加上他们特色的“拱”。 罗马的斗兽场(公元72-82年) 拱门的升级版就是穹顶,丧心病狂之作就是罗马的万神殿,直径43米,称霸穹顶界1300年。 万神殿(公元118年-126年) 欧洲行的同时要是能引咱们老祖宗的建筑结构来对比一下,那就太有面儿了。古罗马时期,我国对应的是汉朝。咱们老祖宗的 建筑结构方式是柱梁或墙梁式,头悬梁锥刺股就是这个“梁”。从西汉初已开始使用正规的拱券结构了,不过大多是来修墓,地下用来承压用的,直到东汉才出现覆盖于方形或矩形平面上的穹窿。 汉代墓顶的拱券结构 认脸秘籍( 三 ) 方形底+穹隆=拜占庭建筑 拜占庭建筑就记住方形底、穹隆(又叫圆顶)就OK了! 相比较罗马式建筑的庄重,拜占庭就显得年轻俏皮得多。旋转、跳跃、我的穹顶变换不停歇。可能有一个穹顶,也可能有好几个穹顶。 滴血大教堂 关于方形底,请看这两张对比图 ▼ 上面这张图就是拜占庭建筑的代表圣索菲亚,下图就是万神庙的俯视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基座的不同。Google的这张图更说明了一切。 ▼ 从“上圆下圆”到“上圆下方”就是拜占庭式建筑对罗马建筑的升级。 认脸秘籍(四) 尖尖尖+高高高+彩玻璃=哥特式建筑 罗马帝国分家之后,东罗马帝国发展得还行,还盖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房子。西罗马帝国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就被哥特人灭了,欧洲的发展到了中世纪,上帝的时代来临了。 全世界第一栋哥特式建筑——巴黎北区的圣丹尼教堂 上帝的绝对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天主教在西欧一家独大,所谓的神权大过了皇权,出现了赎罪券、十一税等税券,为天主教搜刮大量财富。有了钱,更加力捧神权,原来希腊式、罗马式风格通通不要。只有一个字:高! 为什么要高?高,才接近上帝。原来的大圆顶不要,改用尖塔。为了让建筑更高,还发明了飞扶壁。由于叨叨怕说不明白,一定要祭出度娘来解释一下——飞扶壁(英语:Flying buttresses)是一种起支撑作用的建筑结构部件,由于飞扶壁通常以半个拱券的形式出现,所以又称飞券。 飞扶壁 哥特式建筑上的玻璃百花窗是它的标志性建筑,它虽然花里胡哨的,但可真不只是美观。第一,减轻建筑的整体重量,使得可以建得更高。第二,透光。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西方人认为这就是天堂的样子,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 哥特式教堂几乎没有墙体,主要依靠肋拱、飞扶壁和窗子承重。 尖骨架形成的框架结构承重特别厉害,发展到最后大家都能在上面随便开洞了。 科隆大教堂(1248-1880) 巴塞罗那-圣家族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 巴黎圣母院(1163-1345) 这个时候,光线就再也不再是问题了。不知道那时候的信徒们有没有透过“圣光”见到上帝。 认脸秘籍(五) 强迫症对称法=文艺复兴式建筑 文艺复兴是一个时代的名字。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复兴文艺,复兴什么时候的文艺?罗马、希腊时期的文化艺术。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特点很简单,左右对称。从中间一分为二。 左边一根柱,右边一根柱。左边一扇窗,右边一扇窗。左边一扇门,右边一扇门,多么完美的强迫症美学。 威尼斯圣马可图书馆(1537-1591) 有没有感觉文艺复兴式就是方盒子+一排柱子。当然,它也没有那么无聊,它还可以是圆顶+柱子,三角顶+柱子。但是对称是必须的。 罗马坦比埃多礼拜堂 佛罗伦萨圣玛利亚教堂,始建于1296年 文艺复兴认同了希腊人对于美的看法。有个著名的数字叫做黄金分割0.618,据说这样的比例最完美,柱式则是满足了这一黄金比率的严格规定。果然是强迫症式的文艺复兴。 认脸秘籍(六) 浮夸炫富=巴洛克 更加浮夸+小女人=洛可可 第一个巴洛克建筑——罗马耶稣会教堂内部(1568-1602) 从文艺复兴后期开始,就进入了巴洛克时代。而巴洛克时代的艺术特点就是壕气。这种壕气不但体现在住的地方,还有穿的用的都必须金灿灿,有钱就是任性!这种有钱任性的风格就叫做巴洛克。比如: 巴黎歌剧院(1861-1874 ) 再来一个超级巴洛克晃瞎眼:西班牙圣地亚哥教堂。 巨大幅的天花板壁画,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显得更加富丽堂皇! 米开朗琪罗巨幅祭坛画画《最后的审判》一角,存在于西斯廷礼拜堂 洛可可式是巴洛克末期风格的代表。洛可可风格其实更应该算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可以把洛可可看做巴洛克2.0版本,更加的奢华,更加的金碧辉煌。不过相比巴洛克的豪气,它更多了一些小女人的纤巧妩媚,到处可见的是小女人的粉嫩颜色! 德国巴伐利亚州Dillingen进修学院教堂 谈起来建筑,我们总觉得太枯燥,但实际上建筑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最坚定的痕迹。它可以是一种起源,所有历史都在其中有迹可循。它是文化,更是艺术,是风格与个性的代表。 反观现在的钢筋水泥森林,一个个只有冲入云霄的高度,却没有设计感的厚度,不禁让人唏嘘。如果建筑只像俄罗斯方块一般,那是不是太无趣了些。如果设计只存在与历史中,那是不是太可惜了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