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的意义

 七老爷施政 2018-08-03
       网络
       客观的讲,文明可以比较,文化更可以比较,大学文科都设有中西文学比较专业。
我正好手头有一本周国平的哲学散谈《无用之学》,一直在翻看,其中有一篇“阮籍与尼采”,写的就是东西方文化的比较。阮籍与尼采极其相似,也就是说在哲学的“道”上,阮籍与尼采几乎完全一样,尽管阮籍是公元3世纪的中国诗人兼哲学家,尼采是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兼诗人。他们两人,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生活的年代相隔1600多年。但两者却有“真正共通之处”。周国平认为,他们都在传统价值观念发生危机的时代觉醒了一种悲剧意识,又在这种悲剧意识的支配下倡导和实践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对于此,周国平作了详细的阐释,我就不多说了,我要强调的是所谓“酒神文化”。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比较了三种人生观,认为印度的出世和罗马的极端世俗化均是迷途,惟有希腊人的审美化的人生才是正道。……使他们比其他民族更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悲剧性质,有更深沉的痛苦;正是从这更深沉的痛苦,出于生命自卫的需要,产生了他们对于美、节庆、快乐、艺术的不断增长的渴望。

       尼采认为一切艺术根源于日神和酒神二元冲动,日神冲动“以歌颂现象的永恒光荣来克服个人的苦恼,用美战胜生命固有的痛苦”,表现于史诗和造型艺术之中;酒神冲动则通过审美的陶醉使人同“属于事物之基础的生命”息息相通,获得一种“形而上学的安慰”,表现于音乐和悲剧之中。这里借助“酒神”的沉醉之意表达音乐及各种艺术对人的精神的一种陶醉,而绝对不是具体酒的醉意,这是不搭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