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风咏】薛宇轩——《从古诗文的窗口眺望》

 wlxxlz 2018-08-04



从古诗文的窗口眺望

薛宇轩学悦《古文观止与作文》(二)就读于张江集团学校


孩提时代起,我就喜欢背诵唐诗三百首,虽然并不了解古诗中的真意,但我被古诗文的朗朗上口所吸引。长大后,当我开始学习古诗文,当我在古诗文的窗口眺望时,我发现了古诗文不一样的美。

我印象最深,也是凝神最久的,是那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在第三句的“绿”字上做过很多斟酌和推敲。我第一次遇到这首诗时是在语文课上,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位大诗人曾经仔细地研究过这句话。只是理所应当地认为,这首诗就是应该这么写,就是应该这么美。

再一次遇到它只隔了不久,在学悦课堂上,郭老师非常细致地讲解了这首诗,我终于了解了这个典故,讲的是王安石曾想过“过”、“吹”、“满”等字,最终选择了“绿”是因为它富有色彩且生动,我就这样明白了王安石为什么这样写的缘由。

我竟第三次遇到它,是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一次考试。似乎是望得更远了些,我突发奇想:为什么大诗人不用“过”这个字呢?春风吹过瓜洲,想必也会吹到“只隔数重山”的家乡,而且,“过”更能表现出时光的飞逝,不是更能勾起思乡之情吗?“过”不是更形象吗?实在是想多了,仅仅这一个字,竟然花了我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分析、思考。没想到第二天在考试时正好考到了这题,我竟鬼使神差地写下了“春风又过江南岸”。

小子斗胆,竟敢擅自改动大文豪的佳句。只是这“过”、“绿”之争更像是我跟王安石跨越时空的交流。随着不断的学习,我真正理解了诗人为什么要用“绿”。一个“绿”字,化静为动,巧妙地展示出春风吹过后,江南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动人春景。“绿”更生动、更富有生命力,更能体现那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

在古诗文的窗口,凭窗远眺,我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为了读懂古诗文,我更努力的学习,了解历史背景,熟记字词含义,丰富文学常识。在欣赏古诗文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揣摩和推敲,慢慢去读懂古诗文的深意。也许若干年后,我也会站在窗口,向着故乡的方向眺望,然后口中轻轻地吟出:“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样的诗句。

从古诗文的窗口眺望,我看到了古诗文的美不仅仅是辞藻的美好,他更是灵动的,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正是因为他的生命力,才使得我们一直乐此不疲,一代代歌颂传承下去……忽然,有那样一种冲动,想悄悄地叩开古诗文的大门,走进去,进一步探寻这美丽的古诗文的世界。


学悦点评:

“从古诗文的窗口眺望”,“古诗文”只是一个窗口,而“眺望”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写成学习、背诵古诗文的过程,就没有抓住题目的重点,会失之于浅薄。薛宇轩同学这篇文章,可谓写出了题目的深意。文章着重写了对《泊船瓜洲》这首诗中一个“绿”字的推敲,从最初没有任何思考,到后来明白了王安石用“绿”字的好处,再到最后自己觉得用“过”字也有生动形象之处,两次转变,层层递进。读者可以看到,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之中,小作者学会了独立思考,更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才是从学习古诗文得到的最宝贵的财富。

这篇文章写得有详有略,既写了一个具体的事例,也写了自己对古诗文之美整体的感受。这样的结构安排是很恰当的。这个题目容易写成空洞的堆砌诗句,而本文难得地做到言之有物,所以能在众多来稿之中脱颖而出。


我与学悦

学习古诗文确实是为了扩大知识面的,但其另外一个意义在于用古人的智慧来理解现在的社会,这是较为理性的做法;或是陶冶情操,这也是一种不得随口道来的境界。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个不经意间的小片段或一段处事过程,都可以从古人的文字中读到“会心”。所以,感谢学悦,引领我进入这么一个神秘的世界,带我去探索接踵而来的奥秘,使我在有着任何一种小情感之时都能试着想想古人是如何做的,使原本平常的事件变得饶有趣味了起来。渐行渐远的人生路上,怎能忘了学悦与古诗文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