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抓到人,不好说,但是古代确实有过这种“画影图形”的方式来通缉罪犯!在元代的“元曲”和明代的一些杂记中,都有过对古代办案人员将犯人“画影图形”的记载和故事。《三国演义》中,董卓抓捕曹操时,便是“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曹操被抓后,当着那副画像说自己不是曹操而是过路客商,这说明一点,画的根本就不像。 先说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吧,当年蒙古人捉拿文天祥之时,就是用的这种方式,也因此抓了不少人,但没有一个是正确的。福建秀才叫林附祖一次遭遇到蒙古人的盘查,拿出一张图像比了比,然后开心的不得了,硬说他就是文天祥。理由是画中的人跟林附祖都是四十来岁,而且都带着斗笠,穿黑靴,还留胡须,个头脸型差不多,你和画中人打扮这么像,不是你是谁。这位林秀才太冤枉了,被拿到京口,后来蒙古人找认识文天祥的人一辨认,果真不是,跟真人差太多了。于是就把林秀才给放了,这个林秀才后来还真见到了文天祥,把这事一说,文天祥还特意做了首诗“画影图形正捕风,书生薄命入置中。胡儿一似冬烘眼,错认颜标作鲁公。” 以此看来用这种方式来通缉犯人的成功率是很小的,古代真正有效的通缉手段是保甲制度和有罪推定,保甲制度就是连坐,以“保”为单位,其中一个犯罪,其他人需要揭发举报,要不然都跟着受牵连。有罪推定也就是在被盘查时,你要能拿出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要清楚的证明“你就是你”,要说不清,先抓起来再说。古代没有路引别想随随便便就到处溜,口音不一样,说不定就抓你。 再者清代《埋优集》有记载,这种图像会分送到犯人家乡的地方保甲手中,让他根据这上面画的画像和人物特征去帮助抓捕,至于贴到城门口的那种,其实就为了告诉犯人,你丫犯罪了,看到了吗,你画像都被我们画出来了,别没事在城里溜达,要跑就往城外跑,别惹是生非。 |
|
来自: 昵称32353910 >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