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心章句上(十四)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註釋」
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趙注:「仁言,政教法度之言也。仁聲即樂聲,雅、頌也。」朱注引程子曰:「仁言,謂以仁厚之言加於民。仁聲,謂仁聞,謂有仁之實而為眾所稱道者也。此尤見仁德之昭著,故其感人尤深也。」入人即感化人。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趙注:「善政使民不違上;善教使民尚仁義,心易得也。」朱注:「政,為法度禁令,所以制其外也。教,為道德齊禮,所以格其心也。」 善政民畏……愛之:趙注:「畏之,不逋怠,故賦役舉而財聚一家也。愛之,樂風化而上下親,故歡心可得也。」 善政得民……民心:朱注:「得民財者,百姓足而君無不足也;得民心者,不遺其親,而後其君也。」
「語譯」
孟子說:「仁厚的言辭,不及仁德的聲譽感人深切;好的政治,不及好的教化能得民心。好的政治使人民敬畏;好的教化使人民愛戴。好的政治能使人民財用充足而取得人民的財力,好的教化能使人民變化氣質而得人民的心。」
本章言明法審令,民趨君命,崇寬務化,民愛君德;故曰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行善政,則興利除弊,賞罰分明,民不敢為非,這是從外往內心治,故尚無法讓人心悅誠服。而善教則先正其心術再格其行為,導之以德,齊之以禮,啟其良心,使人民樂於趨向善道,方是真得民心之要也。
善政之不如善教,是由於善政僅有「民畏之」的實際效用,而善教則可得「民愛之」的教化歸心。善政有「得民財」的事功,善教有「得民心」的教養。「得民財」可以富國強兵,不如「得民心」可以平治天下。得民心是以德服人,才是王道;不得民心就算是國富兵強,也不過是霸道之行罷了。
|
|
来自: Jennifered > 《儒家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