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肝的7大“毒素”,可能家家户户都有!立马回家查一查

 鸿儒书香vosn18 2018-08-0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慢性肝炎等肝脏疾病的人,却患上了肝癌。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其实,问题就出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些不以为意的东西,有时往往隐藏着肝脏的“杀手”,最终导致了肝脏癌症。

伤肝的7大毒素,可能家家户户都有!立马回家查一查

1、腐烂的生姜

生姜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也是日常保健佳品。作为调料可以去腥,作为保健品可以杀菌,还可以祛湿生阳。现在正是吃姜的季节,生姜成了很多家中的必备品。

然而,就是这么一种常见而有益身体的食物,有时候却隐藏巨大的“杀机”。生姜容易腐烂,特别是在夏天,腐烂的生姜会产生黄曲霉,这是一种强致癌物,最伤肝脏。

2、没有成熟的西红柿

西红柿是男人的最爱,可以预防前列腺炎。不过,如果西红柿没有熟透,会有一种叫龙葵碱的毒素,人体摄入后,会引起人体多种器官损伤,特别是肝脏首当其冲。研究发现,成年人只要摄入0.2~0.5克龙葵碱,就可以引起恶心、头晕等中毒反应。

3、发芽的土豆

土豆发芽后,很多人舍不得扔,认为吃了没事。其实上,发芽的土豆会产生一种叫皂素的毒素,也会引起肝脏的损伤。此外,没有煮熟的豆角、扁豆中,也含有这种毒素,极易引起肝脏中毒,导致肝损伤。

4、久存的坚果

食物都是有保质期的,花生、玉米、莲子、黄豆、松子、核桃等坚果如果长时间存放,或是存放的环境潮湿,也会产生黄曲霉。黄曲霉一种公认的致癌物。它的可怕之处在于,有时候用肉眼是看不见的,除非它长时间繁殖,大量聚集,才能用肉眼可见。此外,它在100度的高温中依然能够存活。

很多人就是因为黄曲霉的这个特征才中招了,引发了肝脏疾病。因此,坚果一旦霉变,除了扔掉别无选择。

5、含病菌的动物肝脏

肝脏是解毒的器官,但不代表它本身不带有毒素。肝脏其实是个很脆弱的器官,很容易受到感染。很多动物的肝脏含有各种毒素和病菌。在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动物肝脏是大补的食物,喜欢用动物肝脏来补身体。

在挑选动物肝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甄别,健康的动物肝脏颜色呈淡红色,有一定的韧性,切的时候不易碎。如果肝脏颜色较深,甚至发黑,或者切的时候容易碎,就说明不是健康的肝脏。

6、重金属含量多的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食物本身或是受污染后,会含有较多的重金属,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前段时间不是爆出某个地方的大米镉超标吗?此外,含重金属较多的食物还有爆米花、皮蛋、油条等含铅较多;荞麦含铜较多,等等。食物中的这些重金属由于不能消化,也很排泄,最后都聚集在肝脏之中,引起重金属中毒。

7、樟脑丸

樟脑丸是常用来驱虫的,并不直接食用。但它的挥发性气味中含有黄樟素和对二氯苯两种毒素,它们能够通过肺粘膜进入血液,最终进入肝脏,影响肝脏健康。

日常生活中,要保障肝脏健康,除上注意上述几种情况,还要做好肝脏的养生,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不要熬夜

熬夜对人体的伤害是全方位、系统性的,对肝脏伤害尤其突出。中医认为,晚上11:00和凌晨3:00,是肝脏的休息和排毒时间,如果长期得不到休息,肝脏的功能会逐步退化,最终引起肝脏疾病。因此,平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

2、不要生气

中医认为,怒伤肝。现代社会巨力大,竞争激烈,人们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之中,很容易情绪不佳,易怒、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对肝脏伤害特别大。研究发现,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之中的人,患肝病几率提高8倍以上。因此,要学会自我减压,保持愉快的心情和正面的情绪。

3、多按养肝穴位

经常按摩相应的穴位,可以疏通肝经,养肝护肝。最有效的养肝穴位为太冲穴。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有疏肝解郁,去肝火的作用,对养肝护肝,缓解心情焦虑有特别好的效果。每天按压2次,每次按压5分钟,力道以稍有疼感为宜。

4、加强食疗

多吃青菜。中医认为,青色入肝。青色的蔬菜有助于养肝护肝,经常吃青色蔬菜可以滋养肝血、清肝祛火,从而起到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常喝蜂蜜。蜂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它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和利用,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此外,蜂蜜能增强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能力,对慢性肝炎等肝脏疾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用枸杞泡水喝。研究发现,枸杞中所含的枸杞多糖对肝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可以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促进肝细胞新生。此外,枸杞能够有效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可以预防脂肪肝。同时,枸杞对肝血不足引起的眼睛干涩、视力疲劳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用枸杞泡水喝,可以养肝护肝,滋阴明目。当然,其它吃法也有同样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