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篇nature文章的结论竟然完全不同,为何如此尴尬?

 微笑如酒 2018-08-06

科研是一个去伪求真探索真理的过程,因此它最核心的要求就是真实性和可重复性。虽然近些年来不断爆出有大量论文造假,但是我相信大部分论文还是真实的;但是论文可重复性这个问题本人就不太自信,毕竟有很多调查显示,就连顶级CNS文章也有超过50%概率无法被重复。笔者最近在阅读领域内的两篇nature文章时也发现了这一情况,这两篇论文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下真的尴尬了。

在介绍这两篇文章之前,我首先给大家讲述一下背景知识,炎症小体是机体内的一类多聚蛋白复合物,它由受体蛋白(如NLRP3,AIM2,NLRC4),ASC以及caspase-1(也写作p20)前体所组成,形成的复合物分别称作NLRP3炎症小体,AIM2炎症小体以及NLRC4炎症小体。当受到病原体入侵或者危险物质感染时,炎症小体组分会迅速组装,形成多聚蛋白复合物,这种大的蛋白复合物活化后产生成熟的caspase-1,后者剪切IL-1β前体以及IL-18前体,促使IL-1β和IL-18成熟分泌,介导炎症反应,清除病原微生物,维持机体稳态。

 

下面我们看两篇文章的情况。


第一篇文章于2015年3月16日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目前已经被引用115次。

本文讲述的是当机体受到弗朗西斯菌F. novicida的感染时,它会通过转录因子IRF1和GBP来活化AIM2炎症小体,进而诱导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机体能够快速的清除这种入侵的弗朗西斯菌,维护机体的健康。


本文作者通过筛选发现,在IRF1缺陷的情况下,使用弗朗西斯菌感染细胞时,IL-1β和IL-18成熟分泌明显减弱;但是当使用模拟的双链DNA poly(dA:dT)刺激时,IL-1β和IL-18成熟分泌无明显变化,这表明IRF1只参与弗朗西斯菌诱导的AIM2炎症小体的活化,而不参与poly(dA:dT)诱导的AIM2炎症小体的活化。

随后,为了探究IRF1影响炎症小体的活化是否具有特异性,作者使用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剂ATP和Nigericin,NLRC4炎症小体刺激剂沙门氏菌S.Typhimurium刺激细胞,发现IRF1缺陷并不影响这两者炎症小体的活化。

于是作者得出结论:IRF1不是NLRP3和NLRC4炎症小体活化的必要条件。


第二篇文章于2018年7月25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转录因子IRF1能够调控CMPK2蛋白的转录表达,后者作为一个线粒体DNA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通过调控线粒体DNA的合成来诱导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


先前已经有大量文章表明线粒体DNA的产生能够诱导炎症小体的活化,但是线粒体DNA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目前还不清楚,本文作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科学探究。通过筛查作者发现,当IRF1缺陷后,LPS诱导的线粒体DNA的产生明显降低,这暗示IRF1可能参与炎症小体的活化过程。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作者使用多种炎症小体激动剂刺激细胞,当IRF1缺陷后,由DOTAP,Alum,MSU,silica,ATP以及Nigericin等激动剂活化的NLRP3炎症小体均减弱。

于是作者得出结论:IRF1调控线粒体DNA的复制以及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


看到这里小伙伴们应该明白了吧,在IRF1缺陷鼠中,同样使用ATP和Nigericin等激动剂活化NLRP3炎症小体,第一篇文章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变化,而第二篇文章得出的结论是NLRP3炎症小体活化减弱。连nature的文章都是这样,多么让人尴尬呀,这让后续的工作该如何进行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