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远宦帖/省别帖》

 玫瑰V书屋 2018-08-07

《远宦帖》亦称《省别帖》,纵24.8厘米,横21.3厘米,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十七帖》丛帖第十五通尺牍。草书,6行,53字。王羲之在信中对周抚对家人的问候表示感谢,提及自己的妻子的情况时,对其病重非常担忧。信中还问及陶侃家人和一些同僚的近况。《中国书法全集》对《远宦帖》的书法风格评价为“偏锋侧锋甚明显,体势多有章草意味”。

原文

省別具,足下小大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武昌諸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并數問不?老婦頃疾篤,救命恒憂慮。餘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大意】

看到你另外来的信,问候起我家里的大大小小,甚为感谢。大家多分散各地,感念你的挂念之情,陶武昌(陶侃)诸子亦多远在各地作官。你同时亦多关怀,都常通信吗?我的老妻最近常病重,为了病危抢救常担忧。其他人都大致平安。非常感念您的情深意厚。

按,周益州,名抚。是周访之子,与王氏累世通家,又和陶侃是儿女姻亲。(侃子瞻,娶周妩妹为妻)书信中提到“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被认为指陶侃而言。陶侃于其晚年,即咸和五年镇守武昌,周抚即于是时至武昌,后迁建监巴东,刺史益州。也正当庾亮、庾冀镇武昌之时。右军于咸和九年参庾亮军事,时与周抚往还最密。故此一书信当在其前后所致周抚者。

此帖首见于《法书要录》卷十右军书记。《宣和书谱》即称《远宦帖》。亦刻入《淳化阁帖》卷六;《大观帖》、《鼎帖》、《宝贤堂帖》、《澄清堂帖》(孙承泽本)均曾刻入。清道光间,叶志诜得王献之《送梨帖》,将此帖一同上石。后杨守敬又刻入其《邻苏园法帖》中。




用笔与气势

《远宦帖》草法以简约为主,虽间有萦绕,亦简略不繁。两字连属者仅有“省别”、“小大”、“子亦”、“数问”、“救命”、“足下”六处,无三字相连者。偶有收笔如章草者,如“不”字,也因笔毫不易遣锋之 故,“远”字最后之萦绕,向上回笔处笔锋分岔,正能说明用笔为硬毫,使转、收纵不甚灵便。《远宦帖》其字间隔不大,较为拥密,与《十七帖》中间疏润者不类。字形多向横扁发挥,无一笔纵情直下者。行距颇有余地。整篇气势虽不畅速,但和谐无碍,中无滞阻之处。笔画洒落有致,粗细之间匀净清爽,又不失其古朴之趣,从中甚可体会古人作草并不一味求其潦草恣肆,而是凝重而无阻塞;但全面来看,气充意随,一气呵成,如瀑流之激荡,时有浪花泛起,足可流连其间,领悟寄情其间,遣词造句之含蕴。

结构与章法

《省别帖》用笔的来龙去脉交代得非常清晰,体现了王羲之草书线条的丰富性——用笔中的圆转、方折、连带、割断、轻重、提按等对立因素在起笔、收笔、运笔过程中的运用与变化。其次,结构与章法方面的大小错落、左右穿插、上下移位等因素,也增加了字势的运动感,显得虚活灵动,生机盎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