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眼

 苍生4tp84aiu8y 2018-08-07

  【中药名】乌梅 wumei
  【别名】梅实、熏梅、桔梅
 核果球形,一侧有浅槽,被毛,绿色,熟时黄色,核硬,有槽纹。花期1~2月,果期5~6月。
  【产地分布】主产于浙江、福建、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5~6月果青黄色时采收,按大小分开,分别炕焙,火力不宜过大,温度保持在40℃左右。焙至果肉呈黄褐色起皱皮为度。焙后再焖2~3天,待变成黑色即可。
  【药材性状】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2~3厘米,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极皱缩,于放大镜下可见茸毛,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肉软或略硬,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黑色,表面有凹点,内含卵圆形、淡黄色种子1粒。具焦糖气,味极酸而涩。
  【性味归经】性平,味酸、涩。归肝经、脾经、肺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敛肺、涩肠、生津、安蛔。属收涩药分类下的敛肺涩肠药。
  【临床应用】用量6~12克。外用适量,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用治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蛔厥腹痛、呕吐、虚热消渴、崩漏下血、疮毒等。
  【使用禁忌】表邪未解者禁服,内有实邪者慎用。不宜多食。
  【配伍药方】①治咯血:乌梅不以多少,煎汤,调百草霜。一服愈。(《朱氏集验方》)
  ②治咽喉肿痛:乌梅30克,双花60克,雄黄12克。为末,蜜丸,每丸3克,每次含化1丸,徐徐咽下,每日3次。(《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③治诸疮水毒肿痛:乌梅、皂荚子等分。上各烧存性研匀,贴疮上,毒汁即出。(《普济方》)
  ④治鸡眼:乌梅肉、荔枝肉各等分,捣膏敷贴。(《疡医大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