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女,62岁。因“胃脘疼痛反复发作3年,加剧近一个月”而来诊。缘患者三年前即有胃脘疼痛,时发时止,每因饮食失调或饥饿而发作,得食稍缓,每次因痛作而求医诊治,一稍痛止则不再继续治疗。一个月前因天气变化,胃脘即感嘈杂不适,疼痛绵绵,并伴有嗳气、泛酸,食欲减退而前往医院就诊,经胃纤维镜及B超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结石”及“脂肪肝”,经近一个月的治疗,历用“ranitidine”、“weisen U”、“losec”、“Amoxicillin”、“胃苏冲剂”等药以及中药四逆散等汤剂,因疗效不明显而转诊本处。见患者精神委顿、疲倦乏力,问之仍诉脘痛不休,尤以饥饿时为甚,得食可稍缓,伴有嗳气、泛酸,纳呆,口苦,并感右胁隐隐作痛,睡眠差,每于深夜痛作而醒,大便溏泄质稀,舌尖红,苔白滑,边有齿印,六脉沉弱。本病乃由于脾胃久虚,加上前期医治不当,从而导致脾胃升降失调,影响肝气之疏泄,从而因虚而痛,胃虚不得和降而上逆为嗳气、泛酸诸证;脾胃虚惫,不能健运,则水化为湿,谷反为滞,而见纳呆、溏泄诸证。治之之法宜用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停用西药。处方如下: 伏龙肝30 法半夏10 广陈皮10 潞党参10 焦白术10 白茯苓10 炙甘草5 海螵蛸15 炒黄连3 干 姜6 桂 枝5 赤芍药10 焦麦芽10 焦谷芽10 建 曲10 炒苍术10 叁剂,嘱其每日一剂,温服。并嘱咐饮食调理方法。 二诊:患者服药后自感舒适,并感觉胃脘有暖气,谓此前未见。并诉服药后胃脘疼痛已大为减轻,仅于深夜及饥饿时感觉隐隐作痛,食量稍增,无嗳气、泛酸,大便亦已成形。舌淡苔白,脉沉细。药已奏效,效不更方,仍嘱注意饮食及生活调理,并应坚持治疗,以便收全功之效,仍与原方叁剂。 三诊:患者服药后胃脘已经不痛,纳食睡眠可,精神较之以前大为改观,两便调。乃以“陈夏六君子汤加佛手、郁金、香附、鸡内金、海螵蛸等”为汤剂,嘱咐半个月,同时教其饮食生活调理之法。 四诊:患者精神可,无不适,六脉仍见沉细,“王道无近功”,久虚之下,仍当再与调理为妥,予“异功散加佛手、郁金、建曲、鸡内金、瓦楞子、砂仁等”为汤剂,再服用15日。并仍嘱咐注意饮食,适四时之寒暖,注意起居。 近日患者谓前往医院再行胃纤维镜、B超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痊愈,并且胆囊之结石亦未见,仍有脂肪肝,乃嘱其注意生活的调理,以免复发。 按:三年顽疾,得以奏效!按本病治疗,实亦非难,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认识,认为本病与胃黏膜的防御功能与胃酸等攻击因子失调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联疗法”、“三联疗法”、“四联疗法”等治疗方案,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应该说,这些疗法并不是适合每一个病人的,甚至有部分病人服药后效果也并不明显,甚至加重的情况!而中医治疗本病若能辩治得当,并注意告戒病者生活调理之法,其效果与现代医学之治疗方法是不相上下的,而整体的治疗效果优于西医。本病的患者之所以三年不愈,一与患者间断治疗以及在生活上调理不当有关;二则本次的发病,前医者虽予以中西药治疗,但可能未能准确辨证施治。而我的治疗之所以取得效果,实乃余不复蹈前辙,并能在准确辩治的同时,告之以生活调护之法有关。------《采蜂集》 |
|
来自: 鉴益堂 > 《16.[中医临床家医案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