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国土广大的大陆国家,虽说人口超过13亿人,人均国土面积却不高。哪怕把西部人口稀疏地区排除统计,中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和发达国家相比,也远远谈不上高。 城市化时代,人口向城市聚集,越广大的国土,空余闲置的土地越多。日本人口主要集中在东京都市圈,其他地区其实也稀疏。这种情形放在中国,哪怕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城市行政区,其实也差不多。 北京全市面积1.64万平方公里,城市建成面积1401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建成面积占总面积不到10%,这个比例低于很多人想象。北京有山区,暂且不说开发潜力,只把山区面积全都去掉,北京还有7000平方公里平地,还有很大空间。要知道,人口只有北京三分之一的伦敦,城区建成面积达1600多平方公里,比北京还要大。 北京计入建成面积的土地,其实还有大量未开发。开车在四环逛一圈,就会有实际的感受。北京不缺土地,城市面积稍稍扩张,放开对市区土地开发限制,都足以让这个城市宽松舒展。总是抱怨「城市没有自然风光」的人,可以想想北京近一万平方公里山区。 上海的情形也差不多。它的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完全没山,可开发的平地规模和北京差不多。上海城市建成1563平方公里,比北京略大,大多集中在中心七区。浦东已经开发二十多年,还有大面积的农田和荒地。 北京和上海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大城市,土地尚且富余,更不要说其他城市。最近几年,我到过北方很多城市,在这些城市内外走一走,都会感叹土地之富余。往往刚出市中心,未到外环,就能看见农田和树林,房舍低矮的农村。哈尔滨如此,沈阳这样,西安也差不多。外环以外,都是无尽寥廓的未开发土地。 南方城市是否会局促一点,土地不够用呢?其实也不是。不说武汉长沙这种平原城市,城市几乎没有边界,连厦门也不缺地。很多人以为厦门是岛屿城市,其实厦门岛占全市面积不足十分之一,岛外海岸宽阔,交通便利,比岛内更有利于发展经济。 中国没有哪座城市真正缺地。重庆的市区到处是山,城市照样扩张。深圳是一线城市里最小的,关外还有广阔腹地。沿海实在缺地,直接埴海也能解决。城市想发展,土地从来不是限制。在中国谈「城市土地有限」,是很没常识的体现。 当然,我不是主张城市越大越好,应该到处铺马路,盖房子,摊大饼。我想说,中国城市规划要有正确的前提知识。 认为城市土地有限,所以要珍惜利用,集约开发;如果交由市场,就会挥霍无度,缺乏效率。这是政府垄断土地开发,搞集中统一规划的主要理由。这种思想大行其道,在媒体那里非常有基础。政府集中供地当然有财政考虑,可「城市土地有限」的观念,还是深入人心。 认定城市土地有限,应当统一规划,集中拍卖,后果就很明显:原本明明够用的土地,就变得非常稀缺。不仅市区中心供地少,连大片荒芜的土地,也被人为「储备」。建设用地短缺推动高房价,这就无须细说,对于整个城市发展,也有着巨大伤害。 城市生活水平在几乎所有方面都超过农村,唯独住房面积远远不如。市区中心尚好理解,连不缺地的外环和郊区,住房面积也不大,就匪夷所思。在中国,除极少数的别墅还有设计,几乎所有住房千篇一律,连外观设计都谈不上。许多人把「鸽子笼」视为苏联式建筑遗留。事实上,建设用地有限,开发商尽可能多盖房子,这才是主要原因。当土地稀缺,房子不愁卖,设计就变得无足轻重。 中国城市「摊大饼」式发展,也和土地限制供应有关。当市场原则不起作用,结果就是,政府指向哪里,哪里才有建设。哪怕位置不错的地段还有地,也和开发商没关系。 在北京,经常能看到这种情形:几簇住宅楼紧紧挨着,拔地而起,高达几十层。周边就是农田荒地,几百年粮食产出不过寥寥,可偏偏就是不开发。这里原本可以盖大房子,如今只能是「鸽子笼」。 有不懂国情的外国人来考察,一定惊叹于这种景像。中国城市中心,往往高楼耸立,极尽繁华。人们住在紧挨的高层住宅里,居住面积狭窄。高楼就像孤岛,要不停往高处发展。至于边上大片荒地,倒像难以立足的海洋。 中国是大陆国家,城市开发却是学香港,这是一种很悲哀的现实。把大陆国家的城市当成岛屿来开发,必定是处处管制。代价很明显:城市开发低效,住宅拥挤局促,民众生活品质降低。土地是财富之母,除了种庄稼,还可以铺设道路,建筑住宅,提供给商业机构,用于财富生产,这些都是更好的用途。然而在城市里,到处是毫无意义的浪费。 香港是高度繁荣的城市,它的土地制度却是失败的。事实上,就连香港也不缺乏土地,现在还有超七成土地未开发。700万香港人住在面积不足7%的土地,受着拥挤之苦。哪怕提高1%开发率,也将让市民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中国内陆城市毫无缺地之虞,却学港式土地制度,吃尽发展的苦头。大陆国家要有大陆国家的样子,不应该再学那一套。 近期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