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8年8月11日,中国大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日食。而且很幸运的是,这次日食是日落时分。那么这是一个拍摄带食日落的好机会。对,摄影笔记又为大家带来日食拍摄教程了。 反正关注摄影笔记订阅号,每年该拍的都能拍到。 今天的日食很好拍,只要能看到太阳,这个机会一定不要错过! 首先宁校长先交代3件事。大家一定要注意。 要点一 明白自己所在城市能不能看到,初亏、食甚以及日落时间。您那边要是下雨……或者压根看不到,那就别费劲了。 如果你准备拍摄全过程,那么初亏前你就要就各就位预备了。 但是最重要的就是食甚,食甚和日落比较接近的,就容易拍到好看的带食日落。 要点二 好了,你们要知道宁校长发推送绝对是考虑了时间的。现在离带食日落还有好多小时。你现在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找一个拍摄地。 我知道在你今天能去的地方,你能想象到很多好看的地面景色。现代建筑?古代建筑?野外风光? 不管怎么样,翻翻自己之前拍摄过的日落的照片。想想都有那能拍到好看的日落。带食日落只不过圆圆的太阳变成了月牙形的太阳而已。 然后在你的手机里安装一个APP,不管是苹果iOS还是安卓,都可以安装Star Walk 2。用这个软件在你到了目的地之后找找太阳从哪落。帮助你确定拍摄角度。不过你早点到你的拍摄地,自己找找角度也行。 实在不知道周围哪好的,可以…… 要点三 你得有个长焦。拍摄月食的时候,宁校长写的文章就说了,没长焦拍月亮是挺难的。不过你可以用广角拍摄一个带地面景色的整个过程的图。 如果是日全食的话,我觉得这么来一套也不错。 可惜,这回是带食日落,显然我觉得拍摄到一张明确的月牙似的落日可能更有意思。所以你可以准备广角拍摄一组,但是我还是建议你带着长焦。 1月的月食我就告诉大家要长焦。7月又有月食,对,我又告诉大家要长焦。 如果8月的日食你还没长焦,真不知道说你们什么好了。 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的比例关系,正好是月球直径和太阳直径的比例关系,所以你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和太阳几乎是一样大的。 200mm起步,400mm不错,600mm挺好,800mm……太长了地面景色不好找了。 好了,其实日食并不比一般的日落难,日全食还需要注意一点,这次的日偏食以及带食日落都和日落拍摄差不多。 下面给大家看两个拍摄案例。一个是滕飞老师拍摄的带食日落。一个是白一帆老师拍摄的日全食。 带食日落的拍摄方法 2012 年 5 月 21 日,有一个特殊天象发生——日环食。当时中国的环食带并不在我所在的北方。但是幸运的是,这次日环食正好和我的旅行计划吻合。于是我就兴冲冲地准备好了长焦镜头奔赴福建。如果正好在我旅行的目的地可以拍摄到这样的场景,我想任何人不会无动于衷。 其实当时也有一些小波澜,就是日食当天,天气情况一直不好。所以环食的拍摄时机就错过了。但是傍晚的时候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片晴空。显然日落的时候就可以拍到了。而这时候就是带食日落。 取景 太阳距离地球 149,600,000 公里(1亿4960万公里)太阳直径 1,391,400 公里(139万1400公里)。 地球的轨道接近正圆。太阳也不会有太大的体积变化。所以可以这样说,太阳在你画面中的大小,和拍摄时刻没有关系,和季节也没什么关系。 太阳在你画面中的大小就是和你的焦距有关。想把太阳拍大,必须有长焦镜头。 取景参数:200mm,等效焦距 400mm 曝光 日落时分,我们遇到的自然光线是这样的。太阳因为大气的折射强度已经明显减弱。这时候你已经能用肉眼看太阳了。那么这时候太阳会有很自然的色彩,不再是拍出来惨白一片。 光线的方向来自太阳,我拍摄日落等于就是拍摄光源,那么逆光是一定的了。 色温方面,在日暮时分,色温都是很低的。天空一般表现为黄色或者红色。不过因为坏天气的影响,所以当时的天空有点偏粉色。 很多人问我如何在拍摄日落的时候测光? 其实这是一个很傻的问题。胶片时代大家都总结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在数码时代其实我们通过实时取景就能预先看到最终效果。如果您用的是很老的单反相机,没有实时取景功能,至 少数码相机都可以让我们回放照片。拍亮了调暗点,拍暗了调亮点。 曝光参数:0EV 快门优先 ISO 200 F5.6 虚实 这一方面没什么可说的,拍摄的距离非常远所以往往能得到很大的景深,太阳自然会在景深范围内。所以不管我们对焦在太阳上,还是船上,两者都会清晰。 不过有一点,我们用了等效 400mm 的焦距,所以要预防手抖。这套相机有防抖,所以我不需要保证 1/400 秒的安全快门,我觉得防抖 2 档还是可以的。于是我选择了 1/100 秒的快门速度。 虚实参数:1/100 秒 构图 太阳在画面中占的面积不小,我们知道一个大主体可以居中。同时画面中有一个主要的线条就是海平面,我采用了 3 分法,将这个线条放在下 1/3 线。 后期 本张照片未做后期。 日全食拍摄方法 我带了两台相机,一广一长两个镜头,两个脚架,两套滤镜,两个快门线,把这一堆器材安置好调好参数,已经是日食开始的时分了,两套设备我均是从初亏拍到复圆,利用尼康相机自带的间隔拍摄功能每一分钟拍一次,接下来我就分别说说我具体是如何使用这两套设备的。 取景 广角:使用尽可能广的焦段来覆盖更多的天空,好让日食的整个过程在机位不变的情况下不会出画,后期时能非常容易的把日食过程呈现出来。 长焦:我专门租的长镜头和增距镜要的就是拍摄日食特写,能清晰记录下日冕和日珥,还有贝利珠,钻戒的景象,所以我用了这个组合最长的焦距。 长焦取景参数:800mm 构图 广角:既然打算在冰川上拍摄,我便把冰川放入画面下方,山和树林在中间, 上半部分留给天空。但这张照片是横构图裁剪成竖的,我为什么不直接用竖构图呢?竖构图其实是我的本意,可以再竖直方向上囊括更多景物,比如加进去一个石头前景什么的,画面会更好看。但是,相机上的快装板稍微有点松,竖构图相机会慢慢转动,我一般都会至少带着硬币可以把它拧紧,但是这一次我为了尽可能减小负重把能不带的都没带,这里大家应该看出 L 形快装板的好处了吧。 长焦:这边的构图非常简单,就是把太阳放在正中间,在食甚时分让日冕填充画面。但是由于太阳的相对运动在 800mm 端非常快,需要不断调整才能让太阳保持在画面中间,这里还好我使用了可以微调的三维云台,要不拿着 800mm 在实时取景器里找太阳简直是费劲。 虚实 这方面广角长焦一起说了,因为他们都要清晰锐利才行,所以我都是用了小光圈,但是具体的光圈值又不一样,因为我还要考虑曝光,这个我们下一部分来讲。 广角虚实参数:F8 长焦虚实参数:F13 曝光 因为我们拍摄的对象是太阳,是我们能看到最明亮的东西,所以即便是我们使用最快的快门速度,最大的光圈值,最低的感光度,也是看不到太阳细节的。所以一般拍摄太阳我们都要使用一种叫做巴德膜的东西,这是一种极大程度减少透光率的器材,规格不同大约等于 15 档左右的 nd 滤镜。在减少透光率的同时也是保护我们的器材和眼睛,不至于被太阳灼伤。可惜的是巴德膜和张静宜在一起被拒绝在了北京机场,在迫近日食这种高峰期也没办法买到,所以我只能使用十档 nd 滤镜凑合使用,好在最后眼睛和器材都没事。 在我们能看到太阳细节的时候,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漆黑一片,这个可能是自然环境中的最大光比。遇到大光比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对的!就是包围曝光,我的两台相机都使用了单次 9 张的包围曝光,为的就是覆盖更多的细节。尤其是广角端,一定也要拍出地景的状态。 广角曝光参数:1/4000s~1/15s 相差 1ev 的 9 张包围曝光 ISO100 长焦曝光参数:1/8000s~1/30s 相差 1ev 的 9 张包围曝光 ISO64 但是,在日全食的高潮,也就是食既到生光的这一阶段,由于太阳完全被月球遮挡,光线强度大大降低,所以在这短暂的两分钟内要摘下巴德膜或者滤镜, 改变参数,以适应食甚的光线。由于广角端要照顾地面亮度,所以曝光时间要更长一些,而长焦端只要保证覆盖日冕的亮度就可以了。 食甚广角曝光参数:1/160~1.6s 相差 1ev 的 9 张包围曝光 ISO200 食甚长焦曝光参数:1/400s~0.6s 相差 1ev 的 9 张包围曝光 ISO200 在生光阶段开始后不久环境亮度重新变亮,再安装滤镜并改回之前的参数就好了。 后期 其实相对于拍摄,我觉得日全食的后期更容易一些。 广角后期操作:我挑出了食甚时分拍摄的照片为背景简单针对 raw 文件进行处理并混合包围曝光,接着通过计算挑出整个日食过程 30 张平均分配间隔时间的照片进行处理,这个过程中我只需要关注太阳的亮度以及形态合适,并不需要处理地面。之后把一共 31 张照片作为图层在 ps 中堆栈,将混合模式改为变亮。由于在拍摄过程中机位固定,所以整个日食的状态就直接在天空中生成了,之后在做一些精细的处理(混合颜色带工具,英文叫 blend-if)让混合更自然。 长焦后期操作:长焦的后期则要复杂很多,由于是 800mm 非常长所以任何的抖动都会影响画面,也就是说尽管是一次包围曝光的 9 张图,他们也不是完全重合的,在食甚时分由于参数变化,一部分照片都有点虚,我挑出一组最完美的进行处理。由于整租照片曝光值跨度很大,ps 无法自动对齐,所以首先需要手动对齐,我在这个过程中边对齐边借助不同的通道,灰度蒙版,不同的选择工具, 不同的模糊方式,不同的不透明度和流量一点一点将 9 张照片混合在一起,得到了一个完美的食甚照片,日冕清晰,日珥明显,更是能看到月球的被地面反光显现出的细节。 大家在有生之年一定要至少体验一次日全食, 下一次日全食想在国内看到的话需要等到 2034 年 3 月 20 日的西藏西部,和 2035 年 9 月 2 号的横跨整个华北。最后送给大家一枚钻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