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粥养胃又营养?并非人人适宜

 3519mgj 2018-08-12

作者介绍

李卫敏

《中国临床营养网》专家顾问

西安交大一附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陕西省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主任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互联网健康管理分会理事等。

擅长:各种慢性病的医学营养治疗及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同时,利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对慢性病患者及重症患者积极进行食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来源:交大一附院李卫敏营养在线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夏季,人很容易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出汗、昏昏欲睡等症状。因此,很多人认为多吃粥可补充体内水分,又可养胃护胃,是一种健康营养的生活方式。那么,喝粥是不是真的能够养胃呢?


因人而异


不少胃病患者认为粥细软,易消化,能减轻胃的负担。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全面。粥属于流质食物,不需要经过大量咀嚼与胃部蠕动即可快速进入小肠,分解为葡萄糖并被人体吸收利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肠胃的负担。一般胃炎患者胃酸分泌不足,喝粥能促进胃酸分泌,有助于食物消化,还能提升血糖,从这个角度讲,喝粥确实“养胃”。

稀饭是流质,容易导致反流,连同胃酸一起反流的话就容易产生反酸的感觉。所以,对于一部分容易烧心、反酸的胃食管反流患者来说,不建议进食过多流质食物,而应该进食半流质或固体食物,以免伤及食管。而胃酸分泌过多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则也应当减少喝粥的频率,以免刺激胃酸过多分泌,加重病情。因此,喝粥养胃一说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此外,喝粥不用慢慢咀嚼, 不能促进口腔唾液腺的分泌, 而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帮助消化 , 再者粥水分多,稀释了胃液,加速了胃的膨胀, 使胃运动缓慢 , 不利于消化吸收。若喜欢喝热粥,其温度对胃的刺激也是不利的。因此胃病患者不宜天天喝粥 , 而应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饮食, 细嚼慢咽, 促进消化, 才更有益。


(图片来源:网络)


因料而异

人们往往认为白米粥营养又养胃,而浮于粥面上的那一层米油更是粥的精华,实际上白米粥的营养价值远低于小米、糙米等全谷物熬制成的粥。论口感和风味,精白米面往往更受欢迎。殊不知这是降低了谷物的营养价值。由于加工过度,谷物籽粒的谷皮、糊粉层、胚芽被分离出去,仅留下淀粉含量高的胚乳部分,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严重受损,营养价值下降。

就食物加工而言,谷类加工越精细则血糖生成指数(GI,是表示某种食物升高血糖效应与标准食品(通常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效应之比,指的是人体食用一定食物后会引起多大的血糖反应)越高。如精白米饭GI值为83,而加工程度较低的全谷物GI值较低,如发芽糙米GI为54,燕麦麸GI为55,均属于低GI食物。除了加工程度,煮粥软烂、煮粥时间过长及加碱,在增加粘稠度的同时也增加了血糖应答。因此,糖尿病人不宜喝熬煮时间较长的精白米粥。

如何正确喝粥?

1.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溃疡患者不建议喝粥,胃部疾病患者需根据自身病情,向专业营养师寻求帮助;

2.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只要掌握好熬粥的材料搭配,也能适当喝粥。可以在粥里加入一半以上的淀粉豆类(芸豆、红小豆、绿豆、干扁豆等)之后 ,谷物类则选择使用燕麦、糙米等血糖反应较低的食材。这样不但血糖反应放缓,还能够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和其他营养素,饱腹感也更强,能够更好地控制进食量。

3. 健康人喝粥,应进行巧妙的搭配和处理,增加杂豆类、其他谷类或者薯类,就能极大地丰富一碗粥中所能含有的营养素,再搭配一定的蔬菜、肉类进食,营养摄入就会更加充分和全面。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