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和年羹尧的对话,发生在《雍正王朝》31集,这段教科书式的对话,向我们演绎了什么叫作死的员工逼老板干掉自己。2集以后,33集,年大将军就被一撸到底。 我们来看年羹尧是怎样作死的。 入座以后,首先雍正问年羹尧,西北是不是还需要十万兵,能不能减一些? 注意雍正说话的态度,是非常小心谦虚的,首先,他称呼年羹尧亮工,不是年大将军,年羹尧,羹尧等,不是一个上级对下级,皇上对臣子的称呼,呼字,更有点称兄道弟的意思。 其次,雍正是很客气地在咨询年羹尧的意见,问的是,“是不是”,“能不能”?都是非常客气,小心地,深怕伤到年羹尧的问法。 这是年羹尧第一次求生的机会,他如果说,皇上呀,太累了,我病了,我能不能回家抱孩子,或者在京中陪着您老人家,我给你推荐岳钟琦,范时捷去接替我.....那么绝对名垂青史。 然而年大将军是怎么回答的呢?—— 斩钉截铁就给雍正顶回去了,非常之不客气。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几十万兵,虽然是雍正出钱养,但是话语权一点都不在雍正手上。当然,年羹尧这么狂妄无礼,他的理由也很充分—— 这个是理由充分的威胁。 为什么说是威胁呢?敌人主力都被你消灭了,是不是暗中积蓄力量伺机再起,你心里没有个X数么?另外就算是要卷土重来,难道没有一个时间和过程么?以往你带着几十万兵,是为了和敌人是势均力敌地PK,现在敌人被你打回原始状态了,你还要那么多兵,理由居然只是,防止他起来,是不是很说不过去? 所以年羹尧这么说,无非就是威胁雍正——反正癌症我是给你治好了,以后每个月的药不能停,万一复发了呢?你来负责? 雍正呢,不能完全不考虑他的威胁,而且一旦拒绝他,他会不会回去养虎为患以拥兵自重都是个问题。就在这个时候,年羹尧有开始加专业分析—— 年羹尧的意思就是,防比攻还要费人,为了一个莫须有的敌人东山再起的理由,所有需要更多的人把辖区围成水桶,人不能减。 既然不能减人,那就看看能不能减钱吧,于是雍正又问—— 这个时候雍正老板的态度已经更严肃了,但是依然保持客气,用的是萌萌哒的问法——能不能紧缩一些呀?这个呀字,还是在情绪上留有余地。 年羹尧这个老油条马上就看出来了雍正不爽,于是马上就放尊重得多了—— 这个点头回皇上,还是分清楚了主仆,一方面,是看菜下饭的尊重,另外一方面,是为自己接下来的拒绝做铺垫—— 雍正自讨没趣—— 他也不想跟年羹尧两个辩,说年羹尧说得没道理吧,看起来好像又很有道理,无言以对,说他有道理吧,自己在这里吃糠咽菜,他在外面花天酒地。 于是,雍正老板破了大例,问年羹尧能不能在自己辖区自己解决军费。 这个是非常大的一个授权,你有兵,你有自己的辖区,以前朝廷给你输送粮草军需,可以制约你,现在让你自己解决后勤军饷,这个和古代藩王的区别是没有两样了。可以见得,雍正已经是对年羹尧大大的破例了。 然而年羹尧精得很,并不是傻子—— 年羹尧的回答也有道理,你让我用一个穷省来养边防大军,肯定是不现实的。 对话在这之前,两个人都是平手,都有道理,谁也不能说谁不对,但是之后的对话,年羹尧就暴露了自己的贪婪保守,触犯了雍正的底线。 既然前面谈的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那么雍正就给了年羹尧一个治标又治本的建议——把青海搞富,你不就有钱养兵了嘛。怎么搞富?推行我的新政。 从这里其实已经看出雍正的意思了—— 1. 国家很穷,需要钱,你能不能支持我,一起想办法搞钱,推行搞钱的政策? 2. 你那边的边防,每个月也就是五六十万两就够了,你少浪费点,根本用不到一百五十万。 如果年羹尧这个时候不以大将军劳苦功高自居,或者没有私心,而是像田文镜,李卫一样,听雍正的,开始推行新政,哪怕他最后效果不好,或者失败了,那么在雍正眼里,在历史上,也是个完人,载入史册的,绝对是保家卫国,尽忠职守的千年功勋名将。 然而人家年羹尧并不为公家,为皇上,为百姓考虑—— 他居然是为封建官僚集团考虑的。 与其说是为西北官员考虑,不如说是借他们的嘴巴说出了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而下面这一句话就很讽刺很作死了—— 新政让你们自食其力,被你看成是和你们抢食。实际上雍正的新政就是得罪保守封建官僚,有利于老百姓和国家的,就是从官僚嘴里掏食,富整个国家的。 换成其他任何一个人这么说,这么评价雍正的新政,估计已经死了一万次了。八爷公开都不敢这么说,年羹尧居然这么说,然而雍正也没说他。 年羹尧作死到这个程度,还觉得没有够,还觉得难,于是雍正就问他,你到底哪里难—— 雍正现在这个表情动作,已经是想扇他两巴掌的造型了。但是年羹尧作死不息—— 钱不挣,兵不减,改革不改革,居然还要组建自己的小圈圈,就是一个结党罪,也可以杀年羹尧全家了。 雍正呢,却将计就计,顺着他的话,给他派了孙家成—— 虽然表面上说是为他理财,但是实际上,是帮他管账,也同时监视他。这个是雍正最后的底线,那就是同意你年羹尧的一切,但是我大股东给了你那么多钱,总要派个会计跟着看看你有没有浪费吧。 孙家成就是年羹尧和雍正撕破脸之前最后的一张窗户纸。无奈,后来年羹尧连孙家成都敢杀。 孙家成一死,对年羹尧的清算,就算是彻底启动了,《雍正王朝》33集,张廷玉启动了整套干掉年羹尧的预案,自此年羹尧的没落无法停止—— 吃饭的时候,雍正给年羹尧提了三件事—— 裁军,削减军费,推行新政。 前两个,年羹尧不答应,可能确实是边防需要,但是最后一个不答应,完全就是因为和雍正不是一条心,年羹尧本质上还是和八爷,隆科多一样的,觉得征战疆场,建功立业,就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学皇上翻牌子,吃要吃满汉全席......造福天下苍生这件事,是你雍正皇上的。 前两个,年羹尧不答应,本来雍正就可以按照拥兵自重的理由把年羹尧换了,然而雍正还是念旧情,好面子,另外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人。但是后一条不答应,那就是公开不给雍正面子了。别人不给面子可以,你一个皇帝最推崇的人这么公然不给面子,离死就不远了。 如果站在年羹尧的角度上考虑,西北征战,得罪了很多人,害怕被清算,所以要牢牢抓住兵权,财权,人事,避免自己一旦失势,没有人罩。然而他错就错在不懂得及时收手,不懂得和大BOSS一条心。换句话说,年羹尧要想避免被杀,只有两条出路——学邬先生隐了。只不过他那个位置可能很难隐掉。所以第二条就是成为雍正新政的改革先锋,和封建旧官僚集团彻底划清界限。然而他都没有做到,所以也就只有坐以待毙了。 最后要说明一下,这些都是戏说而已,真实的历史经过了戏剧加工。真正历史上,雍正可不用这么低三下四求年羹尧,年羹尧也不可能这么嚣张。 雍正二年十二月十一日,雍正批示年羹尧: “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全功难。为君者施恩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若倚功造过,必至返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尔等功臣,一赖人主防微杜渐,不令至于危地;二在尔等相时见机,不肯蹈其险辙;三须大小臣工避嫌远疑,不送尔等至于绝路。三者缺一不可,而其枢要在尔功臣自招感也。我君臣期勉之,慎之。” 这个已经是非常直白的提醒和敲打。意思就是,你差不多就得了,该放手时就要放手。 雍正三年四月,年羹尧被雍正革职,调任杭州将军;岳钟琪马上将其接替。所以根本不是缺人手,也不是雍正给不给你面子,怕不怕你的问题,绝对的皇权之下,大将军又怎样养,不过是鹰犬,皇帝一句话,马上就可以让你从天上到地下。再加上古代通讯不畅,节奏慢,从平定叛乱到被干掉,也就是一年不到的时间,可以说年羹尧算是根本没有反应过来,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就被雍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效率找茬干掉了,根本轮不到他给雍正平起平坐地商量,顶嘴忤逆就更不可能了。 仔细品味雍正这句话,一个平头老百姓要做点事,最大的成功就是全功,所谓全功就是立功以后,还要功成身退,不要有贪念,不要老把位置占着,这样老板才可能对你全恩,否则就是居功自傲,倚功造过了。 |
|
来自: 昵称32353910 >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