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恩何须教育

 淡泊1971 2018-08-12
    听说今天是西方的感恩节,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让这个吃火鸡的洋节日和所有的舶来品一样,融进了天朝的主流文化中,成了一次全民的精神洗礼与感恩教育。这可以说是中西方文化所碰撞出的又一次火花,也可以说,洋为中用的结果,却是本末倒置的一次全民作秀,试问,感恩何须教育?感恩不应该是人之常情,与生俱来的真实情感吗?
 
 

   ‘乌鸦尚知反哺,羔羊也能跪乳’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又岂能不知感恩,可叹的是,却需要在特定的节日里,用近乎刻意的方式来教育与弥补,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人不如动物。乌鸦,羔羊可有通过特定的感恩教育而懂得感恩的呢?可见,和我们一出生就懂得进食一样,对恩情的一种回报是身为有思想的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而这种本能人类却在慢慢进化殆尽。不然,何须经过专业而系统的教育才得以激发呢。
 
 

    而不同的动物感恩的方式不同,但不管是用哪一种方式,都是发自肺腑。动物没有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同样极其有限,而人不但具有强大的行为能力,还具备了丰富的语言能力,却为何在回报点滴之恩时,集体沦为了行动的矮人?难道真的是因为我们过于缺乏类似的道德教育了吗?是的,我们太缺乏了思想道德教育,只是,这种教育不是通过一年一次的集中性的感恩教育,便能得到激发与升华。感恩教育归根结底不是从娃娃抓起,而是从师长本身做起,任何教育都不如为人父母,为人师表者自身的身体力行来得深刻,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所谓以身作则才是最佳的教育表率。
 
 

    但我们的为人父母,为人师表者真的以身作则,推己及人了吗?人情冷漠,道德滑坡的社会现状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寒,所有身处这个时代的人都负有一份不可开脱的社会责任。扪心自问,天下真正懂得感恩者有几人?所谓百善孝为先,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几千年的孝道沿传到今日,不养者比比皆是,父母俨然不如牛马。
 
 

    当然,有人会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感恩活动不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体现,无不说明了对人性真善美的又一次赞颂,而用一种特定的方式来体现,恰恰说明了人性的觉醒,以及对人情温暖的渴求。那么,这种觉醒与渴求的目的,是唤醒人性的麻木,还是仅仅是流于一种形式的自我慰藉;我用眼泪表达了一次感恩后,便可继续心安理得的接受身边人的给予,我替父母洗一次脚后,便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终极回报。感恩教育若定性于此,才是弄巧成拙,误人子弟。
 
 

  都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所有被特定的节日一样,当一种原本是与生俱来的情感与本能,却必须要通过一种特定的形式来完成与体现的话,道德教育已然濒临坍塌。道德教育应对症,请别病急乱投医,西方的感恩节,还是用来吃吃火鸡的好。要知道,感恩和性感一样,不是露得越多越到位;无心的感恩,是‘咸’和‘因’,意义自然是谬之千里,但世间冷暖,那是咸淡自尝,此乃为因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