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浦江畔的蓬勃力量

 时宝官 2018-08-13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绿水可亲,青山常在。12日,记者在上海深入采访中发现,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感受最直接,上海生态环境的进步得到了居民认可。

    10年前迁居上海虹口区北外滩附近的张界那,见证了北外滩的华丽转变。北外滩原是一个装卸码头,轮船往来、汽车进出,浓重尾气熏得人喘不过气,眼前的黄浦江可望而不可即。近年来,虹口区将岸边经营场所全部拆除,建设观景平台,原本封闭的码头改造后向公众开放,生产岸线变为生活岸线,还江于民的步伐加速前进。

    2017年,北外滩换新颜,健身步道、老码头露天博物馆、亲水平台等设施建成开放,附近居民终于可以和黄浦江亲密接触,各地游客也越来越多。张界那告诉记者:“能在家门口收获阳光与健康,真是太幸福了!”

    崇明区新村居民王美华每天早餐后都会出门散步,顺便将垃圾送到集中投放点。“垃圾一般分成4个类别: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王美华说,垃圾分类集中投放,方便统一处理,村里的环境好多了。

    崇明区着眼生态环境保护,在广大农村实施生活垃圾户分户投、村收村拣、镇运镇处的收集运输处置管理模式,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村干部、志愿者挨家挨户宣讲,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教会村民分类垃圾。“会烂的是湿垃圾,不会烂的是干垃圾,卫生纸就算打湿了也算干垃圾。”志愿者讲解到位,村民一下子就记住了。

    崇明区三星镇新安村,生态景观廊道贯穿全村,小溪绕村而流,庭院花草点缀。

    2017年,新安村引入中车公司污水处理项目,统一在村民家安装污水净化槽。采用生物接触氧化等工艺,生活污水处理后可达到直接排放标准。绕村的溪流通过物理措施进一步净化水体,一次性解决了水体污染问题。村民沈菊萍说,以前村里污水横流,现在溪水清澈,还能看到鱼虾游来游去。她每天都去景观廊道散散步、跳跳舞,“环境好了,生活才能更美好”。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长江门户,上海狠抓生态环境治理,维护长江水环境,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本报上海8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周洪双 鲁元珍 周梦爽)

    (更多报道见7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