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彦(读史专栏作者)
宋朝和明朝作为最后两个由汉人建立的政权,最后都被北方的游牧民族所灭亡。
不同的是,南宋在金军的打击下居然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甚至最后还把金朝给耗死了,才被蒙古所灭亡。
而南明却仅维持了几年的统治就分崩离析,被八旗兵一统天下。
其实,在大家的印象里,宋朝重文轻武,对外战争败多胜少,宋朝军队给人的印象是弱鸡般的存在,打个西夏都打不过。
相比之下,明军一直都很硬气,想当年明成祖朱棣五次率军远征蒙古,横扫漠北,而即便到了亡国的四十年前,还吊打日本,明军的战斗力应该很强才对。
那么为什么弱宋能抵挡金军一百多年,南明却迅速灭亡了呢?今天就给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宋朝虽然对外屡战屡败,但是国内却没有全国性的农民起义。
虽然历史上宋朝爆发的农民起义次数多,但质量都不高。
即便是钟相、杨幺这样的农民起义,也只能算是大规模犯罪团伙,完全威胁不到南宋的政权。
而像其他那种规模较小的顶多算是聚众闹事,根本不用出动军队,地方维稳的县衙刑警大队就能平定。
究其原因也很好解释,无论北宋还是南宋,都是重文轻武,社会风气比较宽松。
其次宋朝重视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制度也是历代封建王朝之最,老百姓衣食无忧,谁脑子进水去造反。
宋朝的没有后顾之忧,枪口一致对外,用现在的话说,民族矛盾远远大于阶级矛盾。
但是,相比之下,南明就不一样了,大规模的农义遍布全国各地,内部早就乱成了一锅粥。
李自成、张献忠等已经把大明的江山搅了个底儿朝天。
南明是内忧外患并存,而且内部的威胁比外部还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便清军已经入关,南明却仍然将李自成、张献忠视为明朝的最大敌人。
赵构虽然是自封为皇帝,但人家可是正统的皇子,这个老大名正言顺,大家都还是认可的。
而且宋朝军权集中,没有出现地方军阀拥兵自重的情况。
所以,南宋虽然出了秦桧这样的奸相,但是领兵在外的将领却很少叛变。
而且还出现了像岳飞、韩世忠、张浚等抗金名将。这些将军可能政见不合,但是大敌当前,大家都相互助攻,同仇敌忾。
反观南明,崇祯的皇子一个没跑出来,四个朱家的王爷争皇帝,大臣们一人拥立一个,严重削弱了南明的凝聚力,整个朝廷就是一盘散沙。
再说这些军阀,打仗不怎么滴,扰民、投敌个个在行。
他们对朝廷都心怀鬼胎,更有甚者,还领兵到南京砸场子。
不仅如此,大家还相互看不顺眼,三句话说不完就开打,而像郑芝龙这样的地方军阀也是只想保存实力,坐立观望。
更可笑的是,当八旗大军已经抵达南京城下,打到家门口时,南明朝廷内的东林党和军阀们还在互撕。
真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所以,当清兵南下的时候,各路军阀各自为战,汉奸频出,八十万南明军队在十万清军面前不堪一击,纷纷投降。
面对金军南下,南宋就跟路边小贩遇见城管一样,乖乖交钱纳税,绝口不提什么家仇国恨。
虽然岳飞曾一度率军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但是这仍然不能改变南宋军事实力弱于金军的事实。
宋高宗以后,南宋也组织过多次北伐,但均以惨败告终。
没办法,战场上打不过,只能割地赔款装孙子了。
再看南明这边,大家一直都说明朝不和亲、不称臣、不割地,明朝的皇帝都有种。
比如说崇祯皇帝,李自成都打到北京了,愣是不和清军议和,一定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1645年,明军驻守武昌的左良玉率军顺江东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要一锅端了南明的弘光政权。
这个时候,朝廷有人建议和清军议和,先解决内患。
但是此话一出,立马被满朝的东林党骂了个狗血淋头,说我大明两百多年从没跟外夷有议和之举,谁这么大胆,本来已经有意和谈的皇帝也不敢再提此事了。
这样,本来就不团结的南明还死要面子,苦苦在两线作战,叛军还没剿灭,正面就被清军攻破了。
其实,如果当时明朝能跟南宋一样先议和,腾出手来先解决国内叛乱,明朝是有可能避免灭亡,至少还能延续几十年。
南明之所以迅速灭亡,而南宋能够持久抵抗,他们所面临的对手也是不一样的。
金朝在建立之初,还处于野蛮的部落时代,文明程度不高,虽然其在灭亡辽国之后建立了真正意义的政权,但这个政权还是存在着非常明显的部落特征。
金军的对外战争有严重的掠夺倾向。
就以金军几次进攻南宋来说,每一次都是掠夺财富、人口后班师。
金朝从朝廷到军队的观念还很落后,在南宋稳住阵脚后,就完全丧失了灭亡南宋的机会,甚至还屡屡被南宋北伐。
而清军则有所不同,虽然清军在努尔哈赤时代与金军一样充满的掠夺性质,充其量算是大规模抢劫杀人的军事集团。
但是在皇太极即位后,他迅速完善八旗制度,对内重用汉人,进行大刀阔斧改革。
到了皇太极死之前,大明所面对的已经是一个体制完善的国家,一支身经百战、军纪严明的军队。
因此,当满清八旗入关之后,腐朽的南明军队根本挡不住这样一个已经发动起来的战争机器,在数年之内迅速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