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历代城址布局 晋阳古城 晋阳古城是春秋至北宋时期的太原城, 被称为中国的“庞贝城”, 是中国盛唐时三大都城(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晋阳为北京)之一的北京。 晋阳古城的大致位置 始建于春秋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焚毁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79)。历史上晋阳城曾作为赵国初都、汉晋干城、东魏霸府、北齐别都、盛唐北京。在民族发展史中,晋阳城是中原农耕与北方游牧文化交流、融合的纽带和舞台,也是各族人民长期共同生活谋求发展的和睦家园。 晋阳古城遗址位于晋源区太原东西两山之间的广大地区。地面现存遗迹有西墙残垣、西南城角、宫城基址及城址腹地的古村落。196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晋阳古城遗址发现数段城墙和三座小城遗址。还发现建筑基础、砖瓦、琉璃构件和石刻造像。 在古城附近发现有一些重要的古墓葬。在城址的西部地区还发现有天龙山石窟、蒙山大佛、童子寺等六朝、隋唐时期的石窟遗存。在古城营村内还保存有创建于隋唐、明代重修的惠明寺塔和金代创建、明清重修的九龙庙等建筑。 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鸟瞰图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掉了以太原为都的北汉政权,最终统一全国。由于憎恨太原军民对宋军的顽强抵抗及恐惧太原“龙城”的美誉,遂下令火烧晋阳城,又引汾、晋之水夷晋阳城为废墟,一座历经1476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遭到了彻底的破坏。 太原老城 晋阳古城火焚水淹三年之后,新的太原城在距古晋阳城北四十余里的唐明镇重新崛起。 明初,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棢为晋王于太原,遂因此扩建太原城,成为明代九边重镇之首。 扩建后的太原府城无论规格还是规模都是全国一流的城池,“崇墉雉堞,壮丽甲天下”,它也基本奠定了今天太原老城区的主要格局和地名称谓。“锦绣太原城”的美誉也来自这里。太原府城的大致范围,南至迎泽大街,西至新建路,北至北大街,南至建设路,城墙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共开八门。 其中两座南门,“迎泽门”被称为大南门,位于今天迎泽公园北侧,“首义门”被称为新南门,位于今天的五一广场南侧。 明代太原城地图 民国时期太原鼓楼 1937年的首义门 明清太原县城 现存的古太原县城(今晋源街道办事处所在地),是坐落在晋阳古城遗址上的一座明代早期县城。它传承了2500多年晋阳古城文脉,是晋阳古城的延续。它沿用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建筑格局,俗称“凤凰城”。 它依托龙山,展示着古晋阳龙凤呈祥之灵气,处处体现着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和合交融,保持了我国汉唐文化与传统的地域民俗文化,是一座依山傍水、设施完备的城池。拥有630余年历史的明太原县城,基本保留了明代的街巷格局,大量的古建筑、旧民居风貌依旧。 明代扩建太原府城的同时,还在今天的晋源区新建了一座县城,取名为太原县。明清两朝既有太原府城,又有太原县城,但行政级别不同,具有隶属关系。 太原县城内外共有大小寺庙、楼阁、祠堂50余处,如:刘王祠、尹公祠、关王祠、崇圣祠、节孝祠、洪侯祠、梁公祠、赵襄子祠等,这些祠堂的存在与形成都是对古晋阳历史文化传承有力的佐证。 县城中,随处可见关帝庙等修复建筑,与复原合龙的古城墙交相呼应,仿佛一下子穿越了时空。古老的城镇将在城墙合龙后再一次迎来涅磐重生。 明太原县城复兴工程于2012年6月26日启动,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标志性建筑及历史建筑片区的整治以及县城内重要建筑群落的恢复。目前,建设中的古城复兴工程进展顺利,城内古建筑修缮和环境整治等工作正在进行。 目前,山西省古建筑集团在明太原县城有十字东街,太原明县城1#、2#、3#院,隆恩寺(二期)修缮(复)工程等项目。 城墙夜景 整个复兴工程完工后,明太原县城将成为省城太原一处集休闲观赏、民俗风情、游客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古晋阳历史文化旅游区”。未来,这里将成为太原更加靓丽的城市名片,彰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