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日本连续60年胃癌死亡率降低 ?原因很简单

 卡卡2FM4 2018-08-14

我国与日本胃癌现状的比较


众所周知,胃癌是东方人中发病率较高的癌种,其中情况最严重的是日本,


2013年日本确诊癌症86.2万人,其中有21万人是胃癌;

其中每年有近5万日本人死于胃癌,占日本因癌死亡人数的1/4。


按人口比例额来算,日本全国人口1.27亿,胃癌发病率为165/10万,早癌发现率大于60%,五年存活率为86%。


中国是胃癌高发国,据2017年中国癌症中心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度新发胃癌68万例,胃癌死亡50万例,占我国所有癌症的近1/3,发病率和死亡率均约占全球总数的50%。 


超过80%-90%的胃癌患者在诊断时就已经处于晚期,早癌发现率只有7-10%,这导致我国胃癌5年生存率不足30%。 


2015年中国大约有49.8万人死于胃癌,平均每天就有近1364例患者死亡,每分钟就有6人因胃癌死亡。


如果按每人的预期寿命85岁计算的话,一生中有 36% 的机会患癌,其中胃癌发病率排名为男性第二,女性第四。


你算算,自己有多大几率被胃癌偷袭?


下图是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


  

胃癌作为全球难题,各个国家的5年生存率都难以提升,日本却鹤立鸡群,遥遥领先。

这不仅得益于发病率的控制,更大程度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全国筛查的态度。 

医生要做的,绝不仅仅是当患者因为患了疾病进了医院时提供治疗,更重要的,是将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普及给每一个人。


日本胃癌逆天的治疗效果

中国和美国的癌症治疗有差距,但在有的癌症上没什么区别,比如胃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都只有20-30%。

  面对胃癌,中国、美国都输了,但是日本却成为最大赢家!

  日本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简直甩了其他国家好几条街!


  在这个问题上,整个世界都是鸡,而日本简直就是一只鹤。

  这差别太大,以至于有人怀疑日本的胃癌跟其他国家的胃癌都不是一个病。

为何日本的胃癌治疗如此逆天?


其实日本对付胃癌的武功秘籍,就是全民早筛查,口号是“越早发现、越好治疗”。 

1964年有40万人进行了检查,到了1970年就有400万人,1990年后每年都约有600万人进行胃癌筛查。  

所以日本对胃癌的治疗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如果有人得了胃癌,再跑到日本去求医,那可能就有点晚了,因为不见得日本有特别的治疗优势。

比如说,如果比较美国和日本每年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每100个胃癌发病者,在日本有42人死于胃癌,在美国有53人,有点差距,但是区别不大。


  所以日本的5年胃癌生存率,虽然看着不错,但是有不少“水分”。

  “水分”之一是检查出来的早期患者,病情发展比较慢,存活率相对也就容易高一点。

  “水分”之二是因为日本全国性筛查,很多人查出来的时候相对年轻一些,身体状况相对好一些,也就更能经受化疗的折磨,治疗也就更彻底一点,效果当然也就会好一点。

  还有一个“水分”,是日本对胃癌定义的门槛比较低,同样的胃病,在美国只认为是胃部病变,在日本就会被诊断为胃癌。

  所以,如果说日本赢在了起跑线上,那也是有点“偷跑”的感觉。但是,如果这是一场比赛,那也不是日本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比赛,而是病人和癌症之间的比赛。是否偷跑并不是关键,关键是能否实实在在挽救病人。

关键是这“偷跑”在中国行不行得通?抛开全民筛查的资金投入不说,中国会有那么多人想提前知道自己有癌症吗?

日本人有武士道精神,连切腹都不怕,当然也不怕知道这病情。

中国的国情却是即便发现是癌症,也要瞒着病人进行治疗,仿佛病人都拥有一颗脆弱的玻璃心,感觉病人都无法面对癌症。

  

如果看每年的死亡率/发病率的比例,中国要高出美国和日本不少,这里面肯定有不少病人因为无钱进行正规医治,但是是否也有一些是玻璃心先破碎了?


我们应该学习到什么?

其实本文并不想熬一锅武士道的汤,其实还是想实实在在看看能从日本学到什么。

现在日本的治疗水平怎么样也不是很关键,关键的是日本怎么走到今天的。

如果看日本胃癌死亡率的趋势,画风是这样的: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天天做好事。胃癌的死亡率在某一年降低降低也不难,难的是60年持续地降低。

  这死亡率的持续降低,其实得益于发病率的持续降低:


  图:胃癌发病率(男)(每10万人,经年龄校正)

  

日本这个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双降,只是发生在胃癌上,其他癌症的死亡率从1950~1995年都在增加。


日本到底做了些什么?
说起来很简单:胃镜、幽门螺杆菌、低盐、冰箱!


  1.普及冰箱


  

在60多年前,胃癌是日本主要的癌症。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普及冰箱,在此后发病率大幅下降。 

喂?有没搞错?为什么是冰箱? 

美国目前的胃癌发病率很低,但是在1930年之前,胃癌也是主要癌症。1930年之后开始冰箱开始走进美国家庭,胃癌发病才开始降低。

冰箱的好处不是让人可以吃剩菜。冰箱的好处是可以让食物里的细菌不要那么疯长。因为食物不容易腐烂了,人们也不用使用那么多的防腐剂,包括使用盐来腌制食物。 

  

那中国是什么情况?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的数据,中国城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在2000年才有80.1台,到2010年达到96.6台,基本饱和,但是在农村还有很大的缺口,据估计到2015年仍有至少20%的农村家庭没有冰箱。

  

农村的冰箱少,正好与胃癌发病多一致。从2015年中国癌症的统计数据看,虽然城市和农村癌症的总病例数相当,但是农村的胃癌发病数是城市的两倍以上。

  

所以,即便目前没有办法让中国的癌症病人都吃上有效的药物,也许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让中国的所有家庭都用冰箱。

  2.控制盐的摄入


  

食物中食盐的摄入量,跟胃癌的发病率也是正相关的。有研究根据尿液里的盐含量推测食物中盐的摄入量,抽样检查了来至24个国家的人,发现吃盐越多的国家,胃癌死亡率也越高。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相当于我国卫生部)指出,日本人胃癌高发,事实上主要还是和饮食有关。简单来说,一是摄取盐分太多,二是缺乏维生素C。

日本人饮食中的盐是比较多的。但这几十年来,日本的平均食盐摄入量一直在降低。

      

日本人虽然以白米饭为主食,但每天都要喝大酱汤,做菜时用得最多的又是酱油。所以,国民都有摄取盐分过多之嫌。“虽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就已经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减盐运动’,将原先日本人每天平均摄盐量从17克以上,降到了现在的12—13克,卓有成效地降低了高血压和脑中风的发病率,但实际上,离控制在每日摄盐量6克以下的目标还很远。盐分摄取过多,会损坏胃黏膜屏障,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导致胃癌高发。”

  

此外,虽说日本料理素来以清淡著称,但实际上,它的清淡是指,像大杂烩那样味道不分明的菜肴比较少,而总是鱼是鱼、菜是菜;而调味品也不会像我国这样,八角、葱、姜、蒜样样俱全,而是红烧就是红烧,盐炒就是盐炒。因此,掩藏在“清淡”背后的,依然是浓郁的咸味。


控制食盐量到底能减少多少胃癌?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食盐太多会引起很多健康方面的问题。

WHO已经把每人每天食盐的推荐摄入量降到了5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日本还需努力,中国也要努力。比如冬至吃饺子,馅可以少放点盐,也不要沾酱油吃。

  3.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导致胃溃疡,对于是否能导致胃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可以明确的是,它是导致胃癌的主要元凶之一

在中国做了一个根除胃溃疡的临床试验,但是治疗完后随访了七年,发现根除胃溃疡并没有减少胃癌的发病率[5]。直到随访15年后,才明显看到治疗胃溃疡对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降低[6]。

从2013年开始,日本的国家健康保险开始为胃溃疡的根治买单,希望能够进一步减少胃癌及相关死亡率。

并规定12岁以上人群必须检测和根除幽门螺杆菌!这是一个伟大的举措。

在我国,至今还有许多专家担心抗生素的副作用,和所谓的未经过验证的幽门螺杆菌的“益处”,而不敢或不建议根除健康人群的细菌。

有研究表明,大约1%的感染者最终会发展为肠型胃癌,而我国大约有7亿人被感染,这1%将是700万人成为胃癌的潜在猎物!

根除HP将降低39%的罹患几率!


4.最重要的,普及胃镜筛查


首先,日本的胃镜是世界上最好的胃镜,日本的胃镜医生也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诊疗技术。


日本于1990 年后每年都约有 600 万人进行针对性的胃癌筛查,且40岁以上把胃镜作为体检必检项目,对发现的胃癌前期疾病和胃癌前病变进行重点监控,定期胃镜复查。


胃镜排查率达到总人口的16.18%,覆盖重点人群的60%以上。


反观中国:约有三级医院1300余家,二级及以下近3万家,配备胃镜约有10万部(含民营医院、体检中心、康复机构及其他医疗机构)。


但是据估算,全国接受过胃镜检查的只有约8千万人次,不到总人口的7%,农村尤其严重,不到2%。


有关专家估计,在我国至少有1.2亿人急需胃镜检查!


极低的胃镜筛查率使我国胃癌的五年生存率远远低于日美等国家,成为胃癌第一大国!


  总结


  

中国的胃癌发病率比日本少一些,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的胃癌贡献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病例。  

相对于美国提出的“癌症登月计划”,或者日本的全民筛查计划,幽门螺旋杆菌、胃镜、冰箱、食盐、幽门螺旋菌这几件事情都是比较现实的。

  

关键,这些都不需要等待政府去做,每个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起来。

还是那句老话:不要讳疾忌医,学蔡桓公!

参考资料: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