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沉迷于手机,怎么办?

 宝相宝相 2018-08-14

您阅读的是本公众号的第 564 篇原创文章


在滨洲湖边散步时,碰上学员小庄夫妇领着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也在散步。一见到我,小庄说起了自己的苦恼:


“您知道,我儿子刚上学,现在迷上了手机,一得空儿就拿我和他妈妈的手机玩,上瘾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跟妈妈不是也一直玩手机吗?你看妈妈现在不还在看手机吗?”


儿子立刻反驳道。的确,小庄的爱人除了见面时对我笑笑,说了句问候语,就一直在鼓捣手机。


“妈妈是在和同事说事儿,不是玩手机。”


小庄的爱人解释说。


“说事儿就打个电话呗,又方便又快速,还不容易出错。用微信说事,都是可说可不说的事儿,别为自己玩手机找借口了。”


儿子进一步反驳起妈妈,言语的犀利和逻辑的清晰程度让我有些吃惊,小庄的爱人也一下子语塞,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的确,在街上、小区里、房间内,不管什么时候,家长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听到短信、微信消息响起时,立马拿起手机查看,哪怕孩子就在身边,也握着手机不撒手……


我曾经说过,最容易造成后果的沟通方式不是话语,是行为。家长的行为不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行为示范。


如果自己沉迷于手机当中,却要求孩子远离手机,这是对自己和孩子实行双重标准,再教育孩子不玩手机不但会失去说服力,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


手机做为现代智能工具,的的确确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方便和快捷。通讯、购物、照相、视频、学习等等,无所不能。但一项针对5000人的权威的调查发现,工作之外,人们放在手机上的时间和精力,86%是在做可有可无的社交,其中完全没有必要的社交超过七成。


有些家长陪孩子的时候,手不离手机,监督孩子写作作业时手不离手机,孩子怎能感受到家长的陪伴?孩子的专注力怎能得到保证?


有些家长虽然陪孩子的时候没有玩手机,但手机确实压榨了很多陪孩子的时间。


陪着不是陪伴!


媒体上报道了很多家长沉迷手机带给孩子伤亡的消息,也报道了有的孩子因为家长不让玩手机而放弃生命,令人痛心疾首。




(声明:文中广告由腾讯配发,内容与本公众号无关,但您如果点击浏览,会带给本公众号一毛多钱的收益。)


一家调研机构抽调不同幼儿园和小学的大班孩子和小学生,了解家长在家里陪孩子的时间多,还是玩手机的时间多。孩子们踊跃发言,答案却出奇相似:


“我爸爸天天不是玩手机,就是玩电脑。”

“我爸也是。”

“我妈妈也玩,都没时间陪我玩了。”


还是那句话,行为是最重要的沟通方式;对于孩子,家长的行为不仅是一种持续的沟通方式,更是一种示范和引领。


要让孩子不沉迷于手机并且学会科学地利用手机,家长首先要学会不沉迷于手机并且科学地利用手机。


近日,一名10岁女孩的iPad搜索记录引起了网友热议:


“怎么才能让妈妈不玩手机?”

“怎么让爸爸一看手机就恶心?”




不少家长对孩子沉迷于手机、电脑充满担忧,但家长是否想过,孩子眼中的父母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家长拒绝沉迷于手机,学会科学地利用手机,是与孩子正确而持续的沟通方式,也是必须而有效的教育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