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券商的“中年危机”

 昵称48432649 2018-08-15


第49篇原创


1


如果去搜索引擎查询“中年危机”的概念,我们会看到这样的解释:


“中年危机广义上来讲,是指40-65岁的男性身上,这个人生阶段可能经历的事业、健康、家庭等各种关卡和危机。”


男性在这个阶段感受到老化的威胁,而女性面临更年期。家庭中子女开始成家立业,部分工作被年轻人接替,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都在面临威胁。于是焦虑、紧张、自卑等情绪接踵而来。


两个星期前,就在定哥工作所在的科技园里,中兴网信的42岁的程序员欧建新从中兴的通讯大楼一跃而下。


在这之前,他收到公司的通知:你被裁员了,以及你的股权将被公司低价收购。


冰冷而直接,毫无议价空间。


家里上有父母赡养,下有一双儿女需要养育的欧建新,瞬间被压垮。


当他爬上26楼,在窗户前徘徊的时候,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许是在想那句开不了口的话:“对不起,我失业了。“


“老婆,我失业了。”一句男人开不了口的话。



电影《东京鸣奏曲》讲述了一个和欧建新一样的中年男人的困局:46岁的男主人公佐佐木龙平因为公司业务的迁徙到中国,被告知他被裁员。


失业的他没敢把消息告诉家里人,每日还假装依旧去上班。


另外去人才市场找工作的时候却因为年龄处处碰壁,只能排队领取免费的救济餐。失业的艰难,家庭的危机,沉重地压着这个日本中年男人。


男人四十,脆弱不堪;失业男人,狼狈如狗。


2


样的“中年危机”绝对不止是个人现象,背后笼罩的是行业的阴影,时代的困局。


《东京鸣奏曲》里,男主人公失业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工厂的生产要直接转移到劳动力更便宜的中国,影片拍摄的时期正是2008年。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生产向劳动力更便宜的国家转移,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国界所筑起的围墙被打破后,毫无竞争力的中年男人被扫地出门。


欧建新所在的通信行业,也面临着这样残酷的真相:信息时代已经过去,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大潮卷来,整个通信行业都在走下坡路,处在衰落时期。他这样的中年中层,被狼狈扫地出门。


早几年前的时候,华为、中兴的辉煌是风光无两的,那时候BAT还不如现在如日中天,通信行业的高工资海外offer都是许多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们的争抢对象。


转眼间,全球通信行业就走入寒冬。


只是,国外企业诺基亚爱立信全球裁员的时候,华为正值最后的顶峰,身处国内的大环境,很多人还后知后觉。


是不是和电影《东京鸣奏曲》里所描述的困局,一模一样?


对于身处衰落行业,尤其是极盛之后的衰落行业,身处这个行业的所有人,都是自身难保,难以独善其身。


而证券行业,甚至是整个金融行业,也在面临通信行业一样的,衰落,甚至是颠覆危机。


3


2017年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而这一年,券业的洗牌趋势日益明显,我相信,身处这一行业的你不可能体会不到。


前些天,定哥身边几位骨干不约而同地与定哥聊起了欧建新的事,虽然他们都仅仅30岁左右,与传统意义的“中年”尚有距离,但焦虑在他们的身上依然笼罩着,欧建新的案例促使他们不得不反思自己:假如离开了现有平台,自己还能做什么?


过去二十多年,牌照为券商建立起了一道围墙。得益于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我们享受了这个行业爆发的超高红利。


但是,这种红利模式并非合理,也不能长久。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就是颠覆的开始。


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一种行业,能够给你高于同龄人三四倍的工资, 又能提供快速上升空间, 还让你无忧无虑工作到退休的。


定哥作为一个证券行业23年的老兵,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兴起,辉煌,和危机。


是的,就是危机。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是线上流量为王,创新型的金融机构早就开始弯道超车抢占资源。


比如,早些年异军突起的诺亚财富、恒天财富、宜信财富等三方理财机构。


他们凭借着对客户财富管理需求的精准把控,推出了一系列针对高端用户需求的理财产品,野蛮快速扩张的线下营销队伍,早已割据了原本属于券业的高端客户资源。


一些近些年不断崛起的占据流量优势和券商业务没有直接关联的社交平台也不断渗透证券领域,也来分一杯羹。


不要说老的同花顺、大智慧,新晋崛起的雪球、京东金融等也是来势汹汹。


券业竞争,已不是传统想象里面的“行业内”竞争;券商整体面临的中年危机,是:互联网时代,任何想象不到的其他领域,都有可能造成对这个行业的整体颠覆。


不仅在流量把控方面券商不占优势,而且在传统投行和资产管理方面,券商也一直面临着不断崛起的各类精品投行和私募的紧逼,日显捉襟见肘。      


尤其是在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快速提升的情况下,传统券商庞大的多元化业务体系与粗放僵化的经营管理水平的矛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突出。


不仅创新难以突破,倒是“身体”大小毛病不断并发。


整个传统券商都面临着巨大的“中年危机”,“大而虚”是行业的普遍特征。


身处其中的我们,也许不知道,明天哪一个可能就是下一个佐佐木龙,甚至是,欧建新。


这种危机下的焦虑,迷茫和躁动,是写在了行动上的。


对券商来说,牌照依然是城墙。只是大家心里都清楚,城墙也有倒塌的一天。


4


在牌照和移动互联网流量的矛盾之外的, 是更大的人工智能带来的对全球金融行业的颠覆。


牌照是第一道墙,这道墙到了,会淹掉一票不会游泳的人。还有些人,有知识技能作为第二道墙,得以独善其身。


但是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却是知识的颠覆。


比如美国放射科的医生,平均学习13年才能得到执照,年薪30-50万美金。


而这样的工作却可以轻易被能够识别癌细胞的人工智能软件代替,病情更准确,而成本却只有人工的1%。


而人工智能对金融领域职业结构造成的冲击,一直在发生,只是也许身处国内落后券业的你,还没有感知到。


在金融业的象征华尔街,由于自动交易的发展,华尔街的交易员一直在减少。


去搜索Fintech的金融公司,不断冒出来的黑科技公司在不断定义着整个金融业人士的价值,比如以大数据驱动的信息分析平台,可以迅速调取海量市场交易数据,一分钟内提交分析报告。


而这些工作, 传统的分析师们需要40个小时,他们拿着50万美元的年薪。                            


国内的金融科技创业公司也是层出不穷,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各业务模块的应用探索让人目不暇接。


每周定哥接待交流的这类公司达2-3家左右。暂不说券业传统的营销服务,即使是传统的量化投资也面临着AI重塑的可能。


市场的进步会重新定义游戏规则,而科技的进步会重新定义知识规则。


在这样的大潮涌动下, 我们该何去何从?


在上个世界20年代,IBM之父托马斯说过一句话:


“机器应该工作,人类应该思考!”


而在谈起AI的时候,很多人会担心,AI会不会像人类一样思考,我却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


时光的前行,带来了你我人生的中年危机;时代的前进,也带来了证券行业的中年危机。



PS: 回望证券行业的三十年,科技进步提升行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一直是证券行业的主线。引领了科技进步潮流多年的我们,为何如今却一直没有互联网公司先进、进取,甚至落后?

 

时代,终究没等我们幡然醒悟。

 

新的技术运用,需要新的配套机制、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你还要缺席多久?

 

这一次,定哥将和好友梁启鸿先生一起,以线下公开课的方式,分享券商未来十年如何突破“中年危机”困局,能做出哪些切切实实的改变。


梁启鸿先生是凡泰极客(FinoGeeks)联合创始人,前广发证券IT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架构师,前雅虎北京研究院首席架构师。


主题:预见券商的未来十年,如何通过“组织变革+科技革命”,占领时代巅峰?


你能获得什么:


  • 来自华尔街最前沿的金融科技革新动向和变革思路,洞察最新的转型机会;

  • 中国证券经纪业务第一品牌“泰九”掌门人,打造千亿规模航母级营业部的独特心法;

  • 亲临标杆券商,实地考察优秀企业何以成功转型,汲取实干思路;

  • 高质量的行业人脉资源,不仅有行业领军人物,更有志趣相投的时代觉醒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