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是一种由数块甚至二十多块扁平玉板镶缀装饰的腰带,是古代官阶的标志。玉带板又叫为玉带銙,有方形、长方形、桃形等,表面雕琢各种图案。玉带制度始于北朝末期和隋唐,玉带的材质和带銙数量与官员的等级相对应。这种玉带制度一直沿用到明代,至清代才废除玉带制度。以下欣赏一组馆藏唐代至明代玉带板。 一是唐代玉带 1 2 3 上图为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收藏的长安南里王村唐窦皦墓出土的唐代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带。玉带表框皆以青白玉制作,部分泛浅绿。框内为“金筐宝钿真珠装”。玉表框在唐代文献中称为“玉梁”,该玉带玉质温润莹秀,制作考究。“金筐宝钿真珠装”豪华富丽,工艺精湛。 1 2 上图为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唐代伎乐纹白玉带胯,玉质洁白细腻,上带酥光。每一块带板都用剔地与阴线相结合的手法琢刻纹饰,为一胡人形象,或奏乐或舞蹈,形象生动。 1 2 上图为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唐代狮纹白玉带胯,玉带板边缘较厚,无棱线,中间凸雕一只狮子,狮形态名异以阴线勾勒突出狮子的细部,神态逼真。 二是宋代玉带板 上图为唐代到宋代过渡时期的鹿纹玉铊尾,现收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新疆和田青白玉,正面剔地浅浮雕一只卧于坐毯上的梅花鹿,口衔祥云;背面有五组穿缀固定皮带的孔。以鹿为纹饰制作带板,是宋代带板纹饰题材的特征,该器仍保留了唐代剔地隐起的工艺特色,局部的描绘与唐代相比有了细微的变化,坐毯从简单的阴刻线表现发展到莲花瓣和格纹的组合,动物的局部特征也趋于细致。 1 2 上图为首都博物馆收藏的宋代人物纹玉带板,新疆和田青白玉,正面雕一高冠男子,蜷腿坐于毡垫上,似正在欣赏表演或演奏,双手欲击掌合拍。身穿宽大长袍,衣服的纹饰、衣褶的线条表现得极为灵动、细腻。背面刻数字 “九”,四角有牛鼻孔。 上图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龙纹玉带环,新疆和田白玉,龙张口,细颈,龙发后飘。身体扭曲,四周祥云相伴。一扁孔横贯两侧,可穿革带。下部有一半圆形环。 三是元代玉带板。采用钻孔深雕法,线条简洁粗犷,与唐宋那种打洼浮雕工法明显不同。 上图为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收藏的元代胡人戏狮纹玉带板,新疆和田白玉,减地浮雕狮子和驯狮人形象。 上图为杭州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元代胡人戏狮纹玉带板,新疆和田白玉,单面雕,主体为身着窄袖、短袍、高靴的胡人戏狮的图案,上部饰祥云纹。 上图为安徽省文物局收藏的元代胡人戏狮纹玉带板,新疆和田青白玉,正方形,扁平体,缘边浮雕一道凹槽,框内为压地隐起雕琢,胡人一手摆动飘带,一手抛球逗耍,狮子呈跳跃舞动状。这两块元代玉带板,从工法上与唐宋玉带板的区别明显。 上图是一件另一种雕刻风格的元代玉带板,广东省博物馆收藏,和田白玉材质,俏色饰双螭,双螭呈墨色。 四是明代玉带及玉带板。明代玉带板雕刻精美,玉质较好,存世量也相对比较大,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许多明代玉带板都采用多层镂空雕刻,花下压花,让人叹为观止、爱不释手。 上图为定陵万历墓出土的玉带,共20块白玉饰件,玉质为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玉饰的背面钻有对穿的小孔,长方形玉有四孔,一端为弧形长方形玉有五孔,扁长方形玉有二孔,桃形玉有三孔,用铜丝与革带连缀在一起。 上图为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收藏的明代花鸟纹玉带,共16件,新疆和田青白玉,玉带板透雕两层花纹,底层为“卍”字纹,上层为花鸟纹,背面光素,有穿孔以供嵌于皮带之用。此种工艺为晚明风格。 上图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凌霄花纹玉带,1套20块,新疆和田白玉。每块均透雕凌霄花纹及翻卷的花叶。在明朝冠服制度中,一品以上阁臣直至帝后才可使用玉带。 上图为首都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飞鱼花草纹玉铊尾,新疆和田白玉。 上图为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收藏的明代三阳开泰玉铊尾,共2件。 上图为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龙纹玉带板,新疆和田白玉。 最后集中欣赏一组馆藏的明代玉带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以上均为馆藏明代玉带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