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口仔功課簿: 小建中湯

 Vcchou 2018-08-15
*以下中醫筆記可能有錯,為免誤人請勿轉載。如有錯請指正,謝謝!


(track 14)
剛剛講到說,古時候說”人年五六十”啊,那現在就不必到五六十了,尤其是我們台灣人,真的是全世界附子最大消費者之一啊。

'人年五六十,其病脈大者,痹俠背行,若腸鳴,馬刀俠癭者,皆為勞得之。'

它說:'其病脈大者',我們說過脈大為勞,脈很寬,代表他的氣都很虛,所以才變成扁扁,寬寬的。像桂枝龍骨湯我們也說過脈大。

它說”痹俠背行”,可能這個人的背整個都是僵的,有沒有人感覺過,若果你很累,整個背都很僵硬的。

”若腸鳴”:”若”在傷寒論裡面就是”或”(或者),”腸鳴”:有些人,常常會腹痛下痢的。

”馬刀俠癭者”,”馬刀”有點像牡犡,”癭”就是女人在脖子上邊戴貝殼(項鏈),像馬刀、貝殼一樣的淋巴線的腫塊(在脖子旁邊)。上次有朋友就提醒我說,牡犡就是霸在一個固定點,不動的,所以它不像貝殼可以飄來飄去,所以它可以鎮定人。

其實一個人啊,腎虛又血虛的話,淋巴就不會通。一個人啊,淋巴液要流通的話,必須這個人全身氣血都很通暢,尤其是由腎氣由三焦出來這一段,整個身體,處在一個活活潑潑的狀態下,都在,淋巴就不會塞住。那如果你的氣血都已經虛到,脈都變很大的話,淋巴當然會淤塞。所以我每次把到脈很大的成年人的話,我常常會問他一句,你淋巴是不是有腫,那蠻高的比例都會說:”對對對,我淋巴有結塊。”

皆為勞得之:這些都是因為這個人的虛勞症。


(3:00 mins)

'脈沉小遲,名脫氣,其人疾行則喘喝,手足逆寒,腹滿,甚則溏泄、食不消化也。'


脈沉小遲:這個人的脈很細很沉很遲,代表這個人身體裡面水氣非常多,體質非常寒,他就會'脫氣',一走路就會喘,會咳(黃耆建中湯裡面,有一個加生薑加半夏,就是治這個東西)。一個人的水的運化不良的話,很容易咳。如果水一直在流通,才會滋潤上來,那如果他的水一直在下面的話,會沒有水上來呀。

手足逆寒:有些人勞症,是手足冰冷。逆:天氣冷,手腳要縮起來這種感覺。

---

”虛勞裏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4 mins)
這一塊的話,整體來講,是蠻符合小建中湯症的了。不過小建中湯有一個主證,我們來看。

他說”虛勞裏急”。裏急,有人說是容易跑廁所,有人說是肚皮繃緊。因為前面我們不是講過,一個人肚子絞痛用小建中湯嘛,婦人篇裡面我們講到月經痛、足痛,都會用到小建中湯。因為白芍多的藥,一用就鬆開了。那到底是腳痛、月經痛,或是肚子痛,都有可能性。這都是凝聚不通的。


悸、衄:
悸,通常是心陽虛啦。有人說是膽虛,因為膽虛就會淋巴不通,因為手少陽三焦,跟足少陽膽經是很相通的。
衄,是一個人氣不足以攝血的話,血會很容易流出來。

腹中痛:
肚子寒的時候,人會很容易痛。而且肚子寒的話,會又容易痛又容易拉肚子。

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
這個地方,這一串,可以當一整件事情來看。如果你身體已經不好了,你還很喜歡去進行不合符房中術的規範的房事的話,你做完以後,手心掌心都是燥熱的。失精後,手心腳心都是燥熱的,手腳放那裡都覺得不太爽快,因為陰(精液)已經不足了,失精後它就在乾燒,口乾舌燥也是一個副症。

(7 mins)
如果你把這一串放在一起看的話,小建中湯有一個點,就是:他的消化力很弱、很容易拉肚子、肚子痛、可以手腳是乾的,有時候會燥熱。這個證,其實就是陰陽兩虛,可是他的陰又不足以把陽洩出來,變成說,多出來的陽氣會到處亂竄。


小建中湯的結構: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三兩(炙) 大棗十二枚 芍藥六兩 生薑三兩膠飴一升

是桂枝湯多加了芍藥,再加麥芽糖一碗。那,我們說桂枝乘以0.3,變成放一兩、炙甘草一兩、大棗四枚、芍藥二兩、生薑一兩,很簡單對不對。可是你們剛開始練習吃小建中湯的話,我會建議你們先減量,譬如說:

桂枝放三錢、芍藥六錢(記得用炒白芍,生白芍很寒,會拉肚子)、炙甘草三錢、大棗四枚、生薑三錢,麥芽糖放兩大湯匙。

---
(8:30 mins)
先從以上的比例試吃,因為我們台灣人陽虛的人很多。雖然適合吃小建中湯的人很多,但是吃的時候,往往要做微調。像我吃了小建中湯,肚子反而會隱隱作痛,會拉稀,因為芍藥收的時候,肚子會好像被掏空一樣。

太陰篇裡面,有兩個情況牽連到太陰病的證,像桂枝加芍藥湯,就是小建中湯去麥芽糖的意思,或者是桂枝加大黃湯,常常會補一句話說:如果你常常拉肚子的話,芍藥跟大黃都不能多放。所以,芍藥是有可能把大便變得更稀,拉肚子的狀況不一定會變好,但小建中湯的芍藥如果慢慢加量的吃的話,用到後來用很多都不會有問題,就是說,會有一個適應期。

科中的話,所有的比例都算是對,可是呢,麥芽糖的比例一定不夠。如果用科中(不夠)的話,吃起來比較像桂枝加芍藥湯。那如果你用科中的小建的話,一杯水,可以用八顆小建中湯,另加一湯匙麥芽糖。

從前我的學生,家裡有孩子吃小建中湯,因為孩子體質偏寒,吃了都會拉肚子。

---
(11:00 mins)
桂枝湯本來有桂枝湯的結構,那如果芍藥少放的話,芍藥的結構就會外開,如果芍藥與桂枝等量的話,藥性就會限定在人體的範圍裡面,加倍的話,桂枝湯的作用就會再往裡面收。桂枝湯的通調效果,這個小圈圈,就會作用在消化系統。桂枝湯本身是個動能的藥,它可以通調血路,所以芍藥這麼多,把它收進來的時候,他是開始在建中──中就是”肚腹”嘛。

它讓你的血路在你的消化器官裡面,運作得非常通暢的時候,就是加強消化器官的活性,對人的消化能力是很好的。芍藥把作用點拉到你的裡面,桂枝加芍藥湯結構,是治太陰病的,作用在消化器官的內側。

再加麥芽糖呢?麥芽糖在我們中國人的思考來講,是你用麥子釀酒時,蒸出來的酒,沉在最下面的糟粕再凝聚出來是麥芽糖;像提煉石油,浮在上面是石油氣跟汽油,聚在下面是瀝青,也是一樣的。

所以你喝了酒,氣會往頭上(上焦)衝;那如果你吃了麥芽糖,它就會往下面壓。本來已經收納進去的能量,你再往下壓,桂枝/芍藥的作用點會偏向下腹部,下腹部有關元,關元是小腸的募穴,關元的能量就會比較好,那命門(*)的能量就會比較好。小建會不會補腎?會!它把你的消化能力變好了以後,又會把你的活力變好,順便又補到腎。所以有些醫生就話說,小朋友吃小建中湯會考上建中(台灣名校)。

小建中湯,麥芽糖加芍藥的結構,又非常滋陰,因為麥芽糖是味道重的東西,吃了之後非常舒服,口不渴,人不燥,治燥熱非常有效。我每次私生活不檢點,房事不節,以至於手腳煩熱的時候,就趕快吃小建中湯。所以治手腳煩熱口燥,吃小建中湯是蠻有效的,絕不是外面傳說,說小建中湯很熱、有一點火、容易燒壞呀……剛好是相反的,它非常滋陰。

(15 mins)
剛剛講到它補脾胃的活力。從前我中基課提到,紅紅的、黃黃的,又油潤多油,有點甜、辣的藥,會被脾送到那裡去?去送到心,那它能不能補心、治心悸?因為他能把氣送到心,所以它能補心。脾好了,心好了,那關元送過去的腎也不錯,還有就是肝。中國人說”肝陽虛就會脾陽虛”,治肝陽虛就要把脾陽虛治好,所以從肝虛乘脾的角度來講,從五臟相傳的道理,小建中湯可以補肝。不從五臟相傳的道理看,小建中湯的生薑、大棗、甘草在建脾胃,麥芽糖也在建脾胃。


桂枝:
仲景的方劑裡面,厥陰病常用到桂枝。現代人會用微量的柴胡來疏肝,仲景時代用桂枝專門剋勾芒之氣的力量,來肝疏暢調達。所以桂枝是用來疏通肝的鬱結,芍藥是用來養肝血的藥,所以它能夠同時振鼓脾胃,又能疏肝養肝,同時又在處理肝陽不足做成脾陽不足的藥。所以小建中湯被經方大醫家曹穎甫稱為'補肝第一方',蠻有道理的。

所以現在呢,小建中湯的藥性,就只有肺沒有補到了,這個我們在後面”黃耆建中湯”有談到。小建中湯是五臟都補啊,唯一就是芍藥的量要稍為調整一下。

另外,有同學問我鼻子過敏要怎麼醫啊。鼻子過敏,我很喜歡用的醫法,是小建中湯加乾薑、附子(量跟桂枝同比例)。乾薑比較熱,暖燥脾胃,加了你的芍藥就比較沒那麼”顯”(*)。為甚麼這樣加呢,因為甘草、乾薑、附子加起來就是四逆湯結構嘛,加起來,會比較暖。為甚麼不加白朮,也不是犯法,只是沒那麼潤。

如果你體質寒的話,慢慢吃就會變暖。不要以為吃甚麼藥,去通鼻竅,把鼻涕清乾淨。許助教早上吃了4-6公克(小建+附子+乾薑),鼻涕馬上就停了。

---
有同學吃了小建中湯會容易拉肚子,有朋友就叫他加一些白扁豆,甚麼白扁豆不放裡面,蒸到飯裡面去吃就好。我覺得這樣也很好,可以增加脾的活力,可以去掉小建中湯偏陰的調子。

另外可以加白荳蒄……

小建中湯也非常適合小朋友吃,只要他不拉肚子。拉肚子的話,做一些微調就可以吃的了。小朋友有一些鼻子過敏啦,一些莫名其妙的病,吃小建就身體就會越來越好。

如果有人的血小板不夠,可以用小建中湯外掛一些阿膠。阿膠是阿井的水,加上驢皮,很能補人的血小板。其實小建中湯外掛甚麼都可以,只要小建的主結構還有。

有些人,肝陽鬱住,以至於剋到肺。這種情況用小建中湯,以舒肝是可以的。

---
(23 mins)
還有一小條,九之九十三條(189頁)
'諸黃,小便自利者,當以虛勞法,小建中湯主之'

人呀,營養不良,氣血不夠,會不會發黃呀?會。

只是,西醫說的發黃,是黃疸病,黃疸病的發黃一定是有濕熱在體內,尿不通暢。但如果一個人尿很通暢,只是黃,那你就知道這個人是虛勞的黃。如果你已經變黃臉婆,就要多吃小建中湯了,或吃一些黃耆五物湯(黃耆、芍藥、桂枝、生薑、大棗),幾個月會白回來啊。但是我試過最快,是用腎氣丸,一鍋腎氣丸湯吃下去,一天就白。但我還沒有到那個年齡,所以虛勞的黃,還是用小建中湯不錯。

前面說過'痹俠背行,馬刀俠癭者'之類的,還蠻有效的。現在的時方醫(師)一般會用到散結軟肌的藥啦,或者舒達三焦的藥也對,但是,我前一陣子遇到一個人,身上長了很多脂肪瘤,大坨大坨的,就是有”馬刀俠癭”的感覺,結果吃小建中湯,一個禮拜就開始退了。照仲景的說法,淋巴腫是吃小建中湯,其他的治法不見得錯。

大陸那邊的人,發現會用到小柴胡湯,因為小柴胡湯是直接通淋巴的,但治淋巴吃下去一陣子到最後又復發,所以基本上是用小建中湯治淋巴。

譬如我熬夜,弄到整個人煩燥欲死,就馬上吃小建中湯……小建中湯喝下去,通常就有兩個有趣的反應:一是狂睡,一是狂吃。它是要你睡~~啊,死去活來,還有拼命的覓食,像野生動物一樣。不停的吃東西,讓你的腸胃醒過來,吃了一天,就有那種敗部復活的感覺。如果沒有用就吃腎氣湯。

我們這些同學,會替藥加封號啊。腎氣丸是”補藥之王”,小建中湯就是”國民補藥”,就是誰都可以吃的感覺。

如果你是運動的人,吃小建就會讓你長肉的……它能讓你補脾胃之陰,做運動的人,不妨參考。

---
(30 mins)
其實從桂枝龍骨湯,到小建中湯,都在解決一個問題(補藥不好用的點):如果一個人營衞不通,那就很難補。因為營份不能暢達到衞份,就塞住了,就上火了。小建中甘草、桂枝、生薑的結構,能通調營衞,會比較容易補進去。沒有吃過補藥的人,不妨由小建中湯開始。

麥芽糖不多加,加多了就不容易喝了。煮好以後要加一碗麥芽糖,有多甜你知道嗎?我的做法,是先煎個頭煎,倒出來,再煎個二煎,倒出來,兩碗倒在一起再加一碗麥芽糖,這等於沖淡一倍嘛。這樣,就可以吃個兩三天。

大陸的王正龍教授,說不用麥芽糖,加葡萄糖也是很有效,但那還算是小建中湯嗎?

至於小建中湯,能不能治腹痛,能不能暖下焦呢?都可以。但你說到要治月經痛,要吃到好要吃多久,我不知道。

---
十六之三十五條(308頁):
(35 mins)
'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


基本上,小建中湯,蠻能夠治腹部的不通暢。你看它的走法,芍藥呀桂枝呀這些藥性,都在人的下半身運行。

虛勞煩熱,吃小建中湯。更年期的煩熱,是吃溫經湯。溫經湯是特別處理這段時期的煩熱,有些人過了更年期,還煩熱,就吃小建中湯。它,咀巴不一定很渴,但咀唇會很乾。是因為某個界面的血沒有上到來,膜網不通的人會有這個現象。

小建中湯治一大堆東西嘛。你傷風傷寒,可能是桂枝湯症或麻黃湯症。但如果你麻黃湯症同時有心悸,你就要連續五天吃小建中湯,喝到你尺脈比較紥實了,才可以用麻黃湯發汗。(有時間休息的話用這個方法)

---
(from 40 mins)
十三之二十九:黃耆建中湯(分開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