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章第四节M45墓主是六千五百多年前的人间帝王

 李氏家族文化 2018-08-15

                         四、M45墓主是六千五百多年前的人间帝王

    从墓主在墓中所葬的位置看,墓主就是太一,也是天上的帝王,而天上的帝王是人间的帝王驾崩後升天而成。无疑,墓主就是6500年前的一位人间帝王。对此,钱宝琮先生也在《太一考》作过总结,他说:『总合起来,泰皇、泰帝、太帝、太一、太乙只是太古一个人王的尊称,不过文字有些差别罢了』。墓主作为人间帝王,在墓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和突出,墓主正『坐』在天北极,即其阴茎精确地摆放在天北极,头朝南而脚向北,正是身为北辰居其所,太一常在紫微宫,墓主就是太帝、太一、上皇无疑了。当然,墓主就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一位人间帝王无疑了

    有的学者根据墓中没有随葬的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品,就断定『这些居民的社会组织形态毫无问题是母系氏族社会』。那时『家庭经济是共产的,凡是共同制作和使用的的东西都是共同财产』(言明:「关于濮阳西水坡发掘简报及其有关的两篇文章中有关问题的商榷」【以下简称《商榷》】《华夏考古》1988年第四期第50至70页),当然更谈不上有帝王及王朝的存在了。但就在他的这篇文章里提到件非常重要而又被考古学者忽略的事实,他在该刊第55页写道:『这里不见统一的氏族的公共墓地,许多墓内的死者身无长物。即以「M45」为例,除了在填土中发现一件带握手的粗褐陶器盖外,不见其它陶器或石器随葬。』

    但我认为,墓中没有任何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品随葬是正常的,因为除了龙、虎和殉人之外没有任何器具能与墓主的地位相称而随葬,而出现在墓中的随葬品就一定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器物。因此我推测,这件带握手的粗褐陶器盖正是墓主在黄河获得天球并将之发展成墓中所示的盖图的象征物,以作为墓主领受了天命和王权象征物而随葬的。换言之,陶盖表示墓主手中握有王权。这与该墓的盖图完全相符。这是墓主玉玺的象征物,也就是接受王权和天命的象征物,当然墓主是人间帝王

    1995年十月在濮阳举行的〈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学术会议的《纪要》中也肯定:『墓主的身份非常高贵,很可能是古代某个具有极大权力的先王』,这就是肯定墓主是人间帝王。我认为这是符合西水坡遗址的考古发现事实的,是对过去长期流行于史学界『疑古』思潮的突破,是对中华古史和古文化重新认识的开始,也是对许顺湛先生论断的肯定。人们将看到这次会议及其《纪要》中的这一论断将成为我国史学史和考古学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中抛弃『疑古』思潮的束缚,使学者敢于认识、敢于承认我中华民族远古历史和文化的本来面目

    那麽,他又是甚麽朝代的哪位帝王呢?现从下列几方面来论证:

    首先从时间上来分析:根据考古专家用放射性碳14测定及树轮校正的结果M45号墓的建墓年代为公元前(4510±135 )年,距今已六千五百多年了。那时的帝王只能是『百王先首』的伏羲帝了

    有的学者根据《史记·集解》中的『颛顼冢在东郡濮阳』说法,认为墓主是颛顼高阳氏或其部族首领(如《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一期《西水坡三组摆塑综考》等文)。但我认为其年代相差太远。一般认为,黄帝的登基年代是公元前2698年,最早的说法是公元前2796年,颛顼帝不可能在此之前,而据建墓年代及墓主的年龄可推知墓主的称帝年代约为公元前4530年。因此可推断该墓主决不是颛顼,而是比颛顼还要早一千七百年到两千年的另一位帝王,这只可能是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帝了

    在我国古代史料中,三皇的具体说法虽不相同,但无不以伏羲为最早的帝王。如《前汉书·古今人表》就将太昊伏羲氏列为第一位上上圣人。《竹书纪年前编》也将『太昊庖羲氏』列为第一位帝王;并载『龙马负图出于河,始作八卦,以龙纪官,……作甲历』等

    近人闻一多(1899~1946)先生在其遗稿《东皇太一考》中特别强调指出:『我们前面讲过,伏羲是最初的帝王,如果最初的不容许有两个,那麽太昊伏羲就不可能是二人,而是一人两个称呼了。考《纬》书以下所记有人名的三皇说,凡有四种,都以伏羲居首。就是说,伏羲是最初的帝王』。又引《汉书·郊祀志》注『泰帝,泰皓伏羲氏也。』(载《文学遗产》季刊1980年第一期)。而M45墓主的坐骨正在帝星即泰帝星处,因而墓主就是太一或太帝,因而墓主就是伏羲。

    下面再从史料中列举几条称伏羲为最初帝王的例子:

    《周髀算经》一开头就说:『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窃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赵爽注曰:『包牺,三皇之一,始画八卦,……闻包牺立周天历度,运章蔀之法。《易》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此之谓也。』

    山东武粱祠的汉代伏羲女娲石刻画(约刻於147 年)侧有书曰:『伏羲仓精,初造王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附图〕


第二章 <wbr>第四节 <wbr>M45墓主是六千五百多年前的人间帝王

请参阅本博客相册中的《fxnw伏羲女娲187KB-2Ren34》及其说明:
“伏羲氏冠:上方下圆,前仰衣有缘边,手执矩。……皆有尾而相交。有小儿,手曳其袖而双尾。其左侧题云:「伏羲苍精,初造王业,画卦接绳,以理海内」。……按王文孝鲁灵光殿赋,伏羲鳞身,女娲蛇躯。注引《玄中记》云:「伏羲龙身是也。彼图于殿,此刻于石,汉制一也。」”附图


第二章 <wbr>第四节 <wbr>M45墓主是六千五百多年前的人间帝王

    《管子·轻重戊》曰:『自理国伏戏以来,未有不以轻重而成其王者也』。又曰:『伏戏作造六法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术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刘徽在《九章算术·序》一开头就说:『昔在包牺氏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九九之术以合六爻之变』

    《商君书·更法》曰:『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恕』。《庄子·祛箧》曰:『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文子·精诚》曰:『伏牺氏之王天下也,枕石寝绳,杀秋约冬,抱圆天,阴阳所壅沈滞不通者,巧理之』

    《汉书·律历志》曰:『《易》曰:「炮牺之王天下也」,言炮牺氏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於木,故为帝太昊』

    《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曰:『太昊庖羲氏代之,继天而王,首德於木,为百王先,帝出乎震』

    《册府元龟·帝王部·运历》亦曰:『太昊帝庖羲氏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於木,故为太昊帝』

    《风俗通》引《春秋运斗枢》曰:『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皇者,天,……三皇垂拱无为,设言而民不违,……皇者,中也,光也,弘也,含弘履中,开阴阳,布柔刚,上含皇极』

    虽然以上史料都是说伏羲为最初的帝王,但是其中亦不乏盘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燧人氏较伏羲更早的记载。这又如何解释呢?

    依史料的原意,盘古、天皇、地皇诸氏都是指初开混沌,始奠乾坤的神。现已知地球已形成了46亿年,当然以上诸氏不可能是6500年前的墓主。所以宋代史学家胡一桂评曰:『以天皇、地皇、人皇言之,但此三者本无所稽,意混茫初开,先有天而後有地,既有天地则气化而人生焉』

    余宗海亦曰:『夫自开辟以来,故有民物帝王,第以书契未兴,无从稽考,其曰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盖亦传其名而已』(《纲鉴易知录·三皇纪》)。胡、余二所说甚是

    另一解释是,天皇或人皇就是伏羲。清代学者徐文靖在其补笺的《竹书纪年前编》中说:『《三坟书》以伏羲为天皇』。据《古今图书集成·帝王部·太昊伏羲氏本纪》载:『按古《三坟书》: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风姓,命臣飞龙氏造六书,命臣潜龙氏作甲历,伏制牺牛,冶金成器,教民炮食,……因龙出而纪官,……因居方而置城郭,天下之民号曰天皇太昊伏羲』。又载:『按泰壹氏是为人皇,开图挺纪,执大同之制,调大鸿之气,正神明之位也』

    《五行大义·论诸神第二十》:『天皇太帝曜魄宝,地皇为天一,人皇为太一。』太帝和太一都是指北极附近的同一颗星,它在墓主的骨盆处。墓主就是天皇或人皇无疑。文中的『天一』,在苏州《天文图》上,也在後来所谓的『太一』附近。根据前面所述的理由,我认为在遥远的古代,太帝、太一和天一都是同一颗星,即天皇、地皇、人皇就是同一个人了。就是说天皇、地皇和人皇都是指伏羲

    近人闻一多在《东皇太一考》中引《春秋後语》云:『泰皇乃人皇』。并明确地说:『人皇即伏羲,也就是泰皇。』又说:『人皇就是伏羲』

    可见,言最初的帝王是伏羲并不与天、地、人三皇的说法矛盾。

    就是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也远比6500年前要早得多。人类最早的用火遗迹,发现於山西芮城的180 万年前的西侯度遗址,在160 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遗址也发现了用火痕迹,而50万年前的北京人遗址和28万年前金牛山人遗址的深厚的灰烬层,则完全证实了那时人类已经能有效地控制用火了

    至於人工取火,则是二、三十万年前的早期智人就已学会的本领了。因此我认为,假设燧人氏是与刻制天球上三角形北斗魁的大荔人是同一时代尚有可能,言该墓主是燧人氏则决不可能

    据孔颖达撰《礼记正义·序》引《谯周古史考》曰:『有圣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民熟食,人民大悦,号曰燧人,次有三姓,乃至伏羲』。又引《六艺论》曰:(燧人至伏羲)『历六记九十一代』。按《广雅》曰:『一纪二十七万六千年』。古人对燧人至伏羲的年代说法不一是可以理解的。但一般都将其估计为数十万年,应该说与依现代考古学的科学计算的126800年在数量级上已相差不远了,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更可贵的是,如果我们假设燧人氏是大荔人的话,古人似乎已经意识到伏羲画卦是因为得到了大荔人所刻画的天球。据《三国志·魏书(卷四)·高贵乡公髦》记载:「丙辰,帝幸太学问诸儒曰:『圣人幽赞神明,仰观俯察始作八卦……易之书其故何也?』易博士淳于俊对曰:『包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帝又曰:『若使包羲因燧皇而作易,孔子何以不云燧人氏没,包羲氏作乎?』俊不能答。……」

    面对少帝髦的一系列问题,淳于俊只好说 :『古义弘深,圣问奥远,非臣所能详尽。』

    现在看来,淳于俊的回答基本正确,只因年代久远,《系辞》中只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样不甚详尽的说明,更没有西水坡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在当时要详细回答少帝耄的第二个问题当然是困难的。

    在濮阳西水坡遗址被发现後,特别是经研究证实M45墓主为伏羲,而其图案则是十三万年前人类留下的星象记录後,则对第二问可答为:在孔子时代,人们尚不知伏羲所获之天球或河图上记录的是燧人氏所留下的天象信息,如果假设十三万年前就是燧人氏的生活时代的话。

    但无论如何,这说明古人已知伏羲画卦作易是因得到了更古老的人类留下信息的启示。这又为以上假设和解释提供了文献资料的佐证。我想,淳于俊所说的『包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必有所据。

    值得注意的是,近来一些学者,特别是在台湾的部分学者关於伏羲年代的结论也与M45号墓的建墓年代相符

    如有的学者认为:伏羲作八卦的时间为距今6480余年(《周易与现代化·二》第13页、18页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1年陈立夫先生就在《易学应用之研究》第二辑《易与儒家之中道思想》中说:『我中华文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中道思想。这种中道思想,是从中华文化的缔造者伏羲画卦作《易》开始,到现在已有六千四百五十多年了』。1986年他又在该书第三辑《序》中说:『吾中华文化,自元圣太昊伏羲画卦作《易》,迄今已逾六千四百年』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应用数学系的黎凯旋教授也说:『易学是一门非常悠久博大的学问,论历史年代,它是西元前4479年前,东方的一位伟大圣人所首创,距今(1988)已有6467年了』(《祝第五届国际易学大会成功》载《中华易学》102 期第三页)。


    台湾学者李耕先生亲赴河南淮阳考察後,在所撰《人祖──伏羲胜迹实徵》文中指出:『史传始祖生年,鲜有明记其数者,但伏羲之距今六千余年的活动时标不但各说一致,今两岸且皆依《陈州府志》、《淮阳县旧志》记载,公认其生於西元前4538年』(载《中华易学》161 期62页)。

    这些数据,都在碳14及树轮校正年代数据的误差许可范围内,即在公元前4645至前4375年之间。特别是说伏羲生於公元前4538年,非常接近按考古事实推得的M45墓主的出生年代,即约为公元前4550年。因此将墓主推定为『百王先首』的伏羲氏太昊帝是科学的,合理的

    至於伏羲帝都何处?淮阳乎?濮阳乎?吾将据有关资料另文论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龙虎墓的考古资料公布以来,墓主为巫觋已成学术界一致的共识,这在1995年十月在濮阳举行的〈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学术讨论会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就是根本否认M45为一整体墓葬的言明先生也在《商榷》中写道:『然而这处龙虎图案和两者所夹的死者究竟意味什麽呢?我们认为这死者是觋,即此氏族社会里以司掌奉祀天地鬼神及装神弄鬼替人祈福禳灾为职业的男人』(该刊第63页)。

    实际上伏羲与巫觋并不矛盾。「巫」与「伏」读音相近,「觋」与「羲」读音完全相同。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伏羲与巫觋是没有区别的。就西水坡而言「伏羲」与「巫觋」就是同一个人。巫觋通天与伏羲立表测天是一回事;司掌奉祀天地鬼神及替人祈福禳灾与其画卦作《易》也是一回事。这是因为古代的巫术、宗教与政权不分;巫术与科学、艺术、哲学不分。最大的巫觋就是最高的军事首领,拥有最高的权力,在领受了『天命』後就是真龙天子,就是帝王。自然墓主就是伏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