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谭 ▏半边桥旧影

 新用户7771xieo 2020-10-23

半边桥旧影

作者  平叔

桥的管理也分得清清楚楚,半截由旗人管辖,另半截归汉人管理,大路朝天,各管半边,于是半边桥因而得名。

1

成都有条叫半边桥的街,就在人民公园旁边。

半边桥街曾是一条很热闹的街道,在成都城还是所谓“穿城九里三,围城二十八”时,现在一天到晚汽车川流不息的连到文翁路彩虹桥的东城根街南延线以及小南街南延线,那时还连点影影儿都还没得。

那个时候,城里人如果要想出城走南门,就必须从半边桥街过。

那些住在南门外的想进城逛逛人民公园喝口茶,或者到祠堂街上的四川电影院看看电影,都必须从半边桥街上经过。

2

热闹的半边桥街是因半边桥而得名。

都晓得成都城曾有一条叫金河的河流。

以前的金河不仅仅是地名,而是一条实实在在、有水且可以流动的鲜活的河流。

自从金河被匟了盖盖之后,提起金河大家就只晓得那座用将军衙门地盘建起的金河大酒店。

半边桥的桥最开始不是半边而是是完整的,只不过是被人为的弄成了两半边。

这得从来自北方的满人说起。

当清朝年间高傲得肆无忌惮的满族人来到成都,就用一座叫满城也叫少城的城中城把自己给圈了起来。

这以后,城里的人可以自由的进进出出,而城外的汉民只能用目光穿过深壁垒森严的满城的城门洞似是而非的打望一眼但永远进不去。

“不能进”是严厉的,不管你是哪一级的干部,只要你是汉人,就不准进。

活生生的民族歧视,严重的“小欺大”。

城墙可以立起来,河水却不能阻断。

当自由欢快的金河水流到半边桥(那个时候还不叫半边桥)这个地方的时候,满人忽然发现这是个漏洞。

为了防止那些妄图偷偷偷渡到满城的汉民,于是就在桥上桥下建起了铁栅栏,将桥一剖为二弄成东西两半边,桥东在成都大城,桥西在满城(也就是现在人民公园这个位置)。

这以后,桥上不能走人,桥下不能行船,直到清朝垮杆儿才结束这个丑陋的局面。

桥的管理也分得清清楚楚,半截由旗人管辖,另半截归汉人管理,大路朝天,各管半边,于是半边桥因而得名。

有了半边桥就有了半边桥街,这街道也因桥而生变。

以桥为界,桥北谓之半边桥北街,桥南自然便是半边桥南街了。

这半边桥地处祠堂街东街口,就是蹄花盛开的那个位置;东边接到西御街,直端端就可以走到新华书店大楼;桥北方向右边斜着就对准了东城根南街;桥南就是半边桥街拉伸一趟就是陕西街。

半边桥的右侧就是曾经的少城东大门,名曰“受福门”。

曾几何时,大名鼎鼎的半边桥就是历代王朝划分成都内外城的分界线之一,就如我们过去的藩国朝鲜的三八线一样。

半边桥因古怪而显眼,因显眼而招惹文人。

清代的成都诗人杨燮就在《锦城竹枝词》里写到:

右半边桥作妾观,

左半边桥当郎看。

筑城桥上水流下,

同一桥身见面难。

还有一首老成都的竹枝词这样吟道:

半是少城半大城,

铁栅跨河满汉分。

流向三桥输炭米,

蜿蜒直到水东门。

3

地处“三八线”的半边桥街热闹,街上的铺面也多,一些卖茶叶、布鞋、牙刷、各种小吃的店家一家挨着一家。

而且以桥为中心,还摆开了瓜子花生摊、蛋烘糕摊、水果摊、肺片摊、糖饼摊、糖沙板粟摊……

半边桥街面虽不大,却整日里熙熙攘攘、景象繁华。

繁华的半边桥街也是美食打拥堂的地方,不仅有从西御街东头搬到半边桥的“王胖鸭”,半边桥北街上的“痣胡子龙眼包子”店,以及后来的“蓉城老妈火锅”

“老妈蹄花”。

“王胖鸭”的鸭子好吃,这是160斤重的王胖子用自家卤水卤制的鸭子,其皮白肉糯,卤香浓郁,整一口香喷喷的鸭子进嘴人就再也稳不住了,这第二口第三口就开始了……

 “痣胡子龙眼包子”在半边桥北街的西侧,店很小,不过10余平方米。

店老板廖永通下巴上有颗黑痣,黑痣上有须须胡子。

最有趣的是他包包子的时候,一用力捏包子,那痣上的胡子就跟到抖,颤巍巍的,生动得很。

再加上廖永通做的包子形如仔蟹,小巧玲珑,皮薄馅饱,每个包子并不收口,粉红色的肉馅望天而出,个个状似龙眼,于是就有了 “痣胡子龙眼包子”。

 “痣胡子龙眼包子”一两十个,包子不大一口一个,道是皮薄柔软,味道咸鲜香浓,一个包子含入嘴里完全是爽嫩的感觉。

4

半边桥北街东侧北口靠西御街,还有一家卖三合泥、煮红苕之类甜食制品的小食店。

小食店名气虽不及夫妻肺片龙眼包子来得广泛,但他家的招牌却相当响亮扯眼球,叫个“口口口品”。

这家店的招牌就是让你娃弄不醒豁而蜚声而扬名在外。

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从“口口口品”底下过,大家都不认得中间那两个并排的“口口”字,再问大人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于是只得含糊的把这家馆子说成“一口两口三口”。

后来,长大点儿了,还是认不得这个字,还是只有“一口两口三口”。

再后来,查了字典没找到结果,继续虚心问人,依然还是不晓得这个字。

再再后来,这个馆子就和许多老字号一样不晓得跑到哪里去了。

那些年,在我对于“口口”这个字很茫然的时候,也有智者给我作过解释,说应该读“啵儿”,就是男女耍朋友打啵儿的意思,再直接一点,就是亲嘴!

可不嘛,两个口做成一起,不是亲嘴都是接吻。

于是这家店就被唤作“口啵儿品”了。

也有不那么骚情的解读,说是两个朋友在一起喝酒的意思。

这里的发音就是“杯儿”了,碰杯。

这些虽说都是望文生义的结果,但你不能不佩服成都人大开的脑洞和幽默风趣的潜质。

成都人即便是认字认半边也是认得有文化,有时甚至比整个的原意还有意思。

其实这“口口”应该读“喧”,就是喧嚣闹喳嘛了的意思,应该是店家对于生意火爆的企盼。

不要说,那二年许多去人民公园耍朋友扇盒盒儿的,只要有点眉目勾搭上手又不想多花银子的,多半出了公园门就直接杀到这家“打啵儿”店,两个人整一碗三合泥,啃一坨“耙焉儿红苕”,再喝一碗老荫茶,也就开始了恋爱历程。

这样的人很多,这家店一时间也的确很喧哗。

5

时间过得快,城市变化也快。

话说到了公元的某年某月某日,经一些吃公粮的开会商量,就统一了认识。于是推土机就开到了半边桥街,稀里哗啦的就把半边桥街给清理成了一张白纸,就开始在半边桥上画图画。

这些都是老龙门阵了,成都城里的那些半边桥平安桥青石桥梓潼桥的桥,如今桥身身儿连同桥下曾流动过的河水早就化作轻烟一股四下散去没得半点影子了。

只留下个地名让晓得的人偶尔动点思念,不晓得的就永远不会晓得了。

写到这里,不由得就想起了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只是不知谁还能站在半边桥上,谁又能把半边桥当作风景继续看,能装饰我们窗户的明月有几许,谁还愿意装饰我们的梦……


严正声明

发现有许多平台未经许可擅自刊载转发《平叔闲谭》大量的原创文章,且未标注本平台及作者名,这是严重的侵权行为,请立即停止并删除。

对此,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再次声明,《平叔闲谭》所刊发文章的著作权均归原创作者所有。

如有意采用,须经本平台同意,并标明原创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