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说中的一波三折

 勿忘我杂谈 2018-08-16

韦延才

 

    在谈到文章的写作时,我们常听人们说起这样一句话:“文如看山不喜平。”确实,迂回曲折、连绵起伏的山比一眼就看到头尾的山更有看头,也更能勾起人们一探究竟的欲望。小小说的写作也一样,虽然其篇幅短小,但它也不喜平,反而更喜欢“一波三折”。 

有人说,一篇小小说就那么两千字左右的篇幅,既要交代清楚一件或几件事情,又要刻画人物、写出细节,再来个“一波三折”,这小小说还容得下那么多容量吗?会不会扯得又臭又长?其实这种担忧大可不必。不错,小小说因为其小,它更要注重语言的精练,结构的缜密,不喜欢“枝繁叶茂”和可有可无的语言与繁琐的描述。然而正是因为它在写作上的“干练”、“简洁”之特点,也就更要求小小说要变得“一波三折”,这样读者才读得有味,觉得有趣,看得拍手叫绝。

大凡小小说的高手,都会注重小小说写作的迂回曲折。如凌鼎年的《了悟禅师》就是一篇一波三折的经典之作。作品写的是一位叫了悟的禅师,他应法眼方丈之邀,到海天寺里住下。但是这位了悟禅师生性懒惰,“竟从来没扫过一次地,从来没关过一次门。若轮到他值勤值夜,其他和尚总有些放心不下”。这样一位新来的、如此懒惰的人,谁也不会喜欢。于是众僧都骂他是个懒和尚。这是风波的开始。按理说,了悟禅师寄人于篱下,又被众僧责骂,该清醒了。但他却一点不自省,反而于几天后在门上贴出了一副对联,上联为“空门岂用关”;下联为“净土何须扫”。众僧人看了,更是觉得这是奇谈怪论,便去禀报了法眼方丈。不想法眼方丈却“微微颔首,面露赞许之色”。并要众僧向他学习。这是一折。

对此,“僧人们都认为法眼方丈在偏护了悟,甚至认为他有私心,多少有些不服”。于是文章的又一波折开始了。法眼方丈告诉众僧一个半年前他亲历的故事:一个黄昏,方丈在赶回禅寺途中,因山雨冲走了河上的桥,一个山姑无法过河而发愁。虽说出家人都有慈悲之心,但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礼制和僧人要远离女色的寺规下,法眼方丈也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为了帮助山姑安全过河,法眼方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折了一根树枝,以树枝当手杖,一面探底,一边趟过了河流。方丈是想以此为示范,让山姑效仿他走过河去。可是山姑不知是不理解方丈的意思,还是因为面对水流有些急的河水害怕,却还是一副焦急的样子,不敢下河。这时,走来一个其貌不扬的和尚,和尚向山姑施礼之后,就抱着山姑过了河,然后继续赶路。这个和尚就是了悟。僧人戒色,别说抱那姑娘,就是拉拉她的手,也是不允许的。于是自认为修行高深的法眼方丈便跟上前去质问了悟:出家人怎么可以去抱一个姑娘呢?了悟听了却哈哈大笑说:“我早把那姑娘放下了,你怎么反而老放不下呢?”这又是一折。是啊,有些事情,并不是什么大事,当你不放下,老是在心里想着它,它就是千斤的巨石,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而当你真正放下了,再大的事也不是事儿,正像一首歌里所唱的:“天空飘来五个字儿,那都不是事。”这不仅是人生的智慧,也是生活的哲理。

故事到此也许可以结束了,因为它给读者有了一个交代,法眼方丈对了悟的宽宏,是因为法眼方丈认为了悟是一个能够真正看破红尘的得道者,也是一个适合主持海天禅寺的人。但故事并不因此而结束。于是,又一波折来了。不久,清兵南下,发生了很多惨烈之事,人们相继逃难避灾,寺庙的香火便一下子变得冷清了;而且胆小的僧人也离寺避到了乡下,了悟却天天在大殿念经打坐。不久,当清军的一位大胡子将军率军士冲进寺庙时,了悟禅师依然不慌不忙地念他的经,并用他的智慧与正气,令这位将军佩服,从而放过了禅寺。“法眼方丈因此有了把方丈之位传给了悟的念头”。不想,又一折出现了,“了悟闻知后借口自己乃闲云野鹤,执意谢绝了法眼方丈的美意,终于又云游四海去了”。 

这些波折,一环紧扣一环,一折更比一折精彩,让人看得入胜,也给人许多思考。而这篇妙文,却不足1400字。由此可见,要让小说做到一波三折,字数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作者对写作技巧的把握与结构的谋篇布局。

又如日本著名作家星新一的《艾美儿》,这篇仅1800字的小小说,写的是一个酒吧老板为了招揽生意,造了一个非常完美、能喝酒的机器人美女,摆在酒吧的柜台后面。于是波折就出来了,因为这个机器人女子太美丽、太逼真了,人们根本分辨不出她是机器人,以为她就是现实中的一个活生生漂亮的女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于是来到酒吧的客人,总喜欢和这个机器人美女说说话,跟她喝喝酒。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酒吧有了不少回头客。不少的客人,都是冲着这个机器人美女来的酒吧,就是想和她搭搭讪喝喝酒。有美酒与美人的时光,那当然是快乐的。于是,波折就出来了,为了不让客人识破她是个机器人,老板都是适可而止地制止住客人与美女的交流与喝酒。最后,有一个欠了酒吧很多债务的男人,在酒里下了药,想把这个美女毒死。当然这个美女机器人没有死掉,再猛烈的毒酒对她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但酒吧老板把机器人美女“喝”过的酒用来热情地招呼客人,结果是把客人们都毒死了。最后的一“折”,可谓折到了极致,既折得出人意料,也合情合理,让人佩服名家写作的手法之娴熟。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滩头水自开。弯弯曲曲既是一种曲线之美,也是小小说的大美之道。把小小说写得一波三折,就少了平淡,多了味道;就少了枯燥,多了趣味;就少了平直,多了智慧;让曲折冲击人们的视觉神经、审美情趣,让那不长的文字,不因短小而平淡,变得生动活泼,令人掩卷长思。

 

原发2016年2月17日《玉林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