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

 非遗电商4 2018-08-17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我国积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是全球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但由于起步较晚,前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的困难,还有很多现实的困境需要我们去面对。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情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较好的生活、工作条件吸引“非遗”所在地区的年轻人进入城市谋求生活,使得这些留在乡村或小城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状况。年轻人倾慕大城市里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高工资收入,纷纷选择到城市工作、生活,古老的民间艺术传统渐渐失去年青一代的传承。

二、传统技艺和口头传统和表达本身的困境。传统技艺和口头传统和表达本身包含着复杂的记忆程序,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目遗失严重,传统音乐和民间文学、古典史诗需要表演者具备高度精确的记忆力,其中内含一套复杂的记忆模式,这些记忆型非遗相比技术类非遗所要求选拔的传承人具有精准、高超的记忆能力,这又使得年轻人疏离了传统艺术。

三、现代化的媒体技术尤其是电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威胁。现代化的媒体技术,如广播、电视、网络等给予人们更多的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能够极大的丰富某一地区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这又使得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等的传播受众越来越少;现代化的工业制造工艺同样威胁着传统手工技艺,这些因素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四、艺术家在传播传统艺术上力不从心。从事传统技艺、传统音乐、舞蹈表演的艺术家们数量在不断减少而且年龄在逐渐增大,这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掌握着某种表演艺术,可主持某项复杂的礼仪节庆活动,能精准技艺复杂的史诗、乐曲的艺术家们的数量在减少,年龄在老化,记忆力在减退,使得本就知之甚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更加式微。

当今我国政府积极呼吁各省、各地区申报当地富有特色并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审美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绩这些从一个层面上反映了我国民众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极大热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一些现实的威胁因素仍然存在,申报项目不是目的,我们应把重点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切实保护上来,使得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