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虫是寄生于鱼类的原生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寄生虫。鱼的肠道、鳃、脑髓、脊髓以及内脏均可以寄生,喉孢更是寄生虫病中的“癌症”。寄生部位长出白色的粉刺状的孢囊,堆积成瘤状,一簇或者一排布满鳃部或鱼体,孢囊寄生的部位会产生充血,呈紫红色或者溃烂。一些患病严重的整个寄生部位都会布满米粒状的孢囊。一般鲫鱼、鲤鱼出现孢子虫病的几率比较高,传播迅速且不易治疗,所以孢子虫病重在预防。
孢子虫病的危害: 我国淡水鱼类寄生的孢子虫包括球虫目、粘孢子目、微孢子目和单孢子目的原虫。其中以球虫和粘孢子虫对鱼的危害最大,引起寄生部位发炎、充血、溃烂,破坏器官、组织的正常机能影响鱼体的生长发育,严重时鱼皮肤、鳃瓣、脑髓以及内脏等部位都布满孢囊,鱼体外表极度发黑、消瘦可引起鱼体死亡。此病虽不引起鱼的大批死亡,但症状也使鱼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采购苗种时须经过严格检疫,杜绝种苗上携带孢子虫卵; (2)粪口途径传播为其主要的传播方式,所以切断传播途径在处理孢子虫病时尤为重要; (3)必须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杀灭池塘底部病原菌及其虫卵; (4)定期使用“全效底改片”或“强效底净”抑制底部虫卵滋生,改善底环境,切断传播途径; (5)内孢时内服地克珠利或盐酸氯苯胍等驱孢子虫药物,外孢时外泼环烷酸铜或百部贯众散,外泼时与“超碘”配合使用可增强药物的渗透作用效果更佳,孢子虫药物使用后“全效底改片”或“强效底净”与“超碘”配合使用杀灭水体中残留虫卵,以绝后患。 “全效底改片”或“强效底净”抑制底部虫卵滋生,改善底环境,切断传播途径; 外泼时与“超碘”配合使用可增强药物的渗透作用效果更佳 |
|
来自: 昵称10744611 > 《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