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部编版】2018学年八上语文:第5课《藤野先生》(第1课时)教学ppt课件_N01
2018-08-17 | 阅:  转:  |  分享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了解散文集
《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的线索。4.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俗话
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
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的老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
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鲁迅:(1881—1936)字豫才,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
作笔名。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杂文集《华盖集》《坟》等。作家简介:藤野先生
简介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1904年在仙台医学
专门学校教学。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开业。1945年8月
11日逝世,终年72岁。文章以《藤野先生》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文章通过介绍作者留学日本时,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
体现了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也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文题解说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
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
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
变化的原因。写作背景绯红油光可鉴发髻瞥畸形
杳无音信花梗芋头掌握重点字词音义fēijiàn
jìpiējīyǎogěngyù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油光可
鉴:标致:掌故:匿名:诘责:深恶痛疾:漂亮。这里是反
语,用来讽刺。最厌恶最痛恨。恶,厌恶。疾,痛恨。质问并责备。不署名或不写真实姓名。匿,隐藏。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
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速读课文,思考: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
,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哪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2.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
索又是什么?课文是围绕什么来选材的?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东京仙台北京相
识相处离别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全文共分三段:一、(1—3)见到藤野先生
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二、(4—35
)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三、(36—38)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围绕表现
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选材: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
外,还写了哪些内容?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C.受到仙
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在东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
丑态修辞:夸张、比喻、反语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爱国去仙
台去仙台日暮里:水户:触发忧国之情反清志士客死之地爱国虽然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但面对日本人民善良的
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作者推断为“物以稀为贵”,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一种辛酸,一种弱国国民难于承受的内心的辛酸,这里反映出他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在仙台爱国双线结构: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献花(0)
+1
(本文系百眼通学习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