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晋僖:太极拳的“松”“柔”“沉”

 SG日知录 2018-08-17

放松是太极拳练习者终身追求的目标,它是将人们原有的拙力僵劲逐渐消除,先求放松,而后柔生,松柔兼备,进而生沉,衍生出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轻沉兼备又极为灵活善变的内劲,如棉花裹铁,外柔内刚,运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余根据师父陈正雷大师的传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对太极拳“松”、“柔”、“沉”的练法。

正雷太极书院张晋僖老师拳照


“松”是拳的灵魂。太极拳放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人体后天的拙力和僵劲,产生强大饱满的内气。放松包括意念放松和肢体放松,意念放松是主导,肢体放松是形式上的体现。思想意念能放松到什么境界,肢体动作就能放松到相应的程度。


意念放松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练拳时应先从思想松静入手,排除杂念,洗心涤虑,用意念引导身体各部位从上到下节节放松。惟有松才有利于伸筋拔骨,有利于经络气血疏通,有利于腹胸松静气腾然,有利于心气下降,气沉丹田,重心稳定。在肢体放松中主要是肩和腰胯部位。


松肩就是要沉肩坠肘,放松与肩关节相关的胸背肌肉和两臂肌肉,不要挑肩架肘。肘影响肩的松紧,肘要向下沉坠,不能外架,架起则肩紧,也不要夹紧两臂,腋下两臂与胸侧部应留有一定的距离,如夹一个鸡蛋既不能夹烂也不能掉下来。行拳中松肩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两臂平举或上举时肩容易上抬,比如起势中的两臂平举、白鹅亮翅的右臂向上掤架等动作。此时要特别注意肩部松沉,手臂上提时要有肩、肘、腕、指关节向指端拉长的意念,而不可抬肩。二是手臂和身体向左右转动时,如果肩部紧而不松,意念在肩,就会出现先走肩形成顶劲与腰胯不合。只有肩部放松,由腰带肩和手臂转动,肩随腰走,肩与胯才能达到上下相合。松腰胯首先把胯关节放松,其次肌肉放松,不要向前挺腰,也不能向后凸臀,要做到尾闾前送,两大腿根内收放松。同时要圆裆,不要夹裆,更不能荡裆。


腰胯是否放松对练拳有重要影响,一是松腰是下盘稳固和分清虚实的基础,腰胯不松,气就不能下沉,下盘就会不稳,两腿虚实不分,上肢运动就会僵滞不灵活,下肢运动就不能做到轻起轻放,即起即落,做独立动作时,腰胯松不下,身体重心不稳,就会失去平衡,造成站立不稳。二是腰为人体最关键部位。只有腰胯放松了,才能感知因双腿屈曲、双脚踏地形成的反作用力在体内产生的由下而上传导的内劲。如果腰胯松不开,就不会上下贯通,更谈不上内劲的产生和传递了。在放松两肩胯时,要先松腰胯,再松肩。毎个动作要做到身体上下对拉、左右对拉、前后对拉,放松恰到好处,才是完整的周身放松。否则,就不能松到脚底,使两腿负荷加重而僵滞。当气血周流全身时,便可体验到通体舒服的感觉,此时的练拳情趣言不由衷。

正雷太极书院张晋僖老师授课中


“柔”是松的体现。柔是在长期练拳中一点点消除僵劲拙力积累起来的松,使肢体练得极柔软之后极坚刚,达到刚柔相济。要想达到柔:


首先要做到身体的放松,松是指肌肉的松开,而肌肉的放松又必须依赖于精神情绪上的放松,使精神情绪配合肢体进入松柔状态。


其次要加大练拳遍数、放低身法,坚持站桩、单练发劲等增加运动量。随着身法的放松,胸部、背部、肋部及膈肌自然下沉,腿部支撑力加大,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强,僵劲拙力慢慢克服,柔和的太极内气就会自然产生。


其三要慢练揣摩用腰带手练拳的感觉,体会上一动作与下一动作之间的转换要衔接得当,体悟开合、虚实与呼吸三结合的整体性和内外统一性。


其四要分清松与懈的关系。松是在领劲下的松,懈是领不起劲来,全身向下发散、坠落。尤其是腰胯以上的肌肉放松,它由腿部的肌肉无时无刻在支撑着上半身,此时顶劲要领起来,各部位关节要松透到位,一定要该松到什么程度就要松到什么程度,没松到位就是没松透。松的意念要使关节松开拉长,比如脊椎向两端拉长,即头向上虚领顶劲,尾闾向下松沉;肩、肘、腕、指关节向指端松开拉长;胯、膝、踝、趾关节也要松开拉长。这种关节向外拉长,身体向外扩张、膨胀的感觉就是内气 饱满的表现。能如此就会在行拳中做到行云流水,舒缓飘逸,轻柔圆活,连绵不断,这样不但可以使演练者身心合一,融于天地,融于自然,达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的境界,同时也使观看者受到自然之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正雷太极书院张晋僖老师授课中


“沉”是松的根本。沉不是动作的下蹲,也不是整个身子低下去,而指的是丹田内气的下沉。


在行拳中,要认真琢磨通过周身放松找出手臂的沉重感,使其作用到肩,肩放松,手臂的沉重感就会通过肩部作用到脊椎,再加上脊椎的含胸塌腰,形成背部后撑,完成了手臂的力由脊发。并再通过松腰,使得腰以上的身体重量作用到胯上放松下沉。而后再通过松胯,把胯以上的重量作用到腿上,从而使腰裆劲下沉,通过松腿脚,把脚以上的身体重量作用到脚底下,如植地生根,会觉得有一种东西从脚底向上升腾起来,渐渐充盈全身,将人向上拔起。有了向上领起的感觉,便会加深全身向下松沉的体验,这时才能真正领会“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拳意。


同时在拳架每个动作定式时,除了头部“虚领顶劲”外,其它部位都处于放松下沉的状态。上肢要松肩坠肘,下肢要松胯屈膝,中盘要含胸塌腰。这种肢体上的松沉,有利于真气下沉,重心下移,达到下盘稳固,中盘活和上盘轻灵,处处体现八面支撑的势态。例如单鞭在定势时,头部百会穴与右手腕和左手中指端三个部位虚虚向上领劲,其余各部位均放松下沉,此时丹田饱满,四梢气足,下盘稳如泰山。


松”、“柔”、“沉”是练习太极拳的逐递过程,能松就能柔,能柔就能沉。三者俱到就能达到全身上下协调一致,一动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圆活一气,腾然有序,呈现出周身无处不太极的妙境。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