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觅文记】陆贾: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上)

 江河行地劲草庐 2018-08-18

陆贾是汉高祖手下著名的谋士之一,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有《郦生陆贾列传》,此传的前几句即是:“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看来,陆贾最大的特长就是口辩,而刘邦也特别看重他的这个特长。刘邦夺得天下建立汉朝之时,在岭南一带有个叫尉他的人,此人又名赵佗,他想在南越搞独立王国,刘邦初定天下,无暇派兵平定,于是就命陆贾前去封赵佗为南越王:“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他魋结箕倨见陆生。”


看来这位赵佗挺傲慢,他见到陆贾时不行中国礼,于是陆贾跟他说:“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陆贾首先跟赵佗讲他是中国人,这言外之意,他要行中国礼,而后陆贾举出了刘邦、项羽争霸之时,最终刘邦灭掉了项羽,以此说明天下能够平定是上天的运数。接下来,陆贾又讲到了刘邦对于南越一地的态度:“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倔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陆贾的言外之意,乃是告诉赵佗,刘邦听说你想在南越搞独立,本来想派兵灭掉你,但念及百姓受到战争的迫害,所以才没这么做,而今派我来给你封王,如果你不接受的话,那么皇帝会派人挖了你们家祖坟,灭掉你的宗族,而后派一名将领带十万之兵灭你南越国易如反掌。


由以上这几段话即可看出,陆贾确实是位辩士,他讲形势,摆道理,威逼利诱全融入其中,果真把赵佗说得老实了起来,于是接受了刘邦封他的南越王,向汉称臣。陆贾不辱使命,返回朝中。刘邦看到陆贾仅凭一人就能让南越归顺,大感高兴,于是立即封陆贾为太中大夫。


汉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陆贾认为必须以文治天下,于是向刘邦提出了相关建议,并且在谈话中时时引用《诗经》和《书经》上的言语。刘邦并非文人出身,他特别不喜欢听这种文绉绉的言语,于是他骂陆贾说:我的天下是靠骑马南征北战而得来的,说这些诗书有什么用?于是陆贾就说出了那句在后世极有名气的话——打天下可以凭武力,然而治理天下难道也可以靠骑马打仗吗?


陆贾撰《新语》清光绪元年湖北崇文书局刻本,书牌


陆贾撰《新语》清光绪元年湖北崇文书局刻本,卷首


他们之间的这段著名对话,也记录在《史记》的这篇传记里:“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经过陆贾的一番讲述,终于让刘邦明白,治天下必须靠传统的儒家之道。虽然陆贾的反驳让刘邦不高兴,但他也明白陆说的不错,于是他命陆贾总结大秦帝国丢失天下的原因,同时也要总结自己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于是陆贾就写出了这部著名的《新语》。而此书乃是写完一篇,上奏给皇帝一篇,刘邦每看到一篇都会赞赏陆贾写得好。既然有皇帝的夸赞,身边的人当然要山呼万岁,以此来表明皇帝是何等的圣明。


关于陆贾的生平,《陆氏谱》上说:“齐宣公支子达,食采于陆。达生发,发生皋,适楚。贾其孙也。”看来,陆贾是齐宣王之后。胡兴华在《陆贾及其〈新语〉研究》中称:“齐宣公当为齐宣王,故陆当为齐宣王的远孙。”


如此说来,陆贾也是名人之后。但到了陆贾这一代时,他已经成了平民,却同样是名师之后。陆贾的老师是浮丘伯,这位浮丘伯曾跟李斯共同拜荀子为师,因此陆贾算是荀子的再传弟子。陆贾在《新语·资质》中特别夸赞自己的老师:“鲍丘之德行,非不高于李斯、赵高也,然伏隐于蒿庐之下,而不录于世,利口之臣害之也。”陆贾说老师浮丘伯的德行远高于李斯、赵高等名人,然而却隐于民间,所以少有人知之。


陆贾从浮丘伯那里学到了本领,而后就跟随刘邦打天下,他所做出的业绩不仅仅是凭三寸不烂之舌让南越归顺。其实当年刘邦跟项羽约定,谁先攻下新的都城,谁就为王。正是郦食其和陆贾出奇计,他们说服守关的秦将,趁秦军懈怠之时,突袭入关,这才成就了刘邦的大业。当刘邦夺取天下之后,陆贾又劝刘文治天下,才有了以上那段著名对话。


陆贾对汉朝的贡献其实不仅如此。刘邦驾崩之后,吕后专权,刘家天下渐渐变为了吕姓把持,陆贾觉得事不可为,于是便离开朝廷韬光养晦。后来他感觉到事情变得越来越严重,当时朝中的右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虽然不满吕氏所为,但陈和周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协调,二人各自隐忍而无所作为,陆贾认为只有陈、周联合,才能控制吕氏的阴谋,于是他就去见陈平,说了这样一段话: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后来正是陈平和周勃联合,铲除了诸吕,接着迎立文帝即位,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鼎盛时期——文景之治。由此可见,陆贾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陆贾撰《新语》民国二十六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明万历十年本影印《两京遗编》本,书牌


陆贾撰《新语》民国二十六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明万历十年本影印《两京遗编》本,卷首


然而后世把铲除诸吕的功劳全部归于陈平和周勃,显然这种说法不公平,因此南宋时陈亮在《辩士传序》中替陆贾打抱不平:“陈曲逆之端居深念,非陆贾无以发之。”陈亮认为,虽然剿灭诸吕之功主要是陈平所为,但如果没有陆贾对他的启发,这件事不知何时才能办成。


如前所言,汉高祖建立天下之后,听从一些谋士们的建议,开始实行文治天下,《汉书·高帝记》中说:“汉初清静无为之治,盖陆氏为之导夫先路矣。”

刘邦命萧何制定法律,命韩信制定军法,命张苍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命叔孙通制定礼仪,同时命陆贾写出《新语》一书。陆贾的《新语》跟那么多的国家方针大计并提,可见其重要到何等程度。


但是按照以上的顺序,刘邦所下的这五大命令中,陆贾的《新语》却排在了最后一位。即便如此,胡兴华也认为《新语》十分重要,他在其论文中称:“‘陆贾造《新语》’虽列在最后,但这正具有最后完成而且最为重要的意味。律令、军法、章程、礼仪都是具体的政治制度建设,而且在汉初均带有‘汉袭秦制’的色彩。而《新语》则是涵盖各个具体政治制度建设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政治思想原则,它标志着秦汉间政治指导思想的重大转换,标志着儒家政治哲学与中央集权的君主权力相结合的开始。”


对于《新语》一书,除了《史记》中的记载,余外的文献中也多有提及,比如王充在《论衡·案书篇》中说:“《新语》,陆贾所造。盖董仲舒相被服焉,皆言君臣政治得失。言可采行,事美足观。鸿知所言,参贰经传,虽古圣之言,不能过增。陆贾之言,未见遗阙……”


可见,《新语》一书在汉代就有着广泛的影响。由王充这段话可知,《新语》一书在东汉时期仍然完整,没有缺篇。而后《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以及《新唐书·艺文志》,都著录有《新语》。然而到了宋代,《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等书都未著录《新语》。看来,该书到宋代就已经很少得见。宋王应麟在《汉艺文志考证》中说:“今存《道基》《术事》《辅政》《无为》《资贤》《至德》《怀虑》七篇。”


王应麟是著名的藏书家,而他只见到了《新语》中残存的七篇,即此说明,该书到宋代仅有残本流传。可是到了明弘治年间,一位叫李庭梧的人,却得到了《新语》十二篇的全本,而后他将该书刊刻出版。在此之后,关于《新语》的翻刻之本,基本上都是本自李庭梧本。


也正因如此,这件事在后世引起了争论,因为有些人觉得,在宋代就已经看不到《新语》一书的全本,为什么反而到了明代却出现了祖本,所以有不少人怀疑李庭梧的翻刻本乃是伪书。


对于《新语》一书真伪的怀疑,早在南宋就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宋黄震在《黄氏日抄》卷五十六中说:“然其文烦细,不类陆贾豪杰士所言。贾本以《诗》《书》革汉高帝马上之习,每陈前代行事,帝辄称善,恐不如此书组织以为文。又第五篇云:‘今上无明王圣主,下无贞正诸侯,鉏奸臣贼子之党。’考其上文,虽为鲁定公而发,岂所宜言于大汉方隆之日乎?若贾本旨谓‘天下可以马上得,不可以马上治’之意,十二篇咸无焉,则此书似非陆贾之本真也。”


黄震的怀疑首先是从文风着眼,他觉得《新语》一书从语言风格来说,不像出自陆贾这样的豪杰之士,而后他又从内容上着眼,认为陆贾不应当说出“上无明王圣主”这样的话。


陆贾撰《楚汉春秋》清道光十四年茆氏梅瑞轩刻本,书牌


陆贾撰《楚汉春秋》清道光十四年茆氏梅瑞轩刻本,内页


但是黄震的怀疑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元、明时代也少有人提及,可是到了清乾隆年间,四库馆臣在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时,又提到了该书真伪的问题:“此本卷数与《隋志》合,篇数与本传合,似为旧本。然《汉书·司马迁传》称迁取《战国策》《楚汉春秋》、陆贾《新语》作《史记》。《楚汉春秋》,张守节《正义》犹引之,今佚不可考;《战国策》取九十三事,皆与今本合;惟是书之文悉不见于《史记》。王充《论衡·本性篇》引陆贾曰:‘天地生人也,以礼义之性;人能察己所以受命则顺,顺谓之道。’今本亦无其文。又《榖梁传》至汉武帝时始出,而《道基篇》末乃引《榖梁传》曰,时代尤相抵牾。其殆后人依托,非贾原本欤?考马总《意林》所载皆与今本相符……似其伪犹在唐前。惟《玉海》称陆贾《新语》今存于世者《道基》《术事》《辅政》《无为》《资贤》《至德》《怀虑》才七篇,此本十有二篇,乃反多于宋本,为不可解。或后人因不完之本,补缀五篇以合本传旧目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十一)


因为《四库提要》的权威性,使得流传后世的《新语》一书,究竟是否为陆贾原作就成了大问题。然也有人不同意四库馆臣的这个判断,比如严可均在《铁桥漫稿》卷五《新语序》中说:“或疑明本十二篇反多于王伯厚所见,恐是后人因不全之本,补缀五篇,以合本传篇数。今知不然者,《群书治要》载有八篇,其《辨惑》《本行》《明诚》《思务》四篇皆非王伯厚所见,而与明本相同……又《榖梁传》孝武时始立学官,非陆贾所预见。今此书《道基篇》引《榖梁传》曰:‘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乃是《榖梁》旧传,故今传无此文……汉代子书,《新语》最纯最早,贵仁义,贱刑威,述《诗》《书》《春秋》《论语》,绍孟、荀而开贾、董,卓然儒者之言,史迁仅目为辩士,未足以尽之。”


看来,有人猜测《新语》一书的明刻本在篇数上超过了王应麟所见,这多出的部分有可能就是被人伪造五篇添加了进去,以便符合《新语》一书十二篇的总数。而严可均对这种猜测不以为然,他举出了历史上的例子,以此来说明此书从内容角度来说,肯定是陆贾的作品,并非是后世所伪充者。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