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怎么分析书法作品中的章法特点。分析书法作品中的章法特点,要想分析的清楚和透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第一,注重整体布局 所谓注重整体局,是说,我们要在第一时间给这个作品下一个定性,即从整体上来说,它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从整体上来说,这样的一个书法作品是紧凑的,还是错落的,是平和的,还是激烈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注重整体的布局也是我们分析书法作品章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章法的本质其实就是给人们的一种整体上的感觉,如果没有了这种对于整体感觉的把握,那也就无所谓章法了,你怎么写都可以,写的歪歪扭扭也没人管。 因为如果不强调整体的话,那只会强调局部。章法其实就代表了书法作品一个整体的感觉,而其笔法、结构局部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虽然我们说章法是由笔画和结构的局部一点一点构成的,但是并不能说笔法和结构加在一起就等于章法,还有章法涵盖内容很广泛,也包括其他方面的东西。比方说气韵、行气、疏密错落,穿插其实这些都和整体和迎让。这就需要章法做一个全局的掌握,而不是只看细节。细节有细节的用处,章法有章法的用处。
第二,细节不能够放过 从整体上把握中,我们再去把握细节就很容易的多了。对于细节的掌握并不意味着对于整体的一种否定,他们是互相联系的,彼此共存而不矛盾。细节往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水平。 很多人的书法作品,整体上来看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但是,一抠细节就不行了,细节有很多都是有硬伤的、有问题的,这样的作品,虽然整体的章法布局没有问题,但是这些细节往往会成为软肋,影响整体观感。
而对于细节的分析,主要着眼于笔法以及结构上的分析就可以了。在笔法上,我们主要是看他的用笔是不是地道的,或者说它的用笔是不是合乎法度规范的,然后再从结构上看他的字的结构,是否和其他的字相协调。 不是说笔画多的字就应该写的大,笔画少的字就应该写的小,关键在于能否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在平衡点上,人们才感觉作品整体是舒服的,是匀称的,否则就是扭曲的。
这个字笔画多,那么相应的,笔画就应该写的细一点,而对于笔画少的字,笔画力量就应该有所加重,否则就与笔画多的字不成比例了。所有的汉字在一个书法作品里,书法家在其中灌注的力量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面对具体的字例应该有不一样的调整,否则这种平衡的、均等的力量被打破之后,书法作品中的章法重心也就荡然无存了。 第三,联系书法家的生平,知人论世 我们之所以要联系书法家的生平、他的性格、人生经历来对书法作品做一个判断,是因为这些人生经历、他的性格对于他的艺术创作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因此在章法也是这样。而中国自古就有书如其人的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比方说,我们看颜真卿的书法,他最为著名的行书书法是《祭侄稿》,颜真卿写这个作品的一个背景就是,颜真卿在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他们全家人都上了战场。他的侄子不幸阵亡,为国牺牲。那么这就是颜真卿创作书法作品的一个背景。 我们在了解了这一背景之后,再看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的时候,也就能够理解到她当时书写作品的心情和心情是多么的悲痛了。因此,不管这一个草稿写的多么潦草,其实都是可以接受的。
相反的,如果你对颜真卿的这些人生经历都不知道,你对这一背景不了解的话,那么你初次看到这个书法作品的话,你就会觉得这是一个胡涂乱抹的草稿,是一个书法家的涂鸦,也就没有艺术可言。所以了解了这一背景,你再去看颜真卿的祭侄稿的话,感觉就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么颜真卿的祭侄稿在章法上体现出来的一个特点,就是他的章法是自然错落的。我们看祭侄稿开头部分,很明显颜真卿这个时候书写还是十分克制的,但是越到后来,他的笔就越来越不听使唤。他的情感就越来越激越,字与字之间的间距也逐渐被拉大。章法布局上大小错落呈现出一种连贯、自然的状态,涂抹、修改也就不可避免,但是这都是真实的再现艺术家创作实况的。
第四,联系作品内容以及作品的书写书体 联系作品内容、作品实际以及书写书体,是为了让你更好的理解章法布局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特点。我看很多行草书书法作品的时候,就会看到很多作品写的非常随意。这当然和书体有关。 换句话说,同样的一幅书法作品,如果让一个人用楷书和行草书两种书体来创作,其章法布局必然不一样。这是因为行书和草书创作的自由性本来就很高,所以给书法家的艺术创作也留下了很多的空间。
相反的,楷书、隶书和篆书这些书体书写的时候规范性都比较强,他的创作的空间会比较小,那么他的情感抒发也不是那么的强烈,所以它的章法布局就一定要中规中矩、注重规范。 我们看楷书、篆书和隶书,他们的章法布局都是非常的整齐的,就好像我们在阅兵仪式上看到的那些整整齐齐的军人走着正步姿态那样。
而作品内容对于一个书法家的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我们在分析一个作品的章法特点也应该把这些东西加进来,考虑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