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色列|耶路撒冷哭墙前,一场盛大的犹太成人礼

 妮妮e5ahh02o1w 2018-08-18

犹太人的哭墙与阿拉伯人的圆顶清真寺,就在圣殿山的上与下。

在耶路撒冷的第一个早晨,我们原本没打算一来就去哭墙,原本是想不要那么庸俗地一上来就去这么一个必去的世界文化遗产,可是在老城里走来走去,一不小心就看到了一座巨大的金色的罩在一个玻璃罩里的犹太烛台,再往下走几步台阶,呵哭墙就在山下,那座美丽的圆顶清真寺安静地立在其上。世界的中心的中心,竟然就在我们眼前了,哭墙之上就是圣殿山啊。

展开剩余87%

都说世界的中心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中心在圣殿山。事实上巴以冲突,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冲突,最敏感的部分,也就是圣殿山的归属问题。

哭墙的男人区,是我无法亲眼看到的。

这一天天气晴好,蓝天下圆顶清真寺的金顶异常美丽。才刚踏下台阶,就听到左侧有欢快的音乐声,向右看看哭墙方向,到底也是没舍得不去探究一下音乐的来头。隔着一道玻璃窗,看到一群盛装的男女正载歌载舞,几个上了年纪的女人还穿着艳丽的绣花长裙,我们猜测着今天是什么重大的节日吧,听着音乐猜来猜去,还是搞不清。我们甚至武断地说,反正不是犹太音乐。

后来狐狸终于向旁边的一位妇女问清楚了,门外的这群人也是犹太人,他们应该是来自也门。看着我们猜疑的眼神,她轻轻说:不要以为犹太人只穿成那样。——是的,我们印象中,或是这几天我们看到的,犹太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黑大衣黑礼帽,里面是白衬衫,相当的肃穆庄重。我们对视着笑了一下,说,也许因为他们来自也门,所以服装会带着也门style。

隔着玻璃窗也能感受到无比的欢乐与喜气。

是的,自从19世纪末犹太人发起复国运动之后,全世界无数犹太人先后历尽万难回到他们曾经的国土,直至1948年5月14日建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这里一直都上演着犹太人艰难回归的剧情。

待我们终于走到哭墙广场,却被眼前一派欢乐的景象吓了一跳,继而也跟着格外地高兴起来,虽然在第一时间并不知道这里到底在发生着什么。

公元前1010年,犹太王所罗门在此建立起第一座圣殿,以存放旧约中提到的约柜、诺亚方舟、摩西神杖等物;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攻占后摧毁了圣殿,驱赶走犹太人;几十年后,波斯灭巴比伦,犹太人回到这里重建圣殿;公元70年,罗马人统治将圣殿完全焚毁,只留下西面的墙基(老城路标都是“西墙”,我们习惯性称作“哭墙”)。再过几百年后,奥斯曼土耳其统治这里,并接受伊斯兰教,在此建起了岩石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

这天我们看到了在耶路撒冷最欢乐的场面,虽然不远处的哭墙前还是一片肃穆。

而此刻,我们站在哭墙广场的中央,哭墙就在一道栅栏的里面,远远能看到很多在墙前祷告的犹太人。时不时可以看到黑色大衣戴着宽檐礼帽、鬃边垂着卷发的传统犹太人,他在一边一直叹:以前在电影里看到的,没想到一切都来到了眼前。我们都知道,哭墙之所以为哭墙,是因为犹太人会在墙前哭诉自己多年的流离失所痛失国土之痛。——可是此刻,在哭墙广场的中央,我环顾四周,看到的却是一派浓艳盛装的喜气洋洋。

当然很快,我们就知道,今天刚好周四,犹太人为满13周年的儿子举办成年礼。再回想之前看到的那一群也门犹太人,载歌载舞之外,还有相机摄像机,合影的队列里,似乎真的有一个戴着犹太小帽的少年。

很快我们就融进了这团盛装的喜气里。

很欢乐,也很让人感动。

这是我们在耶路撒冷经历的最欢快的场面,无论之前还是之后,我们在老城的任何一处都会觉得压抑,走到哪里都是宗教的影子,都会让人想起耶路撒冷3000年,都会充满与苦难、艰难、荣耀有关的想象。可是这一天的哭墙广场,我们见到的是与我们的趴梯时光类似的浓妆、美服、迷人又快乐的笑,然后就是合影,与不同的人合影。女人们都衣香鬓影,男人们都帅气逼人,那些今天的主角们,很多13岁的少年,他们也笑着,在与很多人合影,接受着亲人们的祝福。所有的背景,自然都是哭墙。

这样的场景真是令人开心啊。我想这应该是犹太男人最隆重也最有意义的仪式吧,一个少年从13岁开始,经由这样的仪式一定会令他心底拥有更多的作为男人的责任与担当,胸臆间应该也会升腾起作为男人的骄傲和角色认知吧?我只管这么漫漫想象着,甚至还想起我们的客家人,与犹太人一样背井离乡,与犹太人一样勤奋智慧,在生命仪式方面,客家人在男丁出生的那年会在自家祠堂里挂灯,这位刚刚出生的客家男人的名字,会挂在灯下在祠堂的祖先牌位前飘扬。

犹太成年礼有非常隆重的仪式。

当下我只管这么肤浅地想象着,为这个犹太人的生命仪式毫无征兆地潮水般汹涌地感动着。直到后来才终于搞清楚,犹太少年13岁接受成年礼,其实是意味着他从此必须遵守犹太教的戒律,正式成为犹太教的一员。所以我们会看到那些成年礼的主角们,都会穿着白衬衣,头戴犹太小帽,头上和手臂上都各带有一个装着圣书的小羊皮袋子,头上的要用黑色皮带捆在脑门上,另一个捆在手臂上,身上还会披一件特制的白色披肩。——这一刻你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来,犹太人失去家园的两千多年里,他们不曾失去自己的文字和语言,虽流离在世界各地,一部妥拉经是他们的灵魂所向,靠着这本经书,他们得以在失国以及复国之后,一直保留着他们的文字和语言:希伯来语。

13岁少年的成年礼是整个家族的大事。

我看到有父亲和儿子在合影,高大英挺的父亲搂着儿子,然后很自然地亲吻了他的额头,父亲的神情是庄严又慈爱的,儿子略有些羞涩,却又有很多的欣喜自豪;我看到很多妇女盛装着也在合影,我将相机举到她们面前,听到有一个笑着问了句“who are you”,可是那天几乎所有家族都请了摄影师,我这个东方面孔的旅人,混在其间竟也是尽职得不得了;我看到有一个大家族在合影,有人一直在呼喊不同的名字归位,我在一边和其他摄影师一起等着,看着一个一个家族成员站在合影的几十人的队列里,起码等了5分钟或以上;我看到有一个犹太少年和父亲合影,和其他叔叔们合影,我将眼神递过去与他热烈地对视,他害羞着转开,不时又悄悄地看过来……

是的,这一天真是一个隆重的日子,而我们,几乎是整个隆重氛围里唯三的东方面孔。

后来啊,我们总算走向哭墙。那一面长52米、高18米的哭墙,就在圣殿山之下,旁边有一道木制的环梯是唯一可以让外国人进入圣殿山的通道。那里是阿拉伯人的圣地,是曾经亚伯拉罕向上帝献以撒的地方,是雅各与天使角斗并赐名“以色列”的地方,是犹太王大卫向上帝悔罪并得到蒙赦的地方。

有些无措地走近哭墙,果然一切与想象中的一样。犹太妇女们右手掌抚墙,左手捧读着经书,或是将经书掩面,或是诵读经书里不断弯腰点头(读到圣人名字的时候),这与我们此前见过的很多照片都一样。而那面第二圣殿唯一留下的哭墙啊,近两千年来,曾听到过多少哭泣与诵祷?

平安,爱,勇气。

哭墙分了严格的男女区,我在祷告的犹太女人间徘徊,想着是不是也应该在一张白纸上写下心愿塞在哭墙的石头缝里。找来找去,总算找着一张使用率极低的名片,在背后写下几个字:平安,爱,勇气。然后在祷告或哭泣的人群里,将那张名片折几下,认真地塞进了一道石头缝里。

平安,爱,勇气,这就是彼时我在哭墙前,作为一个异乡人最真实的感受。

一道半人多高的栅栏以外,就是哭墙的男人区。犹太少年们的成年礼,应该就是在这里举行。趴在栅栏边看很久,近处有一家刚刚做完成年礼仪式的家庭,父亲带着儿子,站在一张桌边正在取下梆在手臂和头上的黑色皮带,那位俊秀的少年一直朝我们这边看,不时微笑着。我转头,看到一位犹太妇女也如我一样趴在栅栏边,她一直笑着,和那位少年用眼神传递着什么,眼里都是深情。

忍不住问她:他是你的儿子?

她微笑说是的,我回一声恭喜。

儿子的成年礼,妈妈只能在栅栏一边围观。

此刻我不知道还能说什么,除了英语不够表达,其时我的心里啊被又一阵更加汹涌的感动塞满了。我觉得刚刚成年的犹太少年是那么幸福,他的成年得到了整个家族的祝福,虽然他的妈妈只能在举行仪式的区域外这样围观,可是我也觉得她是幸福的,从此就是一个成年儿子的母亲了。没来由地就这么流了泪,也许是想到了自己,在儿子13岁的时候,我们似乎已经不曾这般亲密。

后来,这位妈妈说,可不可以把我拍的照片发邮件给她。呵当然可以,我向她保证:今天晚上。

当那位妈妈真的收到照片,特别高兴地回了邮件,我也只是简单地重复着恭喜的话。很多感慨真是无法言说,就像如果你不曾煎熬经历过一个青春期的叛逆少年的成长,便永远不可能体会我在哭墙前看着这对母子流下的泪。

女人们都只能这样围观,但也是欢乐幸福的。

犹太圣经《塔木德》说: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这样的美,是那样的曲折坎坷丰富又迷人。在来到以色列之前,只会想着耶路撒冷3000年的苦难荣耀,在行前的功课里读完了《我的应许之地》后,又对以色列复国充满了好奇与兴趣。很多很多的美,真的呢,只有真正来到此地或许才能体会到一二或三四。我不知道其他人的耶路撒冷是什么,至少对我来说,耶路撒冷的第一个早晨,我被哭墙前的犹太少年成年礼深深倾倒。

想起在两天前的特拉维夫的一间古董店里,被一只925银的漂亮酒杯迷住了。第一天傍晚看过后觉得有些贵,第二天一早又跑去,到底还是把它买下了,毫不心疼地花掉了200欧。店主是一位老帅的犹太男人,他说,这些古董都在等待着真正属于它的人。又告诉我们,这只杯子是犹太人成年礼上专用的,以后你们只要看到像酒杯上这样的葡萄的图案,就知道这一定是犹太人的。

此刻,这只酒杯已经成为我的宝贝之一,银制的光芒冷静又隽永。我决定把它带回来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会真正经历一场犹太少年的成年礼的现场。这是注定的,我知道,包括在哭墙前流的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