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片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张照片的成败,如果说我们在图片的制作过程中,第一步就能有品质的概念,那么我们在操作图片的整个流程中,就能够合理地把握好图片的细节,将图片视线高品质。下面学习高品质影像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它的起点在哪里? 深入理解直方图与影调层次首先,在ACR中打开多张图片。 在影像制作之前,要了解十分关键的要点,那就是直方图。图片的直方图就像照片的镜子一样,可以折射出一张照片的细节和品质的好坏。对于标准图片的直方图来说,都应该做到“撞墙不起墙”。 切换到第1张照片,看这张照片的直方图。直方图的最右边代表图片的最亮部;直方图的最左边代表图片的最暗部。一张标准的图片,它的直方图应该是从最左边到最右边都分布了像素,这样这张照片才是全影调的。右边代表最高光,以255表示,代表最白;左边代表图片的最暗部,以0表示,代表最黑。
打开新的示例照片 这张照片,暗部恰到好处,但高光略有不足。在“基本”面板中单击“自动”选项,可以看到,图片马上亮起来了。可以看到,直方图的右边顶到最边缘了,直方图的左边也顶到最边缘了,这样就校准了图片的亮度和对比度,让图片接近一幅“标准”的照片,这个“标准”是指亮度与反差都标准的照片。那么这个“标准”靠什么来说话呢?答案就是直方图。我们说直方图应该做到暗部与高光都“撞墙不起墙”,我们把直方图的左侧与右侧边缘分别当成一堵墙,像素只能撞到墙,但不能升起,即不能溢出,也就意味着暗部或高光有足够的细节。
利用“自动”功能优化照片影调层次 如果降低“黑色”,就可以使直方图左侧“起墙”;如果增加“白色”,就可以使直方图右侧“起墙”。“起墙”就意味着暗部或高光的细节丢失,升得越高,意味着丢失的细节越多。可以看到,增加“白色”,直方图中的高光“起墙”,在画面中高光的细节就全部丢失了,一片死白。我们说,一张照片中就不应该有死白或死黑的区域。
直方图白色“起墙” 降低“黑色”,可以看到,直方图的暗部“起墙”,画面中的暗部也变为死黑一片。对于一张好的图片来说,暗部不应该死黑一团。
直方图黑色“起墙” 这就是一张图片的起点,起点就是以直方图作为判断,要做到“撞墙不起墙”。直方图峰值的高低不用在乎,只看暗部和高光区域。而且,看直方图的时候,并不需要看彩色直方图,只要看白色的直方图即可。
合理的直方图状态 目前,这张照片的直方图是比较完美的。但是,完美的直方图并不意味着图片就完美。完美的直方图只代表这张图片的细节是完美的,而不代表效果。因此,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要继续去控制图片的暗部、高光及曝光、色彩,最终保证直方图是“撞墙不起墙的”。
优化照片影调层次、细节与色彩
这就是影像的起点,第一步就要看直方图,然后在每调整一步的过程中,都需要注意到直方图的左右两端是否发生了“起墙”的现象,这种说法是对于绝大多数常规的图像来说的,即正常的影像。那么什么是不常规的影像呢?即创意的,不需要黑色或白色细节的。 案例1:冬日暖阳打开下面这张照片。
打开新的示例照片 在“基本”面板中单击“自动”选项后,可以看到,直方图也接近标准状态,但整个照片的亮度太高,因此需要降低画面的亮度。此时可以看到,暗部的直方图“撞墙且起墙”了。
自动调整后再微调曝光值 这时就需要提高“黑色”,让暗部直方图不起墙。
提高黑色值 TIPS 这里需要调整“黑色”,而不是“阴影”,是因为“阴影”可以控制黑的区域,但不能控制最黑的区域。
然后再控制画面的“对比度”、“阴影”等参数。让照片最终做到“撞墙不起墙”,而且画面的视觉效果也达到我们的需要,这才是完美的。
依据直方图调整影调层次、细节与色彩 案例2:时光这张照片不是普通的图片,可以看到,暗部和高光都“撞墙且起墙”,它属于一张很大反差的图片,那么这张照片符合品质的需求吗?它是合理的吗?如果从直方图上来说,它是不合理的,但针对这张照片来说,笔者认为是合理的,只需要轻微地恢复一下暗部的细节即可,让暗部不死黑,但又不能使暗部太亮,因为暗部不是视觉中心。
由直方图判断照片 我们在提亮“黑色”的时候,不能强行把它提亮,如果暗部太亮,那么画面就没有视觉感染力了。虽然画面暗部没有太多的信息,但也不想让它太死黑,还是想隐约可见层次,然后通过加强“对比度”让照片看上去比较暗。
根据直方图对影调参数进行调整 再来看一下直方图的高光,可以看到,高光“撞墙且起墙”了,那么高光的细节是不是我们需要的呢?现在常识降低“高光”,使它“不起墙”,但画面背景似乎不是很好看,如果不想要背景,那么这就属于创意范畴了,因为这个背景可有可无,但是如果背景过于清晰,那么就会影响主体的视觉注意力了,使画面看上去复杂,不够简洁。这时可以让背景变浅一点,画面反而显得比较干净。这时的直方图虽然“起墙”,但是可取的,因为它的细节没有给画面带来帮助,因此可以不需要它。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影调参数 案例3:渔耕看一下下面这张照片,这是一张高调画面,从直方图中可以看到,高光区域“撞墙且起墙”,且升得无限高。那么这张照片可以拍摄吗?答案是可以的,因为远处的细节我们不想要,只想把注意力放在小船和线条上,如果远景的层次太多,反而会影响视觉效果。这种就属于特殊范畴,我们可以不按标准直方图的标准来判断它。
分析新的示例照片 案例4:部落肖像
看一下下面这张照片,暗部“撞墙且起墙”,而且升得很高,意味着这些区域是死黑的。这张照片也是合适的,因为图片的背景我们不需要层次,而且本身就是黑背景,我们需要黑背景来衬托比较亮的人物。因此,这张图片的直方图也可以“撞墙且起墙”,因为暗部的细节我们是不需要的。
由直方图分析新的示例照片 因此,在把握直方图的原则上,一定要理解什么时候是可以“起墙”的,什么时候是不可以“起墙”的。根据这个原则,去合理地控制图片的暗部和高光,这样才能保证图片的品质。 案例5:不一样的教室打开下面这张照片,这是一张原始图片,可以看到,图片本身的反差很大,直方图也告诉了我们,像素大部分堆积在暗部,高光也有部分“撞墙且起墙”了。
打开并分析新的示例照片 首先,在“基本”面板中单击“自动”选项,让软件自动判断照片的亮度,调整完成后,发现高光还是“撞墙I且起墙”的,这时降低“高光”,使高光“撞墙不起墙”。
先自动调整,再对高光值微调 接着,调整“对比度”、“阴影”等细节,也就说要在确保“撞墙不起墙”的基础上,去调整中间调、曝光、清晰度,当出现“撞墙”现象时,需要马上修改相应的选项,使它“不撞墙”。 可以看到,通过这门多参数的修改,最终使这张照片实现了“撞墙不起墙”的效果。当然,这张照片的调整还需要一些局部的控制,这里只讲解直方图的概念,因此这里不对这张照片进行细化了。
对影调层次、细节与色彩进行调整,优化直方图 本章总结本节主要讲解了直方图的重要性,它是任何一张照片的品质控制的起点。当我们真正理解了直方图的重要概念,才能在图片的第一步和中间的制作步骤,包括最后的制作步骤中,合理地控制照片的高光与暗部的细节,使图片达到完美的品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