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读者电台 本期主播×云湾 文 | Dying 能够自持的人, 不会通过讨好他人来获得爱。 好友阿雅最近交了个男朋友。 阿雅很喜欢他:整日里发消息给他,下了班买他喜欢的食物带回来,为了他苦练游戏技术,甚至连和朋友见面的次数都减少了很多。 她和我说:担心自己不是他想要的,怕会被他抛弃,两个月之后,他们还是分手了。 分手时男生对她说: “我喜欢的是那个真实的、爱笑的你,不是你一味地为了我伪装出来的样子。你看看自己,还能认得出自己吗?” 她照着镜子看着里面那个人,好陌生,阿雅对我哭诉时,看着她眼神茫然的样子我很心痛。 这使我想起日本作家山田宗树的小说《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主人公松子一直试图让爸爸看见自己,却永远在受挫。 直到一个偶然间,她的一个鬼脸使父亲露出了从未向她展现过的笑容。 从此后,她一生中做了无数次鬼脸,每一次做时都是为了讨好别人。 和松子一样,阿雅成了一个彻底的讨好型人格的人。 心理学家Susan Newman指出:
松子努力做一个好女儿,遵循父亲的想法成了一名教师,她竭力地想要讨好父亲,这一切的讨好,却还是不被父亲接受。 在爱情中,松子习惯性地活在别人的情绪里,给予男人上帝一般的爱。 “立志成为畅销作家的男友”、“作家男友的朋友的情妇”、“合伙人小野寺”、“憨厚的理发师”、“曾是自己学生的龙洋一”...... 每一个出现在她生命中的男人,松子都曾梦想着能够相守到老,她换着花样地讨好所有人,直到失去了自己。 通常,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需要别人来肯定自己,对别人的感受过度敏感。 在他们内心有一个不好的假设,即他们会认为别人的情绪变化跟自己息息相关。 与人交往中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置于被动和讨好的位置:
武志红曾说:我们拥有讨好型人格,是一颗怕被抛弃的心在作祟。 日本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写道:
这种“疯狂的恐惧”,就是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对于被抛弃的恐惧。 这种恐惧压倒一切,他们为了避免这种恐惧可以付出一切,讨好算什么,滑稽又算什么,只要不被抛弃,不是真实的自己又能怎样。 因为讨好型人格,许多人都隐藏了真实的自己: 那个7岁开始写作,9岁出书,19岁被清华破格录取,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女蒋方舟,曾在《奇葩大会》的分享里,讲述了如何发现及战胜自己的讨好型人格。
她发现自己不会与任何人发生冲突,收起了愤怒、悲伤,所有人类正常该有的情绪,不敢向任何人敞开心扉。 即便是在两性,这种原本会十分亲密的关系中,也害怕起冲突,让身边的人不高兴。 而在与比自己资深的前辈们相处时,她总是恭恭敬敬地说,您说得太对了。 她的伪装已经蔓延到生活的点点滴滴,讨好型人格无孔不入地出现在她和每个人的相处中。 最可怕的是:她甚至在做一件事之前都会去想别人可能会有的反应,有没有符合他人的一种期待。 不仅出让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也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
当她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选择到日本过一段陌生的、与熟悉的环境和人群隔离的生活。 开始告诉自己:我的感受比别人的需求和感受更重要,这并不是自私。 讨好别人而放弃自己的边界,别人也不会因此而喜欢和尊重你,所以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摆在首位,是很重要的。
解决讨好问题的核心是自我确认(Self-validating)。 自我确认是一个逐渐认识到,并接受自己的内心体验、想法和情感的过程。讨好者所缺乏的,正是看见真实自我的能力。 不要忘记,我们每个人能展现在他人面前的只是一种自己。 这个时候如若讨好型伪装出来的这一个自我战胜真实的自我,真实的自我便会被覆盖。 那么,真实地活着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这个时候,进行自我确认便十分关键了。 其实,我们这一生,最应当要讨好的是自己。 与其绞尽脑汁地让自己去讨好,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倒不如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取悦自己比起取悦他人更开心,不是吗? 有时候,在恋爱中适当的撒娇任性,不是无理取闹;在亲情中适度学会依赖,不是就丢掉了尊严。 不讨好,你才真正地拥有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最后,无论现在的你是怎样的自己,都将蒋方舟的这段话送与你:
如武志红老师所说:更好地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你自己本身,就是最好的。 愿你千帆过尽,成为最喜欢的自己。 本期话题 你是否也曾有过讨好的经历?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作者:Dying,温柔又霸道的狮子座,人生乐趣喝酒吃肉走江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