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语成谶,千古奇才——才女薛涛

 昵称678887 2018-08-20

中国历史上才貌双全的女子,多不胜数,大唐时期的薛涛就是其中之一。在今天很多人眼里,薛涛的知名度似乎比卓文君、上官婉儿、李清照等人要逊色一些。

但是,后人将薛涛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

幼时吟出妙诗,引来父亲担忧

唐朝,是诗歌的朝代。大唐的诗人和诗歌多如繁星,能够不被李白杜甫的光辉所遮盖,亮出自己的光芒的,实在是不容易。薛涛的诗在如此众多的诗星中能够顽强地存了下来,足以表明她的才情不熟须眉。薛涛诗集名《锦江集》,共五卷,诗五百余首。在全唐诗中收录其诗八十九首,流传至今的诗作有90余首。美丽的东西最终流传了下来。

公元770年,一个女婴出生在普通的官宦家庭,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声啼哭,竟响彻了大唐六十三个春秋。这个生命里极具色彩的女子,这个在主张女子能歌善舞的社会风气下成长起来的女子,竟能千古扫眉才,宛若星辰一般闪耀在了中国古今诗坛。

薛涛,天资聪颖,自幼便展现出诗才天分。八九岁的时候与父亲坐在在庭中,父亲为了考她,指着一旁高大的梧桐树缓缓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这两句简单明了,庭除意思为“台阶”,诗意为:台阶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枝干挺直,耸立于云中。虽然“入云中”似乎有些夸张,不过此处也仅仅是突出树枝的高度。看似平白两句,却已经把一幅真实的画面给勾勾勒出来了。然而只见年幼的薛涛不慌不忙,略微思忖之后便应声而答:“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薛父大喜,可又在欣喜的同时不免为自己这个聪慧的女儿担忧。

薛父究竟在担忧什么呢?

据《名媛诗归》记载“涛八九岁知音律,其父一日坐庭中,指井梧示之曰:‘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令涛续之,即应声曰‘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父愀然久之。意思是说,父亲听了之后,忧伤了很久。

也许,她的父亲感觉到自己女儿今后的不同凡响,或者隐含着某种不详!后来的发展,基本上应验了父亲当时的表情与思绪。

没有科学依据,但古人深信不疑

父亲死后,薛涛与母亲居于成都,二人相依为命,生活窘困,十六时颇有姿色,通音律,善诗文,迫于生计而沦为乐妓。

薛涛是续父亲的前面两句诗,无意吟出的“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在用字、平仄、对仗上都堪称完美。但是薛父担忧的是,薛涛的这两句诗分明是取迎来送往之意,迎来送往对于女子来说不就是意指沦落风尘吗?

这正是让薛父愀然久之的原因了。

今天看来这种联想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是唐代很多人都对诗谶深信不已,那什么是诗谶?

中国历史上有一些诗人,文化人,政治家,不经意写出的某句诗,某首诗,日后居然“一诗成谶”地应了验。

关于诗谶更多的例子很多,比如宋代的张咏。

张咏少年时,到华山拜见陈抟,想在华山隐居。陈抟说:“如果你真要在华山隐居,我便将华山分一半给你。但你将来要做大官,不能做隐士。好比失火的人家正急于等你去救火,怎能袖手不理?”于是送了一首诗给他,诗云:“征吴入蜀是寻常,歌舞筵中救火忙,乞得金陵养闲散,也须多谢鬓边疮。”当时张咏不明诗意,其后他知益州、知杭州,又知益州,头上生恶疮,久治不愈,改知金陵,正如诗中所预言的那样。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彰显大丈夫豪气

在这里,不得不提另外一个和薛涛齐名的唐代女诗人——李季兰。

“季兰五六岁时,其父抱于庭,令咏蔷薇云云,父恚曰:‘必失行妇也’。后竟如其言。” 这是在《薛涛李冶诗集二卷》中专门提到的内容。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季兰在年幼的时候,她的父亲抱着她在庭中看一群正在搭建蔷薇架子的仆役,季兰的父亲就问女儿:对此你怎么看?当时的李季兰仅五六岁,竟也脱口而出“经年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李季兰所表达的意思是说,“蔷薇架子搭了那么久还没有完工,让人看得心烦意乱”。

不过,李季兰的父亲却马上联想到“架却”与“嫁却”是谐音,不免生气的把她扔在地上,并且暗自认为: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思绪杂乱了,那将来一定是个行为失检的妇人。

唐朝从未鼓励女子写诗,认为一个妇女写诗会心绪杂乱。唐朝定义的才女并不是文采斐然者,而在于是不是能歌善舞。杨玉环就是唐朝著名的舞蹈家,这也就不难理解杨玉环为什么那么受李隆基的喜爱了,因为她正是唐朝人定位下的才女。

言归正传,李季兰在成年之后,的确也是绯色新闻不断,此处暂且不表。

不管怎么说,诗谶之说无疑给薛涛增加了神秘色彩。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薛涛的诗中没有闺阁中的脂粉气以及小家子气。“迎”与“送”都显得大气潇洒。而“南北”和“往来”相对,念起来更是有种广交天下朋的丈夫豪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