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鄙视链与真正的艺术

 ZGGDWWZS 2018-08-21

当一个社会存在鄙视链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永远也诞生不了真正的艺术或者文艺。

一、鄙视链的本质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持有鄙视链的言论。为什么我们会相信鄙视链呢?在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鄙视链,他实际上是一个严格的等级。就好像我们说台阶一样。所有认为鄙视链存在的人,其实他们眼中的世界应该是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比自身更高的存在,一种是比自己更低的存在。

其实,鄙视链这个词用得也不是很恰当。“链”,给人的感觉是一环扣一环的,似乎只有相互的勾结,没有等级高下之分。实际上,鄙视链的持有者是认为世界分为阶梯状态的,一层层等级,这样看来,用“鄙视阶梯”这个词语其实更贴合实际想法。

之所以鄙视链会有这样的阶梯分布,是因为有些人相信价值是不均等的。有些人画的画要比另一些人画的要好。但是这其实犯了双重标准的错误。所谓双重标准,就是在这个事情上是持有一张观点的,但是一旦切换一个场景,本应该坚持不变的标准却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两面三刀的状况。

例如,假设我们相信有些人画的画,其艺术价值有些是高的,有些是低的,这其实就等于说有些人的人格、人品、尊严、人权就不如其他人了呢?这些东西就应该有高下之分了?你的尊严之所以高,因为你画画比别人好,就说你高人一等,就可以在别人头上作威作福吗?

我们只能说这个人画画技巧比较高,或者说表现手法超过一般人,喜欢他的人多因此,会给我们造成一种“他的画作价值高”的错觉。

实际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具有同样价值的。

如果我们不承认这一点,你就应该扪心自问,你自己是否应该给别人低三下四?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意味着,艺术品的价值也应该被均等看待。

实际上,“每一个人的价值、人格尊严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这个信条,正是我们现代社会赖以生存的普世价值观——民主。

至少在鄙视链问题上,可以看到,我们的国民,至少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说应该是要走很远很远的。

二、鄙视链及其背后的逻辑思路

而破解鄙视链,不是在去制造一个鄙视“鄙视链”的鄙视链,而是应该一眼戳破他脆弱的外壳,从而看到内在的本质。

鄙视链意味着两点,一点是我们有一个可以向下看的视角,可以有一个“鄙视”的对象,另外一点是,总有一些超过我们自身的崇高事物存在。二者两点的本质,实际上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缺乏看待一切平等价值的视角,认为世界万物存在高低之分。

有一个词其实很能形容这种状态——

欺下媚上

对待万物,包括人,它们分为两等,一种上等,一种下等,欺负下等,谄媚上等。这样的恶果,正是由这种鄙视链造成的。

三、鄙视链与艺术

在艺术领域,尤其是在书法领域,鄙视链是存在的。比如对于传统书法的无限推崇,崇拜。甚至是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到了捧上神坛的地步,王羲之被封为书圣,就可见其光环了。

然而,正如事物的两极,有比较高的一面,就有多么低的一面。既然崇敬某些事物到了无以复加,那么自然地,厌恶某些书法也会到顶点。这样对待书法发展两极化的态度实际上束缚了中国书法的发展。

崇敬传统书法,本社并无过错,但是错就错在我们不能正确的看待传统,对于传统过分迷信,传统不是一切,传统代表过去。而只有我们将自己的高度提升到贯穿古今的高度,然后就可以平视古人,与古人对话,从一种平常心态中出发,然后在其中便可以汲取很多有益的艺术养分了。

当我们对待王羲之如果采取一味的崇敬态度,就难免看不全面。有人做了一个比喻,说:假如我们把王羲之比做一个巨人,而我们只是巨人地下的一小撮蚂蚁,我们连看清王羲之脚趾头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看清王羲之的“脸”了。

这个比喻,虽然说不无道理,但是实际上却把王羲之过于神化了。王羲之的确高不可攀,但是真正阻挡我们去探索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态度,就是想蚂蚁一样短视,不敢有学习之心,只有崇敬之意。孔子说,对于鬼神,君子要敬而远之。而这里,王羲之俨然已经是神了,君子岂有不“敬而远之”之理。

这样因为没有一个平等的对话空间的“敬仰”,所造成的结果只能是干脆我一点都不了解,或者说我只了解一点、一部分就心安理得,可见,这是王羲之多么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也是中国书法的一大损失。

因此,破除神话迷信,打破与“鄙视链”一起的“崇敬链”。改变王羲之神话地位,重新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去认识王羲之,将是我们书法发展必须要思考的切实问题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