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扳指不可乱戴:否则就土了

 芝润斋 2018-08-21


扳指的前身叫做韘(音射),《说文》曰“韘,射也”,为骑射之具。


本意是古代冷兵器时代射箭时戴在手上的工具, 用时套于拇指上,张弓时,将弓弦嵌入背面的深槽,以保护射手大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


后来引申为能够决断事务,具有身份和能力的象征。


目前所知韘初见于商代,流行于春秋战国,至汉代则发展为彰显身份的韘形佩,宋、元、明多沿用汉代的款式,满清时原先的功用逐渐弱化,演变为一种用以炫富的装饰品。


图1 商代 玉韘

  欢迎关注公众号:古玩大江湖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韘(图1),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一件出土玉韘。


器形作圆筒形,下端齐平,上端斜口,可套入成人拇指,正面以双钩阴线结合减地浮雕,饰兽面纹,兽鼻两侧各有一圆孔,背面刻一凹槽,经试验,弓弦恰可纳入背面凹槽,两个圆穿可系绳缚于手腕。


图2 春秋 玉韘

  

春秋战国的玉韘(图2)呈矮筒状,带有用来拉弦的小钩,具有一定实用性。


汉代的韘形玉佩(图3),又称鸡心佩或心形玉佩,是在春秋战国玉韘的基础上演变来的,主体为椭圆形,器体扁平,中部有圆孔,下正面微鼓起,背面略内凹,多一侧或两侧有透雕的纹饰,功能上已不具实用性,显然成为装饰用的佩玉。


宋、元、明都有矮筒状的玉扳指,还有仿汉代的韘形玉佩,在器型和纹饰上有一些变化。


图3 汉代  韘形玉佩

(源自:雅昌艺术网  作者:吴念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