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智深的错觉:总以为自己是上等人

 昵称30365204 2018-08-22


我最近学到一个挺时髦的词,叫“尬”。既然学会了,就一定要活学活用。


众所周知,我的主业是读《宋史》,所以偶尔也翻翻《水浒传》这一类以宋朝为背景的小说。翻来翻去,突然觉得,“尬”这个词用来形容出家之前的鲁智深(俗名鲁达),是真的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从他出场开始到三拳打死镇关西,他的台词,真的是太尬了。


鲁智深出场的时候,是渭州小种经略府里的提辖,算起来就是一个中下级军官,而且还不识字,在代州雁门县的时候,连抓捕他的公告都看不懂。


鲁智深最风光的时候,是在延安老种经略府那里做了个“关西五路廉访使”。这个官名跟周星驰在《九品芝麻官》里化用的“八府巡按”一样,听上去很厉害,实际上品衔并不高,相当于今天的巡视组工作人员,还不是中央巡视组。


但是就是因为鲁智深觉得自己是在为大名鼎鼎的种相公做事,所以处处都以上等人自居,对其他人轻则吆三喝四,重则伸手便打。


原因无他,因为他觉得自己是经略府的人,是上等人,其他人都是下等人。



鲁智深从《水浒传》第二回出场,到打死镇关西之后逃到代州,这么短短的一回书,你知道他提了多少次“经略府”或者“经略相公”吗?


我粗粗一数,六次。


其中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了两次,跟史进和李忠在潘家酒楼喝酒的时候在金翠莲面前充大个儿的时候说了一次,跟镇关西正面交锋的时候,说了三次……


有时候我真佩服施耐庵,能够用这么尬得不能再尬的语言,把鲁智深这个尬得不能再尬的人物,描写得如此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隔着几百年的时光,我都仿佛看见鲁智深跟那儿坐着,尽管自己是个文盲,依然想文绉绉地说:“没有在经略府里当过差的都是下等人,他们根本就不需要知道经略府的事,连经略府里要十斤精肉臊子裹馄饨的事儿都不清楚,活该不能做大事。”


我不知道他自己是不是觉得很荣耀啊,反正我是尬得不行。



你千万别以为这是鲁智深的口头禅,这是他真实的价值观,他在渭州城里的做派,是正儿八经把自己当成了上等人的。


他让正在卖艺的李忠跟他去喝酒,李忠要先卖了膏药再去,否则没钱,他一把就把李忠的潜在客户、看卖艺的围观群众推倒在地,还说“这厮们夹着屁眼撒开”;


他在潘家酒楼请史进和李忠吃饭,店小二问了一句点什么菜,就给人一顿骂,又嫌金翠莲在隔壁哭泣打扰他喝酒,把碟子酒碗扔了一地;


他要放金翠莲父女走,客店的店小二怕被镇关西报复拦着不让走,他伸手就给人打得满嘴是血,连门牙都打掉了两颗;


即便是他打死镇关西的时候,也不忘了骂一句,老子都没敢叫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作镇关西”……


这些语言和做派,无非就是证明一点:他是上等人,其他人是下等人,可以随便欺负。



但是当鲁智深这个上等人打死了下等人镇关西之后,他也知道出事儿了,只有跑路。


在处理鲁达打死人这个案件的时候,渭州知府和小种之间的对话是耐人寻味的。知府亲自上门去给小种说明情况,小种的第一反应是“如何护得短”,然后虚头巴脑地扯了一番老种的关系,实实在在地说了一句话:“既然犯了人命罪过,你可拿他依法度取问。”


意思很明显了,鲁智深到我这里只是正常上班,没啥幕后关系,你该抓抓,该判判,判完了给我们说一声就成。


这事儿怎么处理的呢?


渭州府开了一个“广捕急递的文书,各处追捉”,就连鲁智深逃到了两千多里外的代州雁门县,都遇得上抓捕自己的公文,可见人家的追捕,确实不是闹着玩儿的。


可怜鲁智深,自诩为经略府的上等人,自以为行侠仗义打死了强骗金翠莲的镇关西,结果经略府的人连问一句“为什么要打郑屠夫”的话都没有,直接就把他甩给了渭州知府,还落个依法办事的好名声。



有一个小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的。鲁智深住的地方,并不是在经略府里,而是“经略府前下处”。


枉费鲁智深开口闭口说了这么多次“经略相公”,在金翠莲面前的时候,甚至还在经略相公前面加了一个“俺”字表示亲如一家,却连住进人家院子的资格都没有捞到,只能在经略府门前的一个屋子睡觉。


像啥?我不太清楚……



最后我再提醒鲁智深一句:你在渭州城茶楼遇见史进时候的茶钱,以及在潘家酒楼里请史进和李忠吃饭的饭钱,当时你都欠着,说的是“明日过来还你”。


我翻烂了《水浒传》,直到你在杭州六和寺坐化,你都没有去还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