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人不仅有神性,也有动物性。人的神性或者说善性,多半儿是宗教家在导人向善时的说法;而人的动物性,向来也有不少论著谈及。蒋蓝的这本《极端动物笔记》,倒是可以看作“以动物喻人性的典范”,这不仅是因为作者用灵动而诗意的文字表达其凌厉的思想,也因为此书丰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一本哲理性的随笔散文集,必然要具备行文的流畅以及深厚的哲思。作为一位诗人、散文家,蒋蓝的文字充满了诗一般的韵味和节奏上的美感。这些灵动的文字,似一个个音符,将作者的思考成果组合成一首首或昂扬或凝重的乐曲。作为一位崇尚独立思考、独立言路的思想随笔作家,看似是在描写动物,实则是借动物而写人性。 于是,每一种动物在蒋蓝的笔下,都不再单纯是动物,而成为了一种象征。 比如他写牛,实际上是写那些具有牛一般的品性的人:忍辱负重、甘于自我牺牲。作者写牛“从生到死就是奉献”、“行走于苦难之间”,继而又联想到女革命家罗莎·卢森堡的一生,牛似乎就是为了丈量苦难而生,那么那些如牛一般的人(如罗莎·卢森堡),更是用自己的生命在践行着革命理想。 至于其他动物,如豹、鹰、马、驴、狗、蝴蝶、蜗牛等等,蒋蓝也是从其动物属性切入,逐渐过渡到人性层面。当我们看到动物时,我们想到的只是动物属性,而蒋蓝看到的则是人性中所表现出的动物性的那一面。这些常见动物的意象,是我们所熟知的,只是蒋蓝在解读过程中进行了解构,然后再加入自己的思想,从而进行新的建构。 在神话学、考古学、动物学及野外生活调查的基础上,蒋蓝把每一种动物所隐喻的人性品格呈现于读者面前:狮子象征着精神,虎则象征理智,而豹便是生命活力的代言。人具有神性,也具有兽性,前者谓之理性,后者亦称为情感、本能。而这两者,都在人性的范围内。所以,蒋蓝在《极端动物笔记:动物哲学卷》中并没有仅仅局限于对动物所象征的人之神性的歌颂,他也通过动物描写人性中不那么能够见光的部分。 比如,他写鸵鸟,写人们对鸵鸟埋首于沙这一动作的误解。雄鸵鸟埋首于沙,本是求偶的表现,而人们却误解为是逃避险情。于是人们根据鸵鸟的本能习性衍生出“鸵鸟政策”,而这可真的就是对无法见光的事情的回避。不敢正视危险,这是人性中的弱点,但把这个弱点形成的原因推给鸵鸟,则根本体现出人性中不仅缺乏正视危险的勇气,更缺少直面自己弱点的勇气。这些隽永诗意而又锋芒闪现的哲思随笔,给我们带来的文字背后的享受,那是关于人性问题的关注。 读蒋蓝的哲思散文,就如同一场精神探险,而这些以动物喻人性的哲理散文,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诗化的韵味,更有对人之神性与兽性的深度思考。在关于人性的思考里,作者的个人经验充盈而丰盛,至于何者是对,何者是错,那就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而这也正是此书的价值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