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潭照影人,嘉夫德若斯
读史记《汉武帝本纪》时,总有这样一个感觉,这武帝是个冷血人,可能成大事者这是必备的条件吧,若如项羽那样儿女情长,怕是难成大事吧。
这从他对后妃的态度上也可看出一二,按说作为一个皇帝,朝三暮四,日日笙歌,夜夜新郎本无可厚非,但这汉武帝可有些不一样,历史上著名的“金屋藏娇”便出在他老人家身上,想当年,他连太子位的边一点都沾不上时,靠着一句对姑姑长公主的“若得阿姣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的承诺,才得以荣登皇帝宝座,可当了皇帝后不久,便将这阿娇皇后打入冷宫,这可怜的阿娇,“千金纵买相如赋”,也没能打动那冷酷的心,不久便孤寂而死。
是谁促成了这一悲剧的上演,阿娇本人的骄横自是原因之一,但她的继任者怕也是一重要原因吧,这就牵出了本文要说的人物,她叫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她本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的一名舞女,在公主精心的安排下,凭那动人的舞姿,打动了武帝的凡心,接入宫中后第二年被封为夫人,十年后被册立为皇后。,
她在皇后位近四十载,一生恭谨克己,掌管宫掖以助武帝无省中琐事,为开创汉武盛世减轻了负担,他的弟弟卫青及外甥霍去病更是了得,以汉匈战争中立下了不世之功。
卫子夫一生身伴君侧,却如深潭照影,平静无波。史书对她持掌宫中牛耳之事少有描述,既无独孤皇后、马大脚一类之贤明,也无玉环飞燕之为人诟病之事,同那些声名彰显,故事多多的众多皇后相比,她显得是那么的低调,寂寂无闻,但心若冰清的她,似乎用那纤尘不染世事的眼睛告诉世人,如何才是一个真正的贤后。
在卫子夫立为皇后之后,因她而显贵起来的卫氏家族亦不负君王所望,并未如大部分外戚一样寄居于裙带之宠。以卫青、霍去病为主导的卫氏外戚身着戎装,挥师北上,凭借着个人才赋及暴骨他乡的决心,在十数次出生入死之后身封万户而不息,为大汉朝谱写出戎车七次出征,北登阗颜山,六次深入匈奴,在祁连山设郡的赫赫战功。基本瓦解了北方匈奴势力,为解决汉朝边患问题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卫氏一门亦获以枝属五人封侯的荣耀。
作为中国历史上功劳最大的外戚一族,但却至始至终没见有一点的专权拔扈之态,按说以卫家当时的富贵及权势,不啻空前,且亦绝后。和两汉大多数“贵震天下”的后妃所不同的是,卫子夫从不干政,想方设法地远离政治,“善自防闲,避嫌疑”,这正是她获得包括武帝在内的朝野上下、民间百姓一致尊崇的主要原因。这点我想应该归功于卫子夫个人的魅力,虽有那《卫皇后歌》的天下赞许,但她却牢记立后之时枚皋那篇劝诫之赋。即使卫青霍去病为大汉立下不世之功后,她深知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必衰之理,宠辱不惊,凭借着平衡的心态,良好的德行及公正的处事原则,低调做人。即使容颜不在,渐失宠爱,亦能凭其个人魅力,威仪不泯,天下尊之。特别是卫青和霍去病相继离世后的17年内,依然能够得到武帝的礼遇与尊重,《资治通鉴》曰:“皇后虽久无宠,尚被礼遇”。可见此言不虚。
汉武帝同卫子夫的爱情,长期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与吟咏,如“卫娘鬓薄金鸾小”,誉其秀发之美而受宠;再如“舞学平阳态,歌翻子夜声”,誉其舞蹈之美而受宠等等不一而足,但不管怎么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这武帝在当时平阳公主为他准备的一大堆美女中,谁也不喜,“独悦子夫”,并从此相濡以沫49年,差点儿金婚,是真正的老夫老妻,这在中国皇帝的历史上可谓独一份儿吧。
但卫子夫终究未能善终,她最后还是死于巫蛊之祸,面对太子起兵谋反的不实之罪,卫子夫最终不愿受辱而与君“相决绝”,虽为自尽,此生却从未如弃妇一般嗟叹怨望、乞怜君幸。失意文人无可借以言愁,野史小说亦未多言,至今可供翻阅者唯寥寥耳。
事后的汉武帝亦是后悔不已,也许他想起了这卫美人带给他快乐温香玉软,随着江充灭族,他出罪已诏,建归来望思台,对天下人做出了忏悔,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了,抛开帝后关系,就是作为一对普通夫妻,丈夫以这样的方式表白对亡妻的追思,那黄泉之下的子夫也应含笑了吧。
隔着数千年岁月的流光,我仿佛看见这卫子夫翩然而出,含羞敛眉,青丝高绾,云鬓花颜金步摇,未央宫前梨花胜雪,穆穆清风吹罗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