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编版七上语文教案全集

 昵称58931927 2018-08-23

1、《春》教案

教学目标:

1 积累生字词,了解作家作品。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3 通过妙词佳句的品析,学会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4 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妙词佳句的品析,学会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令人神往的,因为她充满生机,充满了活力,她如诗如画,美轮美奂, 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春天的样子,或鲜花盛开姹紫嫣红,或柳絮纷飞细雨朦胧,但是 无论如何她总能给我们以美的感受。 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不少描写春天的诗歌,像是杜甫的《春夜喜雨》 ,或是孟 浩然的《春晓》 。不同的作家在他们的笔下都曾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一 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 ,接受作者朱自清给我们的那种 春的感受。 二、文学常识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他“一身重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毛主席曾点名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以描写个人、家庭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写得最出色的有《背影》、《绿》、《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以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三、字词

朗润:明朗润泽。

繁花嫩叶:植物生长的旺盛;繁花,花很多,很漂亮(嫩叶,新生出来的叶子又嫩又绿。

宛转wǎnzhuǎn:声音委婉而动听。

酝酿yùnniànɡ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本文是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嘹亮liáo:声音圆润而响亮。

黄晕yùn:昏黄不明亮。

烘托tuō:陪衬,使明显突出。

欣欣然:极其高兴的样子。

抖擞精神dǒusǒu:振作起精神。

1

1/61页

卖弄: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四、文章内容探究

1、朗读课文。

2、作者抓住了哪些主要的景物来描写春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明确: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3、请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本文是如何从多角度生动形象的描绘景物的,

1(1)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如?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写出了风的轻柔。

2?“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从嗅觉写出了风的芳香。

3?“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从听觉写出了风的悦耳。

1(2)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句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从正面描写春草的充满生机、嫩绿的特点。

2?“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用人的活动从侧面烘托春草的充满生机与活力。

1?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3)虚实结合的句子:

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实写花的甜味儿。

2?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虚写,由春花联想到秋实。突出花的香味。

(4)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拟人:

1?、春天的脚步近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天未到而急切的盼望之情。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画出春的轮廓。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桃、杏、梨争奇斗艳的动人的姿态。

4?、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风人们生活的安静、平和、美好的特点。

比喻: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借用引用将春风比喻成母亲的手,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风温暖、柔情的特点。

排比: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山”、“水”、“太阳”睡醒的样子;(句式整齐,读起来有

2

2/61页

节奏感。)

2?“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写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从侧面写出了春草惹人喜爱的特点,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句式整齐,读起来有节奏感。)

比喻、拟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钻”准确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顽强的生命力。“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破土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情。 “嫩嫩的,绿绿的”这两个叠词上,突出了小草的质地和色泽,让人感到了春天特有的气息。

2?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阳光照射下的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

比喻、排比: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花的娇美动人的颜色,读来句式整齐,有节奏感,琅琅上口。

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雨细、密、绵长、闪烁的特点,读来句式整齐,有节奏感,琅琅上口。

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写出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读来句式整齐,有节奏感,琅琅上口。

五、课堂小结

一篇好的写景文章,它的成功源于多种写景方法的综合运用,而这一切成功的描写都源于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而这细致的观察又源于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所以才产生了物外之趣并把如此热烈美好的情感传递给了我们,可见作者完全是以情生文,我们经过反复研读才与作者产生共鸣,获得景外之意。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呀。

2、《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如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

3、培养学生的观察自然、热爱自然、感悟自然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拟人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

3

3/61页

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二、文学常识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誉为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三、字词

髻(jì):在头顶或脑后挽束起来的头发。

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响晴(xiǎng qíng):晴朗无云. 温晴(wēn qíng):温暖晴朗. 安适(ān shì):安静舒适.

慈善cí shàn指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肌肤(jī fū):皮肤. 秀气(xiù qi):文雅;斯文. 宽敞kuān chǎng ?宽阔;宽大寺庙宽敞。 绿萍(lù píng):一种植物.

水藻(shuǐ zǎo):生长在水里的藻类. 贮蓄(zhù xù):积;存. 澄清(chãng qīng):水清澈明净. 空灵(kîng líng):灵活而捉摸不透. 地毯dì tǎn常由羊毛织成的一种重厚的机织或毡合织物,铺于地面。 水墨画(shuǐ mî huà):用墨汁画的画. 蓝汪汪(lán wāng wāng):形容很蓝 四、文章内容探究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济南的冬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从山和水两方面来介绍济南的冬天,呈现给读者一副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 2揣摩下列语句,体会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明确:“暖和安适地睡着“把它唤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山水比做人,具有人一样的状态,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舒适,温馨的意境。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摇篮里,他们安静不动的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准保暖和。”

明确:山竟然有人一样的动作,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还会说话,像母亲一样慈爱,这是拟人的手法,其实是对济南的山作想象性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4

4/61页

明确:运用拟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积雪在落日的照耀下慢慢溶化的情景,突出了济南小雪后的温暖。 (4)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明确:两个“卧”字,运用拟人,将小村庄和雪人格化,生动传神地表现了雪后的山温暖怡人的特点,突出了雪后村庄的闲适、安宁。作者将雪后的山景比成一张“小水墨画”,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雪后山色的秀丽如画、古朴雅致,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山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5)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明确:“不忍”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灵气,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水的温暖,更突出了“绿的精神”的美好、珍贵。 “照个影儿”,运用拟人,将垂柳人格化,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五、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3、《雨的四季》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如何用不同的手法来描写景物。

3、培养学生的观察自然、热爱自然、感悟自然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如何用不同的手法来描写景物。

一、导语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文学常识

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三、字词

5

5/61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