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让我们一起快乐成长

 青龙董旄 2018-08-24

本文参加了【护苗 • 成长】有奖征文活动

青龙—董旄 发表于 2009-3-9 6:00:00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让我们一起快乐成长

河北省青龙县七道河乡中心小学   董银柱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设计理念:

小学六年级属于小学的高年级段,其心理特点已经接近中学阶段的学生,逆反心理已经逐渐增强。如何更好的搞好师生关系,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与是非观念,是每一个教师都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教育教学中,利用典型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有时比单纯的依赖教材进行授课效果更明显。本课中所涉及到的“舔痰事件”曾经被炒得沸沸扬扬,很有代表意义。所以,我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了本次活动。

三、活动目标: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如何更好的理老师、更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更好的搞好师生关系有更为清楚的认识。同时,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对具体事件做出正确的评判,对如何的与人相处进行深入思考。

四、活动重点、难点:

认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从细微处发现问题,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

五、活动过程(2课时):

一、激情导入、以趣促学:

同学们,如果有人让你们把吐到地上的痰舔掉,你们会怎么做?

(学生发言)

就在2006年11月,某校发生了这样一起“学生舔痰”事件,当事的学生将老师告上了法庭。结果,在庭上,那名学生竟叫了老师一声“妈妈”——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一起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

二、庭审在线、法眼观察:

观看“学生舔痰”事件相关的视频资料

三、组织讨论,去伪存真:

1、事件的起因是什么?你认为学生在校应不应该带手机或者其它贵重物品?

学生自由发言。

2、在与老师发生争执的时候,身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3、你认为该学生舔痰行为是真还是假?为什么?

① 学生辩论,视频回放。

② 请两名学生配合做现场复原:

(当时小刚站在台阶上,老师站在下面的台阶上,他那口痰正好吐在了两人之间的地面上。

老师让他拿墩布把痰擦掉,他背对着老师,单腿跪地,双手伏地弯下腰去,做出了舔痰的动作……)

③ 教师重点引领学生老师与小刚的位置关系及该生背对着老师的具体动作去讨论、评判。学生讨论。

④ 如果小刚真的把痰舔到口里,那他的心理应该是怎样的?还会不会在庭审现场叫老师那声“妈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从小刚具体的行为特点和法庭上的表现来综合评判,小刚根本就没有舔到痰。

4、你认为杨老师平时怎么样?为什么小刚要在法庭上叫杨老师那声“妈妈”?

学生讨论,视频回放。

5、你认为杨老师有没有让学生舔痰?假如你是杨老师,你会以原告小刚的撤诉了结此事吗?为什么杨老师会选择这样的一种结果呢?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正因为老师是一位老师,她才能以德报怨,宽恕小刚对自己这样的人格侮辱与精神伤害。所以,我们也应该更多的理老师、尊重老师。

四、情境设定、未雨绸缪:

假如你与老师产生了矛盾,你应该怎样做?

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五、教师总结、指点迷津:

无论怎样的老师、怎样的学生,有矛盾是免不了的。作为一名学生,首先我们要尊重老师,毕竟他(她)是我们的长辈,而且一般来说都是为了我们好,当然特殊情况下也有老师个人的情绪在里面。其次,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确实是自己错了,就要诚心认错,积极改正。如果确实错不在自己,我们可以主动老师进行沟通,说明情况,让老师更好地了解我们。如果当老师正在气头上,没有沟通的条件,我们可以设法先让老师冷静下来,然后再找机会与老师沟通。如:老师让你罚站时,你可以说:“老师,这次确实是我错了。求求您,让我先上课,下课了再罚吧?您说让我哪阵儿走我哪阵儿走,绝不再气您了。”乖孩子总是不吃亏的,而且大多数老师都喜欢勤奋好学、懂事的学生,你这样一求他(她)可能就松口了。如果以你个人的力量无法实现与老师的交流,你可以委托他人(如非得已,尽量要少找领导,那样会有告状之嫌的)在老师与你之间搭个桥,这样沟通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最后,请同学们牢记一点: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深仇大恨,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有师生关系搞好了,老师和同学们才会获得共赢。愿我们一起快乐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