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针体会杂谈

 CHOK2620 2018-08-24

          给自己扎第一针之前,我专门跑到针灸医师朋友那里,认认真真讨教进针手法和要领,反复确认肘膝以下进针的安全可靠性。虽然答案十分确凿,但是作为一个只有中医爱好、没有专业背景的小白来说,看着一根针刺进身体,心头还是有点发怵,尤其我还是一个那么怕针的人。现在回想起来,真心感谢初期那些让我扎针的亲朋好友,正是他们的高度信任,成就了我现在的坦然和自信。我曾经问过一个好友,给你扎针你不怕吗?他笑着说,你敢给我扎,我就敢让你扎。至今想起这句话,心里还是满满的感动。


后来听师父讲课,才明白黄帝内针的用针方法非常简便,三个手指不轻不重拿住针,一般与肌肤呈45度角刺入即可。有的地方也可以平刺或斜刺,怎么方便怎么来。需要注意的是,破皮时速度要快,刺入后推进要缓,遇到障碍或沉重感,可以将针回撤一点,换个方向重新刺入。针刺的深度,我一般刺入针长的四分之三左右,留一点在外面,以免发生断针等意外。对针的要求,以手为例,手肘、手臂一般用1.5寸针,手腕、手掌一般用1寸针,手指部分用0.5寸针。具体也没有特别讲究,为携带方便,不管手臂还是手指,我现在常用的都是1寸针,效果差不多。

    

      进针之后,马上跟患者确认患处前后变化。尤其是一些痛症,正常的多是应针见效。如果效果达到预期,可以让患者在旁留针45分钟左右。如果效果不明显,或者变化不大,通常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如果辨证正确、规范不错,一个很大可能是对应的同气点没有刺到位,此时可以把针向外回撤一部分,但是不要完全拔出表皮,换一个方向再行刺入,往往立马就有转机。黄帝内针在经刺经、在络刺络,有时症对应的同气点不在针刺点,就需要通过调针来精准定位。我给一个额头痛的患者进针,阳明经合谷穴进针后,患者症状虽然立即减轻,但是还没有完全消失,于是我微微将针换了一个方向再刺,患者不适症状马上就没了。有时候不用变动方向,只是将针轻轻提一下或者往深处推一下,患者也会有较大的反应。这个也容易理解,针的深浅变化了,阴阳自然也有了新变化,相应的力量也会表现在患者症状的变化。

扎完针以后,我会根据患者总体情况做个评估。如果感觉用针效果与预期还有差距,或者说患者看上去比较虚弱,我会继续跟针来强化疗效,一般采用阴阳倒换的办法。比如某个患者左肩前疼痛,在右手腕部阳溪穴和太渊穴用针,但是症状改善还不理想,调针也没有明显变化,就会考虑在右肘的曲池穴、尺泽穴再加两针,这就是上症下取。有时候患者症状与阳明经、太阴经关系不大,如果感觉患者体质一般或者比较疲劳,我也会加上曲池穴、尺泽穴,通过调中来促进自愈、提升疗效。当然,实际用针过程中,肯定不只是这样一种考虑办法。黄帝内针法无定法,用针思路只要符合法则,只要在阴阳这个本上做功夫,往往都有收效。


留针期间,前面调针、跟针已经用过,但是患者症状依然改善不大或者不达预期。这个时候我会选择退回原点,按照法则重新辨证,对体表体内的经络循行路线以及经、络同气进行排查,尽可能把每一个可能性考虑周全。如果发现确实有疏漏,就采取补针方法来解决。在我有限的用针经验里,这个方法的效果基本上是两极分化,有人补针以后变化不是很大,有人补针以后即刻生效。前阵子帮一个老阿姨治腰痛,每次扎针几乎都要跟针、补针,但是效果依然差强人意。但是帮一个老同学治偏头痛的时候,手部用针无法彻底解决不适症状,后来改到足部找同气点,针入立马见效。


讲调针、跟针、补针,似乎全是手上功夫,跟心毫无关系,实则不然,这些并不是按固定套路或者公式生搬硬套,每一步都要用心体察才能完成。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体会,不一定正确。学习黄帝内针,每一个人体悟不同、理解不同,最后形成的用针思路和风格也不尽相同。其实这些都是浮云,重点是用针以后有没有疗效,这不仅是医患双方的共同关注点,也是黄帝内针微微一笑即倾城的魅力所在。



张三针笔记

三生万物   针行其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