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卜筮(占卜)

 buzenz 2018-08-24

卜筮就是占卜、算卦的意思。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占卜。据《史记》、《周易》、《尚书》等古籍记载,在伏羲、黄帝的传说时代,就有了占卜,原始的前兆迷信就更早了。被迷信为前兆的现象是自然界的一些偶然现象和人体生理现象,是被古人认为不平常的、奇异的现象;其被列为前兆的面很广泛,地上动植物的变态,天象的奇异现象,气候、季节的不时,人的梦和人体变态,等等。由此而产生的占卜形式有:虎卜、鸡卜、鸟卜、兽骨卜、竹卜、筮占、樗蒲卜、星占、相风、望气、相地、梦占、相面,等等。被当做前兆的上述现象中,动植物方面与古人的生产和生活最有密切的关系,最早为人们所注意,是我国早年前兆迷信最发达的一个方面。其次应是梦,因为怪梦不由自主,有时印象很深刻,经过好久也难忘,容易与一段时间所做之事的成败联系起来。天象方面,流星、彗星、日食、月食等奇异现象都被迷信为某种事情的前兆。

关于物象迷信。这里主要是动、植物的变态表现。动物的变态多被认为是凶兆。"商书曰,呜呼,古者有夏,方未有祸之时,百兽贞虫,以及飞鸟,莫不比方,矧惟人面,何敢异心。"(《墨子》)一旦有祸殃将至,连被认为是四灵之一的龙的变态表现,都被迷信为凶兆。《墨子》中就记载着三苗大乱时,出现了"龙生于庙,犬哭乎市"的凶兆。

《左传·昭公十九年》:"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国人请为萗焉。"国人要求进行萗祭是因为迷信龙斗是更大灾害来临的前兆,想通过祭礼禳灾。《左传》中还记载着二件有关蛇的征兆迷信。一件是庄公十四年,"内外蛇斗,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这一变态现象被认为是妖兴之兆,因为"妖不自诈,人弃常则妖兴"。另一件是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秋,声姜薨,毁泉台"。古人对蛇存在着强烈的恐惧心理。牛本来是最接近人的家畜,但稍有变态,人们也会顾虑将会有什么灾异。《列子》中载:"宋人有好行人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以荐上帝。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其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复令其子问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复教以祭。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

其后楚攻宋,围其城。民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及围解而疾俱复。"至于植物类在古代前兆迷信中,一般地说被列入吉兆者比较多。其中,流传比较广泛的是迷信"朱草"生,"嘉禾"出现,"二树连理"或"草木连理"为祥瑞之兆。朱草美丽,嘉禾是茎长多穗的嘉谷,这种事物本身就是人们所喜爱的现象,自然列为吉祥征兆。此外,兰、华萍、萐苹、樗蒲等,也常被人当做征兆观察的对象。

关于梦象迷信。做梦每人都会发生,对于古人来说却是难于理解的现象,梦的内容复杂,美梦、恶梦、不可理解的梦,不管什么梦都不能自由选择。梦的这种神秘性,使古人把做过梦以后发生的事联系起来,经过总结以后,就迷信何种梦是吉兆,何种梦是凶兆。我国古籍中有一套占梦理论,并规定要经占梦者的解释才能判明是吉兆或凶兆。《周礼》中说周代对于梦兆的分析已经相当细致,即:"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季冬聘王梦,献吉梦于王,王拜而受之;乃命萌于四方,以赠恶梦。"这说明先秦梦兆理论已经不是单纯从梦的内容死板地判断吉凶,还要加入岁时、天象、阴阳等复杂因素,才能圆好一个梦。

《左传·昭公七年》记载:楚王建成了章华之台,希望和诸侯们一起举行落成典礼。鲁昭公接到了邀请,但临行前梦见先君(襄公)为他出行祭祀路神(祖),即生疑去还是不去。梓慎主张不去。他的根据是,从前襄公去楚国的时候,梦见周公祭祀路神而后行。现在梦见的是襄公而不是周公,还是不去为好。子服惠伯则主张去。他的理由是,由于襄公没有去过楚国,所以周公祭祀路神给他开路;后来襄公去过楚国了,现在先君祭祀路神为君王开路,怎么能不去呢?君臣三人都是围绕一个梦扯来扯去。不管他们的看法有何分歧,都是把梦作为行动的根据。在他们的心目中,从前的襄公之梦,代表着周公之意;现在的昭公之梦,也代表着先君之意。《左传·昭公七年》还记载,卫卿孔成子梦见卫国的先祖康叔对他说:立元为国君。史朝也梦见康叔对他说:我将命令苟和圉来辅佐元。由于两人之梦相合,卫襄公死后,孔成子即把元立为国君,他就是卫灵公。《左传·昭公十七年》还记载,韩宣子曾梦见晋文公拉着荀吴,而把陆浑交付给他,所以他决定让荀吴领兵挂帅。荀吴灭了陆浑之后,他特地把俘虏奉献在晋文公的庙里。在这两个记载中,孔成子之立国君和韩宣子之命统帅,也都把梦作为他们的根据。他们同样认为,康叔在梦中说的话,也就是祖先的命令;晋文公在梦中的活动,也就是祖先的意旨。由此可见,他们对梦的迷信,何等之深。

当时对于梦象的分类大致有(据《左传》):第一类梦象和通梦者是神灵,有天、天使和河神等。这类梦有吉也有凶。穆子之梦,据说"梦天压己,君临宠也",似吉;但"天不可胜,胜天不详"。所以后来为牛助余所饿死。燕姞之梦明显属于吉梦,后来果然为郑文公生子曰兰。子玉的梦,由于他对河神的话没有理睬,最后没有结果。第二类梦象和通梦者是"厉鬼"。"厉鬼"即恶鬼,据说绝后之鬼常为"厉"。这类梦一般属于凶梦,而在梦中为"厉"者,多是梦者仇敌的鬼魂。晋侯梦中的"大厉",直斥晋侯杀了他的孙子,当是死者祖先的鬼魂,所以他要求上帝报仇。第三类梦象和通梦者是先祖、先君之灵。这类梦在《左传》中最多。由于先祖先君向梦者所传达的都是善意,因而一般都是吉梦。成公二年,韩厥梦见其父子舆对他说:"且辟左右"。让他第二天在战车上不要站在左右两侧。他便站在中间驾驶战车追赶齐侯。结果,站在车左的人死在车下,站在车右的人死在车里,他不但保全了性命,而且取得了胜利。第四类梦象是带有象征意义的日月、河流、城门、虫鸟之类,通梦者可以归为神灵。如成公十六年,"吕锜梦射月,中之,退入于泥。"据说"月"在梦中代表"异姓",因而吕锜梦中"射月"必是射楚王;入泥属于"死象",因而吕锜最后必死。值得注意的是,《左传》对于王侯将相之梦的记载,完全作为一种重要史实或史料来看待。凡是前文记梦,后文必述其验。比如成公十年所记晋侯梦"大厉",先是晋侯召桑田巫占梦,巫说:"看来,君王是尝不到新麦了。"晋侯由此病重,求救于秦国著名的医缓。医缓未到之前,晋侯又梦见两个小孩,一说:"医缓是名医,恐怕要伤我们,我们往哪里逃?"一说:"我们待在肓之上膏之下,看他把我们怎么办?"

医缓到后对晋侯说:"病没有办法了。育之上膏之下,砭石不能用,针刺够不着,药物也达不到。"到了六月麦熟时节,晋侯认为早先桑田巫的占卜是胡说,他要当着她的面口尝新麦。可是,刚要进食,肚子胀,进了厕所便栽倒粪坑一命呜呼了。作者不厌其详地记述事件过程,他到底要说明什么呢?显然,他要通过这些所谓"史实"告诉人们,梦的吉凶应验是注定的、谁也无法抗拒的。据《论语》载,孔子虽称"不语怪、力、乱、神",然而对梦同样很迷信,他晚年曾叹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即周公之灵不再给他托梦而提供新的启示了。孔子在行将就木之前还说过:"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予殆将死矣!"殷人丧礼,把灵柩停放在两楹中间。孔子说:"丘也,殷人也。"他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而见馈食,以为是凶象。这也证明,孔子虽非事事占梦,然确实受到占梦迷信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