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底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未整改到位的钢铁企业,将被严肃处理!

 laobing719 2018-08-24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钢铁企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8〕6号),各地区要统筹安排好部署动员、企业自查、执法检查、企业验收、交互核查等工作,全面排查钢企在安全管理、高温熔融金属、煤气、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等方面是否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应急管理部将在今年底前安排验收检查。届时,技术、人员与生产能力不配套,以及其他隐患问题未整改到位的钢铁企业,将被严肃处理。


根据中国冶金报报道,8月17日,江苏省南京市安监局曝光了一批存在重大隐患的企业,其中涉及几家钢铁企业。今年初以来,钢铁行业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日前,应急管理部马锐司长在接受《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事故消灭企业”的警示。

企业不对员工负责,员工如何对企业负责?企业的效益从何而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何而来?”马锐司长发出三连问。他认为,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对职工造成的心理阴影及因此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是无法计算的。“企业能否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于一把手的理念。只有一把手从思想上真正树立起责任意识、安全发展意识,企业才能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马锐司长强调。


钢企扩产冲动强烈加大安全风险

去年9月、10月份,我们就意识到,钢铁行业整体安全状况不是太好。当时,在钢铁行业形势好转的情况下,企业扩产的冲动强烈,一些企业想尽一切办法增加产量。”马锐司长一开始就对钢铁行业安全事故频发的背景做了简要说明。

马锐司长分析指出,国家限制的是产能,产能和产量不是一个概念。以前市场形势不好,钢企的产能没有完全释放;近几年,由于国家大力推动去产能工作,并严厉打击“地条钢”,整个钢铁行业形势发生明显好转,钢材价格上涨,企业倾向于在规定的产能范围内,使产量最大化。“对单个企业来说,产能释放的同时,技术水平、人员与生产能力现状不配套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风险。”马锐司长指出。

针对钢铁行业出现的事故多发势头,今年1月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钢铁企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8〕6号)发布,要求各地区统筹安排好部署动员、企业自查、执法检查、企业验收、交互核查等工作,全面排查钢企在安全管理、高温熔融金属、煤气、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等方面是否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马锐司长告诉《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应急管理部将在今年底前安排验收检查。届时,技术、人员与生产能力不配套,以及其他隐患问题未整改到位的钢铁企业,将被严肃处理。

检、维修作业是安全事故重灾区

马锐司长特别指出,钢企发生安全事故的重灾区是检、维修作业。“检、维修导致的事故在安全事故中占的比例达到了80%以上。”马锐司长表示,钢厂一般都有自己的检、维修周期,但在市场好的时候,有些企业为了抢产量、挣快钱,可能不安排正常的检、维修作业,只有被迫停产的时候才肯停。甚至有些企业在该停产的时候,打个补丁继续生产,埋下更大的风险隐患。“如果一家企业总是抢快钱,对职工生命不负责任,政府就有可能会出手干预,严重的可能会被关停。”马锐司长说。

马锐司长认为,除了不按期进行检、维修,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即很多钢厂进行检、维修作业时操作不当。他指出,很多钢厂检、维修都是在不停产或半停产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两种事故:一是铁水、钢水发生泄漏造成喷溅和爆炸,二是煤气泄漏。“这其中任何一种事故的发生,钢厂都要负主体责任。例如,钢厂在请相关方进行检、维修的过程中,为什么会有高温金属液体?为什么会有煤气泄漏?在进行检、维修作业时,应该让高温金属液体温度降下来,或将其挪出检、维修作业区;煤气也绝对不能漏,即使漏了也必须有‘后防线’,这才能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马锐司长指出,“请相关方来做检、维修,本身风险就大。企业应该在充分评估一次检、维修作业风险的基础上,制订一个合理的方案。反之,如果不仔细辨识风险,不认真做方案,或者方案做好之后抢时间维修,就很有可能出事故。

此外,马锐司长还指出,出事故的钢企员工中,不少在企业安全生产的考试中成绩为满分。考试满分的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生事故,企业的培训质量要打问号。安全培训一定要讲究质量,绝对不能走过场。他强调。

国企发生事故的概率并不低

人们一般认为,大型国有企业的管理工作都做得比较出色。但目前看来,国有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并不算低。针对这一现象,马锐指出:“这就体现出了‘木桶效应’。高水平的企业也有短板,最后出事故的环节全在短板上。从事故的发生概率上看,发达和不发达地区、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分别不是很明显,跟企业整体的水平高低也没有必然联系。只要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有短板,事故发生的要素集聚,就会出现事故。

马锐司长认为,如果企业安全管理的短板客观存在的话,那么发达地区、大型企业反而更容易出现较大事故,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压工期、抢时间维修上,小地方的企业由于资源不够,没有能力再压工期、抢时间维修,而大型企业则可以做到;二是大型企业集聚的能量较大,一旦事故爆发,造成的影响也相对更大。

近年来,大型国有钢企的设备越来越先进,生产水平也越来越高。马锐司长举例说,上海宝钢基地已开始实施远程智能化炼铁、炼钢,未来将在其他生产基地推广。他非常肯定这种进步的理念和做法,认为这是发展的趋势。但是,对于当前大多数钢企来说,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他告诉《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企业设备、工艺的先进性并不会必然降低事故的发生率。现在,我国钢企的设备水平基本属于世界一流,但人的理念、管控不到位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安全生产的核心一直是人的问题。落后一点的设备规范操作也不一定会出问题,绝大多数设备出现问题是人为导致的。”马锐司长明确指出,企业要做好安全管理,必须加强培训,让所有职工都遵章守纪,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

在马锐司长看来,企业其实对自身短板非常清楚,但是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不发力解决。“总体来讲,安全生产为什么这么难抓?都是‘绝对不会出事儿’的侥幸心理在作祟。”马锐司长认为,整体而言,钢铁行业是有能力、有水平解决安全问题的,现在的关键就在于思想认识问题、态度问题,以及落实不落实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钢企是走不远的。

安全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今社会,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对于工作环境的安全性要求更高,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钢企要真正对员工的生命安全负责,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而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一把手的理念。

表面上看,为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企业总是在投入,但其实并非如此。安全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决定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整体管理水平提升了,成本一定会更低,效益一定会更好,企业一定会走得更远。”马锐司长指出,“这是企业管理的内涵。所以,钢企要充分认识并顺应这个规律,主动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使它和企业整体管理形成合力,那时才能看到安全管理发挥的巨大效力,企业才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安全管理,企业一把手不仅思想上要重视,还要找到真正有效的管理方式。马锐司长告诉《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否真正被重视、重视到点儿上没有,这是需要一把手认真思考的,也是一把手的职责。如果真的懂了、会抓了,实现安全生产不会多费劲儿,也没有多大的风险。

“在当前大好的形势、有利的机遇下,钢铁行业形成国际竞争力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钢企要振奋起来,补上短板,不断完善,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路线,而这种发展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保持头脑清醒,真正树立起安全发展意识。”马锐司长强调。


来源:中国冶金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